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每句話都有力量,贊美改變一切(1)
書名: 口才三絕:會贊美 會幽默 會拒絕作者名: 盛安之本章字數: 4888字更新時間: 2015-07-17 11:05:52
不要吝嗇你的贊美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別人比自己強的情形,因而贊美的話怎么也說不出口,這是因為缺乏自信心,覺得自己不如對方,于是心理失衡,沒有勇氣為對方喝彩。要么覺得“不好意思”;要么認為自己與之相比,結果顯而易見,不用多此一舉;要么覺得自己人微言輕,贊美了也不會引起重視,還害怕會引起非議,被人誤解為是溜須拍馬。結果,不僅失去了一次坦然欣賞別人優點與長處的機會,也失掉了一次拋棄自卑與膽怯心理的機會。
眾所周知,邁克爾·喬丹是一位超級籃球精英,但他卻對別人說隊友皮彭在投三分球方面比他更有天賦,還說皮彭在扣籃方面也比自己更勝一籌。皮彭雖然是最有希望超越喬丹的新秀,但喬丹卻處處對其加以贊揚。一方面,反映了他自我挑戰的勇氣,另一方面,也是喬丹自信心的體現。因此,在生活中,如果棋逢對手,不妨采取“吳越同舟”的策略,同對手友好相處,對其優點、成績大大方方的表示祝賀,如送上一束鮮花。同時,奮力追趕。
日本的推銷之神原一平,在闡述他的推銷秘訣時說:“推銷的秘訣在于研究人性,研究人性的關鍵在于了解人的需要 ,我發現對贊美的渴望是每個人最持久、最深層的需要?!?
要慷慨地贊美別人的優點和成績,就必須坦然接受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富蘭克林有句名言:“良好的態度對于事業與社會的關系,正如機油對機器一樣重要?!币虼?,如果你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不妨試著去發自內心地贊美一位與你正相互競爭的同學或者是同事,甚至舉薦一位有可能位居你之上的職員給老板,這是一種更高境界的贊美。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贊美方式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扮演了多重角色,角色關系不同,說話方式不同,贊美的方式也不同。對朋友可以真心誠意地夸他,對領導要含蓄適度的贊美,否則會認為是“拍馬屁”, 對愛人要甜言蜜語地稱贊,對長輩要恭恭敬敬地討好,對小孩可以和藹可親地夸獎他。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他從小一起玩的苦朋友就來向他求救。
一個見了朱元璋后說:“我王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廬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兒當關,多虧將軍。”
朱元璋聽后,心里十分高興,就封他做了御林軍總管。
另一位苦朋友聽說此事以后,也想到朱元璋那里討個一官半職。他見了朱元璋,竹筒倒豆子似的說了起來:“我王萬歲!還記得嗎?從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們在蘆花叢里 ,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還沒煮熟,大家便搶了起來,結果罐子打破,撒了一地的豆子,湯潑在泥里。你只顧滿地撿豆子吃,不小心將紅草葉子塞到嘴里。葉子哽在喉嚨里,苦得厲害。幸虧我出了個主意,叫你把青菜葉子吞下去,才把紅草葉子帶到肚里去……”
朱元璋在大殿上聽了這些不體面的話,不等他說完就喊道:“推出去斬了!”
兩個窮朋友,敘述了同一件事,一個做了大官,一個丟了性命。歸根結底是前者注意了角色關系,而后者卻忽略了這一點。以前他們是一起玩耍的伙伴,但如今一個是皇帝,一個是貧民,怎么能同日而語呢?
《紅樓夢》里人物繁多,關系復雜,因此許多人的話語都能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態和人際關系而掌握分寸、區別對待。如第56回寫到總管賈府內務的王熙鳳因病休養,王夫人只好讓探春、李紈料理家事,由薛寶釵協助。探春提出了加強管理、節約開支的主張,大家都贊同。這時平兒該怎么說呢?作為王熙鳳的心腹,她不能不維護主子的威望,也不能不贊揚探春的能干;既要附和探春說好,又要考慮實行新規定的困難和矛盾。若不多一層考慮,怎能說明自家主子為何沒想到這個好主意呢?平兒于是說:“這件事煩得姑娘說出來,我們奶奶雖有此心,未必好出口。此刻姑娘們在園里住著,不能多弄些玩意兒陪襯,反叫人去監管修理,圖省錢。這話斷不好出口?!逼絻捍_實有心計,有口才,怪不得寶釵稱贊她:“遠愁近慮,不卑不亢?!?
可見,在說贊美話時,我們應當注意自己與交談對象是什么關系,還要判斷交談中所涉及的其他人的關系,只有準確、清楚地判斷這些關系,才能實現贊美應有的效果。
贊美話要因人而異
贊美別人,不單單是花言巧語、甜言蜜語,重要的是根據對方的文化修養、個性性格、心理需求、所處背景、角色關系、語言習慣乃至職業特點、性別年齡、個人經歷等不同因素,恰如其分地恭維、贊美對方。
1889年,清朝任張之洞為湖北總督。新任伊始,適逢新春佳節,撫軍譚繼洵為了討好張之洞,設宴招待張之洞,不料席間譚繼洵與張之洞因長江的寬度爭論不休。譚繼洵說五里三,張之洞認為是七里三,兩人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眼見氣氛緊張,席間誰也不敢出來相勸。這時列末座的江夏知事陳樹屏說:“水漲七里三,水落五里三,制臺、中丞說得都對?!边@句話給兩人解了圍,雙方都撫掌大笑,并賞了陳樹屏20錠大銀子。
陳樹屏巧妙且得體的言詞,既解了圍又使雙方都有面子。這種贊賞就充分考慮了聽者的心理和當時的境況。
贊美話要因人而異,必須考慮以下幾點因素。
1.聽話者的文化知識水平
文化知識水平不同,對說話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比如要表述對社會嫉賢妒能現象的認識,聽者為知識分子,可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眾,人必非之”。但這話就不能再照搬講給文化水平不高的聽眾,而可以說“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這樣的俗語,對方會更容易接受,講話才會有效果,贊美人同樣應如此。
2.聽話者的個性性格
對方性格外向,透明度高,可以多贊美他,他會很自然接受;如果對方比較內向、敏感、較嚴肅,你過多地贊美他,會使其認為你很輕浮、淺薄。因此,在贊揚對方時要注意這一 點。
3.聽話者的心理特點和情感需求
交談雙方各有欲望,要迎合對方的需求講贊美的話。一個不喜歡淑女型,個性鮮明,男孩子氣十足的女子,你夸她如果長發披肩,長裙搖曳,定會婀娜多姿,美麗迷人,她也許不會感激你,還有可能罵你多管閑事。如果了解她的心理,夸她短發看起來又精神又有活力,她可能才開心。
19世紀的維也納,上層婦女喜歡戴一種筒高檐寬的帽子。她們進劇院看戲,仍然戴著帽子,擋住了后排人的視線,對劇院要求女客脫帽的規定她們不予理睬。一日,劇院經理靈機一動,在臺上說:“女士們請注意,本劇院要求觀眾一般都要脫帽看戲,但是,年老一些的女士,請聽清楚——年老一些的女士,可以不必脫帽?!贝嗽捯怀觯珗龅呐匀孔杂X把帽子脫了下來:誰愿意承認自己年老呀!
這位聰明的經理正是利用了婦女們愛美、愛年輕的心理特點和感情需求,使原先頭痛的問題迎刃而解。
4.聽話音的性別特征
與不同性別的人講話,應選擇不同的方式。對體胖的女子,你說她又矮又胖,一定會令人反感;但你夸她一點不胖,只是豐滿,她會得到幾分心理安慰,不會因為自己胖而自卑。而對同樣體型的男子,你說他矮胖子,他也許會置之一笑。
5.聽話者的年齡特征
你若想打聽對方的年齡,不同年齡要采取不同問法。對小孩子可以直接問:“今年幾歲了?”對老年人則要說:“今年高壽?”對年齡相近的異性不可直接問,要試探著說:“你好像沒我大?”對年紀稍大的女性,年齡更是個“雷區”,問得不好討人厭。一個40歲的中年女子,你開口道“快50了吧”,對方一定氣憤不已,你小心地問“30出頭了吧”,她一定會心花怒放,笑逐顏開。
6.聽話者的心境特征
俗話說:入門休問枯榮事,觀看容顏便得知。在夸贊別人時,要學會察言觀色。一個為事業廢寢忘食的年輕人,便可以稱他“以事業為重,有上進心”;一個為了債務焦頭爛額,心緒不寧的企業家,你夸他“事業有成,春風得意”,對方也許會認為你是在講“風涼話”,這種贊美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除了以上因素,還要考慮不同職業、不同宗教信仰等因素。列寧說:“對馬車夫講話應該不同于水手,對水手講話應該不同于對排字工?!标愐阍獛浤炒纬鲈L東南亞,一位宗教界人士送他一尊菩薩,他見機謝道:“有了菩薩保佑,我更不怕帝國主義了?!边@里陳毅借用宗教術語,顯示了對宗教的尊重,對宗教界人士的謝意,有深意而不乏風趣幽默。
贊美要了解對方的心理需求
贊美要抓住關鍵來贊美,這就需要洞察對方心理,了解對方的心理需求。切不可“哪壺不開提哪壺”。
有一次,相聲演員侯耀文對他父親侯寶林說:“爸爸,我最近聽到一些反映,說商店里某些服務員的態度差,常給顧客吃‘冷面’。我想寫段相聲諷刺一下?!?
侯老聽了,沉思了一會兒,說:“你想諷刺服務員,可你了解他們嗎?工資不高,上班一站就是八九個鐘點兒,多辛苦!再說,哪家不興有個不順心的事兒?誰能老有笑模樣?又沒吃‘笑素’!顧客里頭也有搗蛋的,遇上那號人,你樂得起來?我不是說服務員有缺點就不能諷刺,得先去搞點調查研究,了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體諒人家的難處,那才能寫出感情,批評得入理?!?
侯老的一席話,充分體現了對他人的理解。只有理解他人的心理,了解他人的喜怒哀愁 ,才能把握好說話的內容與分寸,才能知道如何抓住對方的心理贊美對方。
曾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從某個班級大學生中挑出一個最平庸自卑,最不招人喜歡的姑娘,特意安排她的同學對她改變看法,對她表示喜愛和贊揚。于是,從這天起這個姑娘周圍充滿了贊揚和熱心的幫助。有人夸她,有人說她心靈手巧,有人送她禮物,有人每天與她一起回家……奇跡發生了,1年以后,這個原本默默無聞、自卑感很強的姑娘變得活潑開朗,有說有笑,充滿自信,她的學習成績、儀表風度和以前比也大有改善,像是換了個人。
贊揚和鼓勵確實有這樣的魔力,只要你懂得一個人最需要什么。
在日本歷史上身為攝政大臣的豐臣秀吉,權傾一時,不可一世。這樣的人還需要別人的關懷嗎?然而下面這件事則體現出他與一般人有同樣的心理需求。
有一年,豐臣秀吉聽說松蘑大豐收,便突然提出要親自去采松蘑。但當時時令已過,哪還有松蘑的影子。家臣不得已,只有前一天在他要去的那塊地插上松蘑。第二天豐臣秀吉來了,看到滿地松蘑,不僅贊嘆道:“太好了!”這時,有位善于投機的家臣告訴他這些松蘑都是臨時插上的。其他家臣得知有人告密,個個魂不附體,因為他們知道豐臣秀吉這個人對不忠誠他的人向來是嚴懲不貸的。但這次豐臣秀吉笑著說:“這是大家為了滿足我的愿望才做的,是一片好心。 好久沒見到這樣的松蘑了,又勾起我對往日農村生活的回憶,我很高興?!?
看來,“大人物”也需要別人的關懷和贊美,并非都是不可一世的。
不要將真誠的贊美視為奉承
贊美是一種說話的藝術,正確運用這門藝術,會使被贊美者心情愉快,而作為贊美者自己,也會從中感到快樂甚至感到幸福。
但是,在這里有必要弄清楚一個問題:真誠的贊美和奉承究竟有什么不同。因為弄清楚這個問題,是使那些不愿贊美他人者“贊口常開”的關鍵。
每一個人都希望受到周圍人的稱贊,希望自己的真正價值被認可,尤其是希望得到朋友的認可。但每一個人對于肉麻的奉承、巴結會感到惡心,所以,真誠的贊美令人無法拒絕,而虛偽的奉承令人厭棄。
然而,對于不擅贊美別人的人來說,會將贊美與奉承等同起來。從來不會說奉承話討好別人的人,自然也很少說出贊美之詞去取悅別人。
要想學會說贊美話,就要改變贊美就是奉承這種偏見。
首先,要認識到贊美與奉承有本質的區別。贊美是真誠、熱忱的,是出于真實的感覺,絕不能摻雜任何不良的用心;同時,贊美是對別人的優點和長處的充分肯定,是為滿足別人對于尊重和友愛的需要,給別人以精神上的激勵和鼓舞。而奉承他人則是寧肯犧牲自己的尊嚴去恭維他人,是出于某種不可告人的企圖,明顯的是趨炎附勢,巴結討好權威。正如卡耐基所說:“奉承是從牙縫中擠出來的,而贊美是發自心靈的?!?
真誠的贊美發自內心,起源于內心深處的一種“美感”。它反映了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可:外表漂亮,言談合自己的口味,行動敏捷,品格高尚……即在兩個人之中,其中一個人在另一個人身上發現了符合自己理想和價值標準的可貴之處。我們認識這個人、了解這個人的時候,已經有一種無形的力量促使自己要去贊美他的一些優點。
但是奉承卻不同,它不是發自內心世界的對另一個人的認可和欽佩,而是基于內心世界早已存在的一種目的,一種對眼前或日后能夠收到“回報”的投資。奉承者在“贊美”他人的時候,臉上雖眉飛色舞,但卻有幾分不自在;他的詞語是火辣辣的,但他的內心卻是一片冰冷。他在贊美一個人的時候,心里想著的只是如何順利辦完與自己利益攸關的事,如何獲得自我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