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錢是賺出來的,不如說錢是“理”出來的。事實告訴我們,會理財,才有成為富人的可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特別是在初級階段,具有較高的“財商”,是決定以后能否致富的關鍵所在。
1.計劃,讓我們將錢運用自如
常言說:“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就是講的金錢對人的壓迫。人的一生都離不開目標、計劃。有了目標就有了動力,有了計劃就有了方向和捷徑,做好一生的用錢計劃,才能不受錢的壓迫,才能將錢運用自如。
現年71歲的寡婦王春紅哭訴她的遭遇:“自打娘胎里出來,我就沒過過好日子,本以為嫁人了,可以好好過日子了,丈夫又死得早,現在年紀大了,我就只能靠政府救濟金和以前留下的一點錢過日子。現在那筆錢也快用完了。”
“我真的被困住了,因為我完全不會賺錢。在我一生的歲月里,我雖然干過很多工作,但我并沒有學到什么一技之長。可以說我對人生已經看破了。”
“現在我幾乎所有時間都在想錢,揮之不去,因為總是有些還沒付的賬單,在我腦海里轉來轉去。我大部分的精力也都放在理財上,因為稍有疏忽,我馬上就要勒緊褲帶。”
“一輩子,我存的錢,比我想象的少。我不知道怎么辦或可以找誰求助。我試過所有的想得到的辦法,可是沒有一個行得通。”
“過去我總認為,還有很多東西比錢重要,現在我再也不這樣想。如果5年前你問我,我會說愛、快樂、健康等都比錢更重要。我過去真的這樣相信——一直到我沒有錢付賬單,或不能過想過的生活才覺悟。”
“錢是惟一能買到安全感的東西,深夜里我獨自坐著發抖,因為我怕搶劫。這一帶原來是個很好的社區,現在卻充滿危險。”
“從前,我想都不會想為錢去傷害別人,或做任何壞事。但現在我三餐不繼,只要能賺錢,不惜做任何事。”
“照現在的情形來看,我將在貧窮中度過余生。我看過很多推理小說,也在想,如果夠小心的話,我可以把人謀殺,而不被發現。為了1萬元,我可以殺死任何人。”
這是一個陰沉的故事。一個受生活壓迫的老婦人夢想著一個永遠不會發生的謀殺案,全是因為無力改善經濟狀況。然而,這也反應了老一輩人的苦境。現代人聽過許多這類例子,也知道他們必須從中學會教訓。問題是他們在經受金錢壓迫的同時,卻不知道應該怎么做。
為此,每個人都應該早早制訂理財一生計劃。
由于我們一生中不同生命階段的生活重心和所重視的層面不同,你的用錢計劃也會有差異。因此,有專家建議,我們應該根據人生的不同階段,制訂出與之相適應的、恰當的用錢計劃。
(1)初入社會(20~24歲)
這一時期剛剛參加工作,還是單身期。特點是:收入有限,幾乎沒有什么負擔,所以很多人會將大部分的金錢都花在吃喝玩樂上,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請不要忘了,這個時期是未來家庭資金積累期,你必須為結婚做好準備,這一點有多重要,不用多想你就知道。因此這段時期的主要內容除了努力尋找高薪機會并努力工作,還要廣開財源著手用錢投資。投資的目的不在于獲利而在于積累資金,因此,可以選擇小額資本進行高風險投資,目的是取得投資經驗。另外還必須存下一筆錢,一為將來結婚,二為進一步投資準備本錢。此時,作為年輕人的保費相對低些,還可為自己投保人壽保險。減少因意外導致的收入減少或中斷后的負擔,只需花極少的錢。如:拿年收入的5%~10%購買意外殘疾、急救醫療、重大疾病的保險。總之,這一時期最好是養成做預算的習慣,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消費,在花錢享受人生的同時,也將一部分收入積攢起來。及早養成這個習慣,理想亦會早日實現。
(2)建立家庭(25~35歲)
在這段時間,多數人已經成家立室,貸款買房以及生兒育女,負擔變得沉重起來,要支付租金(或者按揭)、伙食、養育子女、娛樂等費用,還要為將來做些必要的準備,比如子女的教育費用、養老計劃等。這個時期是家庭的主要消費期,因此這段時期的主要內容是合理安排家庭建設的支出。面對各種不同的需要,有效地控制開支。這一時期收入相對穩定,相較于單身期來說收入也有所提高。但隨著家庭開支的提高,要想積累較多的財富也不太容易,所以,重要的是保護好已經擁有的財富,不要盲目地參與一些風險較高的投資活動,因為現在你承受風險的能力還有限。另外,為了預防可能出現的意外,一定要撥出小部分錢投保,但這一時期可以選擇繳費少的定期險、意外保險、健康保險等。如有余錢可以適當進行投資,鑒于財力仍不夠強大,最好選擇安全的投資方式,如儲蓄、債券等。
(3)步入中年(35~50歲)
步入中年,經濟環境比年輕時已經寬裕多了,子女在這個時候也將進入社會工作,但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也就是說,以后每兩個人要負擔4個老人。這段時間,你應該好好運用余下的收入,增加對養老計劃的投入。其次,也可以建立自己多元化的投資組合,開始適當地介入一些風險較高的投資領域。比如房地產、股票、外匯等,進行定期的投資。當然,最好咨詢一下專家請他們提供一些投資的意見。
(4)退休前(50~60歲)
現在,你的子女都應該成人,獨立生活了。房子按揭供款在這時也差不多該結束了,你與你的伴侶有足夠的金錢享受人生。退休前的日子多半會是你收入最多的時候,而小心處理這筆收入,你便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加快財富的增長。在這個時候,你應該十分清楚退休之后對自己生活水平的要求。因此,你也應該重新研究所持有的保險合約,有效地安排你的財產。
(5)退休后(60歲以后)
退休之后的生活是你的黃金歲月,由于有了以前精心的安排,財務問題已經不必細分化了。當然,退休后收入會變得有限,有效地管理開支十分重要。假如你在這個時期仍然能夠增加財富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你的一生已經根據一個健全的計劃籌備你的退休生活,你亦沒有必要勉強為這個張羅。你可以開始運用你積聚的資金,因為你之前曾經小心選擇保險計劃,你的需要和過世后家人的需要亦已經得到全面的保障,現在是你享受豐碩成果的時候了。
當然,以上提供的只是一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的基本原則。由于個人情況不同,每個人面臨這幾個時期的情形也會有差異,因此可以根據個人需要來制訂一生的用錢計劃。當然,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錢能合理化地開支,不要有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的情況出現。
2.心態端正很重要
自古以來,錢財的吸引力令人難以抵御,試問誰不想擁有很多的銀行存款和個人財富。可是人的貪婪,令人永不知足,為了追求錢財,有些人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家庭、肉體、良知,甚至自己的生命。有些人對于斂財、聚財如癡如醉,殊不知“貪心”正是理財的首忌。
很多人在進行個人理財時,特別注重如何掌握個人理財投資技巧:怎樣將個人有限的資金去生錢獲利,怎樣在股市上選擇合適的股票,怎樣購買投資基金,怎樣投資房地產等等。這些都不錯,為了有效地進行個人理財,必須了解和掌握各種投資工具的特性和技能,然后,具體地去分析、研究、決策和實施,為理財服務。但是,有一樣要比投資技巧更為重要,那就是樹立正確的個人投資理財心態,心態不對,即使有最好的理財方法,你也不見得有什么收益。
每個人在進行個人理財時,首先要對自身地位、錢財實力作周密的分析,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個人理財計劃,并有效地去實施,理財需要細心、決心和耐心,要作長期打算、長遠考慮!絕不能貪多貪快,貪念往往令人失去理智,急功近利地希望快速發財,為追求短期利益而漠視風險,其實這不是理財投資,而是在投機、搏命。“貪心”是萬惡之根,它不僅導致個人財務上的虧損,還危害個人的身心健康,貪心帶來忌妒、愁緒、不安、苦悶和煩躁,貪心泯滅人性的知足、平靜、安寧和喜悅。
因此,每個人在進行個人理財之前,必須深刻地反思一下自己的理財心態,客觀公正地衡量一下自己處在何種心態下,適時地調整自己的理財心態,調整自己的理財計劃和步驟,正確地對待自己、對待理財!以一種良好的心態去進行個人理財,可以相信,錢財自然順理成章,不請自來!
理財先理心,心態正才能安心賺錢。
3.觀念決定行為
為什么有些人一輩子為金錢焦慮?為什么有的人在黃土地上耕種了一輩子,到頭來還不能解決自己的溫飽?為什么有的人掙到錢總比他應該或能夠掙到的少?為什么有的人總是擔心損失金錢而害怕投資?
觀念決定行為。想要致富,首先必須有正確的金錢觀,而且是適合自己的正確的金錢觀,這會對你的賺錢之路產生巨大的積極的影響。
下面,我們對幾組關系來進行比較:
(1)資產與負債
想要致富就必須對自己的資產和負債狀況認識清楚,這樣的人才是財商高的人。我們可以把資產和負債放在一個更廣闊的背景里去思考,賦予它更多的內涵和外延,如情感、健康、心態、道德、社會責任等等。把自己放在一個比較寬松的環境中去創造更多的資產。
(2)職業與事業
①你的職業通常是為別人打工,也就是為金錢工作。換句話說,你正在關注別人的事業。你的事業與你的職業是完全不同的,關注你的職業不是最重要的。
②你的事業是你不需要到場也能給你帶來現金流的一切;你的職業是你必須親自去做,并因此換取報酬的工作。
③不知道事業與職業的區別是你財務知識貧乏的表現之一。
(3)投資與消費
①投資與消費是財富減少和增加的重要方面。窮者的消費是有多少花多少,而富者往往把消費變成一種投資。
②投資和消費是可以轉換的,有時富人的消費反而是一種投資,而窮者的投資則變成了一種消費。
③窮者對微小的消費也斤斤計較,這是對金錢恐懼的一種表現。而富人敢于大膽地、合理地消費,因為他們知道轉化。
(4)理想與手段
①夢想是成功的第一步,但如果人有夢想而沒有手段,那所有的夢想都只是幻想、空想或妄想。
②手段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但所有的手段都必須依附于正確的思想,才能結出善意的碩果。每個人都有夢想,但許多人在現實之中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更多的人則是缺乏實現夢想的手段。要想過河必須具備橋、船、飛機等交通工具,否則,“過河”只能是一種空想。
(5)賺錢之道在于積累
不少人都有這樣的愿望,總夢想自己有朝一日能財源滾滾而來,瀟灑地做一回大老板。但大多數人終其一生卻難以夢想成真。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有些人賺錢的心太急切了。小錢不想賺只想掙大錢,看不到小溪匯集在一起能成大海。
日本明治時代有名的船舶大王河村瑞賢,年輕時好長一段日子無所事事,在家賦閑無聊。后來生活日漸拮據,他想:“我不能這樣貧窮下去,應該干一番事業。”于是他拿出少許錢給乞丐,叫他們到處去拾人家丟掉的生菜。然后賣給貧窮的勞工們,當他開始做這項生意時,不少人譏笑他、諷刺他,甚至有的朋友拒絕與他來往。而河村根本不在乎這些,他拼命地干起來,他認定這些“小錢”是他事業的全部基礎,“等著瞧吧!”不出幾年,河村又投資船舶業,成了著名的船舶大王。
有一個外省來的補鞋匠。從幾毛錢縫縫補補做起,年純收入竟達數萬元。這不起眼的生意,雖然掙的都是小錢,可積少成多。
正是由于他們有一種細致、認真,不恥于賺“小錢”的做法,使他們日后財源滾滾。對我們來說確實很有借鑒作用。如果我們抓住身邊的小錢,不讓賺錢的機會從身邊溜走,莫以利小而不為,由小錢到大錢,終有一天你也會擁有大錢的。
要想有錢必須樹立正確、積極的金錢觀。
4.創辦屬于自己的企業
創辦自己的企業是窮人致富的一種很好的辦法。富翁中約有80%的人就是通過創建企業起家的。很多人為這些創建企業或投資于企業的人打工,然后驚異于雇主的巨額財富。究其原因,那就是企業主把錢變做了資產。
存在資金問題的人經常是一生為別人工作的人,許多人在他們停止工作時就變得一無所有。因此,最明智的投資是建立自己的事業。
投資的方式有許多種。窮人和中產階級為了生計和金錢苦苦掙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們認為金錢比資產更具有價值。窮人和中產階級總是買一些不值錢的東西,他們白白糟蹋錢。與此同時,富人用錢買公司、股票和不動產。他們總在貨幣減值時,尋找更為安全穩妥的證券。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高,人們的實際能力得到了提高。他們會被培養成為工程師、科學家、廚師、警官、藝術家、作家等等,這些職業技能使他們能加入勞動大軍并為錢而工作。但是不能忽視的是:你的工作和你的事業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區別。
學校的問題是經常把你變成你所學專業的人員。如果你學的是烹調,你就會成為一名廚師;如果你學的是法律,你會當上律師;如果你學的是自動化,你會當上機械師。變成你所學專業的人員的可怕后果在于,太多的人因此而忘了去關注自己的事業,他們耗費一生去關注別人的事業,并關注他人致富,而自己卻終其一生存在資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