《九一八事變研究》序【20】
日本軍國主義的興起和侵略擴張,危害了世界和平,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東南亞人民也慘遭蹂躪。同時,也是日本人民的一場歷史性的災難,許多青年充當侵略軍,暴尸異國,日本許多城市遭受猛烈轟炸,夷為廢墟,戰爭的消耗,也使日本國內廣大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軍國主義推行大陸政策的一個嚴重步驟,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序幕。日本侵略軍攻占沈陽北大營的炮聲,開啟了長達14年之久的對華侵略戰爭,中國人民蒙受了一場空前的全民族的災難和浩劫。
中國人民酷愛和平,但和平不是用乞求所能得到的。國民黨政府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乞求國際聯盟的調解,恰恰是助長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野心,進一步招來了華北危機和七七事變。蔣介石的反共反人民的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正是迎合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政策,招來了民族的大災禍。如果在九一八事變時,國民黨政府能在全國人民的熱烈支援下堅決抵抗,則歷史將會是另一個樣子。
中國共產黨人,全國各民族、各階層、各界廣大愛國人民包括國民黨的廣大愛國將士,堅決抵抗、團結奮斗,終于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戰。在國際反法西斯戰線蘇聯、美國等盟國的支援和共同奮戰下,終于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等同志的正確領導下,對西安事變后的蔣介石愿意抗戰的一面,實行團結政策,對他們的反共反人民和對敵妥協傾向的一面,則實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政策。黨的正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是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而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則是堅持抗戰的中流砥柱。
中日兩國人民愿意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我們同日本廣大愛好和平的人民和一切和平力量都友好、團結、合作。但日本仍有極少數右翼的軍國主義的幽靈在活動著。他們遭到中日人民的一致反對和唾棄。
歷史是一面鏡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研究九一八事變的歷史,正是為了吸取教訓,避免悲慘的歷史重演。我們要正視歷史的事實,歷史是掩蓋不了、抹殺不了的。日本有極少數人想掩蓋九一八事變以來侵略中國的事實和種種血腥的暴行,這是徒勞的。發動侵略的責任在軍國主義者,暴行的軍士也有個人責任。但這已是歷史的陳跡,要緊的是記取這些殘酷的教訓,不使重演,才能發展和平和友好。
劉庭華同志從1979年起用了前后五年時間,收集九一八事變的史料,寫出了這段歷史。他是一位青年軍人,他的努力是可貴的。我想,這部初稿問世,是有意義的。寫許多重要歷史事件專史的書還是太少,我希望有更多這類作品問世,給我們提供歷史的資料和專題的研究,推進我們的近現代史研究和史學工作,并藉此得到廣大讀者的指正。
1985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