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高收益投資策略
- (美)吉瓦·拉瑪斯瓦米
- 11055字
- 2018-12-27 20:08:13
第二章
以公司所有者的心態投資股票
股市中的大部分股民其實都是盲目的投資者,怎樣才能與他們不一樣呢?你需要的是“主人翁意識”。你要自覺地認識到,當你投資了一只股票,你就是那家公司的所有者之一!盲目的投資者往往把股市看成一座大型賭場,對他們來說,買股票就像是在賭場里下注,輸贏只能聽天由命。而“公司所有者投資思想”能有效地幫你避免這種盲目的心態和行為。
很多股民完全無視公司的基本面信息,只根據股價的短期變化來決定買入或賣出股票。他們試圖去預測股市的短期走勢,希望能夠從短期的價格波動中獲利。這樣的股民認為自己是在“投資”,事實上他們的行為根本算不上“投資”,而只是在盲目地買賣股票而已。與其說這些股民是“投資者”,不如稱他們為“交易者”更貼切一些。忽視基本面信息,想單純地通過預測市場的短期走向來獲利是極其困難的,因為預測市場的短期走向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無數歷史數據告訴我們,想靠預測市場動向賺錢是不可靠的,但大多數盲目的股民卻仍然在試圖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每到年末,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投資達人或基金經理在媒體上預測來年的股市走向。在聽信他們的預測之前,你不妨先回頭看看他們過去幾年的預測。對比一下股市的實際走勢,你就會發現:很遺憾,90%的預測都是錯誤的。剩下10%的預測看起來正確,但如此低的正確率很難說不是碰運氣。
當股市專家充滿信心地散布樂觀情緒時,股民們卻常常賠得很慘;當股市專家為股市末日而擔憂的時候,事實又往往截然相反。比如說,如果查閱一下2008年年末的《華爾街日報》,你就會發現,因為金融危機的陰影,當時很多資深股評人都對來年的股市做出了極為悲觀的預測:2009年慘透了!天隨時要塌下來了!能撤出的股民們,你們趕緊及早撤出吧!不過,實際情況卻是,從2009年3月開始,美國股市一片大好,節節攀升。那些真的聽信了股市專家的建議撤出股市的投資者,恐怕都錯失了大好的投資機會。
請不要再通過猜測股市的走勢來制定投資策略了。股市的走向是由億萬股民的共同行為決定的,每個股民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預測,誰也不可能猜透這億萬股民的心理和行動。
猜測億萬個個體的想法注定比猜彩票中獎號碼還要難,難道你愿意把自己的血汗錢拿出來作這種輸多贏少的賭博嗎?為了避免這種不理智的行為,請在決定投資一只股票之前先作足功課,深入研究一下發行這只股票的公司。要做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你必須拋棄“交易者”的心理,拿出“主人翁的意識”,把自己看作公司的所有者。這種“公司所有者投資思想”會讓你在買入股票之前,求知若渴地深入研究該公司的方方面面,包括公司過去的營業收入、利潤率、負債情況、競爭力、市場占有率、管理層的業績、公司的潛力,以及公司的業務模式是否能夠持續發展等。
在決定購買某公司的股票之前,請務必先研究一下該公司在上次經濟危機期間的表現。你應該去了解該公司的歷史,看看它在過去10年中經歷哪些起落,發展的趨勢如何。公司的收益是否穩定增長?股東的收益又是如何變化的?深入研究公司的情況,收集盡可能多的信息,然后再根據這些信息制定投資決策,這種投資方法就是“基本面投資”。當你全面掌握了公司的各種數據,你就能較為合理地預測出公司未來的現金流。你甚至可以估算出整個公司應該值多少錢,也就是公司的“內在價值”,我們會在后面的章節中進一步解釋這一概念。只要你在股價低于公司“內在價值”的時候買進,你就不需要擔心股市的短期波動,只要長期持有該股票,賺錢幾乎是必然的。
想象你是一個公司的所有者,你肯定不愿意在公司只增值10%~20%的時候就出手賣掉公司吧。公司的所有者會選擇繼續經營公司,使公司的價值繼續增加,這樣才能使長期的收益最大化。在投資股票的時候,你也應該有這樣的心態。即使你只買了100股該公司的股票,你仍然應該像公司的所有者一樣思考。追求公司價值的長期增長,而不是只看短期的價格波動,這才是理性的投資之道。
在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中,踐行“公司所有者投資思想”的例子比比皆是。1976年,巴菲特開始把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資金投入GEICO汽車保險公司,在不到5年的時間里,巴菲特已在GEICO汽車保險公司累計投入了4 570萬美元。因為GEICO公司的股票回購計劃,雖然巴菲特并沒有進一步追加投資,但他在GEICO公司的股份仍然自動達到了51%。199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花2.3億美元收購了GEICO公司剩下49%的股份,也就是說,到了1996年,巴菲特當年購入的GEICO公司51%的股票的市值已達到近2.39億美元。為了計算方便,讓我們假設巴菲特于1976年購入了GEICO公司51%的股票,那么1976~1996年這20年內,巴菲特的這筆投資從4 570萬美元一路增長到了2.39億美元,增值了足足52.36倍。
巴菲特這筆投資的年回報率(I)是多少呢?我們來算一算吧。

這筆投資的年回報率高達21.88%。
通常,如果一筆投資能有50%~100%的回報率,那已經是相當誘人了,當股價漲到那個地步,很多投資者會選擇出售股票。如果巴菲特在GEICO公司的股票漲了50% 或者100%的時候就拋售手中的股票,那么這筆投資就不會有日后52.36倍的驚人回報率。為什么巴菲特能夠抵擋住“見好就收”的誘惑呢?因為他一直是在以一個公司所有者的心態,而不是一個交易者的心態進行投資的。
1976~1996年這20年間,GEICO公司的股價有過大漲,也有過大跌,如果巴菲特用一個交易者的心態進行投資,他必然已經在某個合適或不合適的時機將GEICO公司的股票脫手,獲得一些短期的利潤,收回成本,以便進行下一波的投資。下一波的投資未必總是好的投資,巴菲特可能會賠錢,或者至少可能不會像持有GEICO的股票那么賺錢。因為巴菲特把自己看作GEICO的所有者,因為他堅信GEICO公司的成長潛力,所以他沒有為了短期的利潤而放棄長期的潛在升值空間。巴菲特成功地創造了投資的神話,正是因為他一直以公司所有者的心態來看待投資,他的目光夠長遠,不看短期的利潤,而著眼于長期的升值潛力。
除了GEICO公司的例子,我們還可以看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例子。1965年,巴菲特抱著公司所有者的心態買入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一開始,巴菲特考慮過發展這家公司的紡織業務,但是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阻礙。于是,巴菲特放棄了那個念頭,轉而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現金流并購其他的保險公司,然后再用這些保險公司的保險費收入購買其他公司。后來,巴菲特解散了巴菲特聯合有限公司,所有的合伙人都得到了清償,根據每個合伙人的個人意愿,他們有的選擇現金清償,有的則選擇持有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在巴菲特聯合有限公司解散以后,大部分合伙人選擇繼續和巴菲特合作,把資產托付給巴菲特管理,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非常明智的。1964~2009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賬面價值增加了434 057%,而該公司的股票價值幾乎與賬面價值一致,在這45年內,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平均年化收益率高達20.3%。
如果1965年你用你的10萬美元資本購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并且一直持有這只股票,那么到了2009年,你的10萬美元將會增值為4 340萬美元。如果你不是像這樣以公司所有者的心態長期持有該股票,而是像一個交易者一樣在股價翻倍的時候立刻將其脫手,那么你的10萬美元只能增值為20萬美元。20萬美元和4 340萬美元的差距,就是錯誤的投資理念帶給你的損失。那些在巴菲特聯合有限公司解散以后選擇繼續跟隨巴菲特的合伙人,如今都已經是百萬富翁了,我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年會上還有幸見過其中幾位合伙人。
是什么使這些合伙人的身價大漲,輕松步入百萬富翁的行列呢?就是這種像公司所有者般投資的投資心態。在運營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44年內,巴菲特從未拋售過自己公司的股票,因為他始終把自己看作公司的所有者,巴菲特堅信自己公司的贏利能力和成長潛力,這種堅定的信念最終變成了高額的長期回報。
巴菲特的成功并非依賴運氣,在他的投資生涯中,他經歷了很多次股市的大災難,從一次又一次的經濟危機,到房地產泡沫的崩塌,到2001年信息技術泡沫破滅,再到1987年的股災……可是,股市的波動似乎并沒有影響巴菲特投資的穩健表現,經過這么多風風雨雨,他依然保持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票平均每年21%的驕人回報率。巴菲特之所以能在股市的動蕩中屹立不倒,是因為他始終著眼于發現有潛力、有競爭力的好公司,然后低價購入這些公司、長期持有這些公司,而不管股市發生什么樣的波動。自從巴菲特收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來,該公司的股價6次下跌50%以上,但巴菲特始終不為所動,繼續持有。巴菲特在他的整個投資生涯中,始終保持了公司所有者的心態,他堅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經營狀況良好、富有潛力,即使眼前的股價暴跌,也不能阻止公司日后的大幅贏利。
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子公司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利潤紛紛大幅下跌,有的下跌30%,有的下跌超過50%。在這樣的情況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A類股票從2008年2月的每股146 000美元,跌到2009年3月的每股70 050美元,跌幅高達52%。巴菲特個人的身價也隨之暴跌了52%。顯然,這對任何一個投資者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但巴菲特沒有恐慌,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選擇繼續持有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而并不像很多投資者那樣低價拋售。作為公司的所有者,巴菲特知道經濟總會再次復蘇,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子公司有著良好的競爭力,所以一定會再次開始大幅贏利。事實證明,巴菲特的想法是完全正確的。大約2年后,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子公司的利潤從最低谷慢慢回升,漲幅達到30%~50%。到了2010年12月,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A類股票又漲回到了每股120 000美元的水平。
作為一個投資者,只要你適當地分散風險,持有10~20只優質股票,你的長期收益應該是有保證的。當你以一個公司所有者的心態進行投資,股市的短期波動應該對你完全沒有影響。但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符合人類的心理的。當我們持有的股票價格下挫,驚慌和恐懼是人類自然的、本能的反應,我們一定會想要在價格進一步下跌之前拋售這些股票。但是,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你必須改變自己的心態,必須克制住自己驚慌和恐懼的本能。像公司所有者一樣思考,能改變你的行為模式,使你不再和大多數盲目的投資者一樣,因為驚慌和恐懼一次又一次不理智地蒙受損失。只要公司的基本面信息沒有惡化,你就無須為每日的股價波動感到擔憂。如果股價跌得夠多,你甚至還可以考慮趁著低價繼續購入這只股票,因為你知道,每當股價下跌的時候,總有很多盲目的投資者會沉不住氣地低價拋售,而這正是你獲利的好機會。
在這里,我可以舉出一個近幾年的例子。2010年5月,希臘的債務危機問題一下子登上各種新聞和金融類媒體的頭條,投資者的恐懼造成了股市的崩盤,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5天之內從11 151點跌到了10 380點。
2010年5月6日,因為一個技術故障,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突然暴跌1 000點,最后造成了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單日下挫350點的情況。當時,暴跌的原因尚不明晰,就有很多投資專家開始在媒體上發表悲觀的看法,他們極為激動地告訴投資者們,股市的災難性崩盤近在眼前。很多專家建議投資者趕緊拋售手中的股票,避免進一步的損失;有的專家甚至建議投資者賣空,以便從這次危機中獲利。我相信一定有不少投資者接受了這些專家的建議,而這些投資者必然會在接下來一周的周一大受損失、追悔莫及。因為就在5月6日之后的那個周末,歐盟宣布達成了一個1萬億美元的救市計劃。在接下來的那個周一(2010年5月10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強勁反彈了404點。
現在,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在上述的股市危機中,你到底應該采取怎樣的行動呢?如果你是以一個公司所有者的心態進行投資,那么,在希臘債務危機出現的時候,你應該問自己這樣兩個問題:
1. 我的投資組合里的公司,有多少營業額(或者利潤)是來自希臘的(或與希臘有關的)?
2. 希臘的債務危機會使我持有股票的這些公司的營業收入減少7%嗎?
如果你持有股票的公司和希臘根本沒有任何的業務往來,那么這些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并不會因為希臘的債務危機而發生任何改變。所以,很明顯,在這樣的情況下,希臘的債務危機幾乎與你毫無關系,你沒有任何理由因為市場的短期波動而拋售股票。如果你的投資組合不包括希臘的公司或者與希臘有某種業務聯系的公司,那么你不應該因為希臘危機而盲目拋售你手中的股票。即使你持有的公司確實與希臘有某種業務聯系,如果你做好了足夠的風險分散,那么希臘債務危機對你的影響也應該是很小的。假設你的投資組合中,有大約2%~5%的收入是來自與希臘有關的公司,那么你仍然沒有任何恐慌的必要,你要做的只是根據希臘債務危機的情況,調低你對某個公司營業額和利潤的估計,然后重新計算出該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這個新的內在價值當然比原來的內在價值要低,但是很可能還是高于現在該公司的實際股價。只要實際的股價低于調整參數后重新估計出的“內在價值”,那你就沒有理由拋售這只股票。你應該時刻記住,股價的下跌并不表示你應該拋出股票,股市的波動也不應該引起你的恐慌,只要你明白你手中股票的真正價值(即股票的“內在價值”),你不僅應該無視股市的短期下跌,甚至還應該考慮是否趁此機會低價買入,進一步增持該股票。
當一家公司放出消息,宣布將進行各種各樣的改進和提高來增加公司的利潤時,股價往往會隨之上升。可是不要忘了,這些改進措施需要好幾個季度,甚至好幾年才能真正到位,才能開始影響公司的營業額和利潤。不管這些舉措是壓縮成本,是研發新產品、新服務,是進軍新的市場,是將贏利狀況不佳的部門拆分出去,還是并購別的企業,這些措施都不可能即時生效。所以,在聽到這些激動人心的新聞時,你并不應該立刻購入該公司的股票,期待短期內的增值。你應該謹慎地分析這些舉措,應該有耐心地等待這些改進措施真正開始影響企業的利潤。
同樣的,如果你手中持有某一只股票,而這家公司突然遇到了麻煩或某種暫時性的問題,你也不應該立刻拋售這只股票。只要公司的問題是暫時性的,而且你相信公司的管理層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或是公司正在有效地應對這個麻煩,你就應該繼續持有該公司的股票。只要公司從這個暫時的問題里恢復過來,你持有的股票就能給你帶來豐厚的回報。下面,我想舉一個我在投資中遇到的實際例子,來具體解釋這個觀點。我曾經投資于一家叫作馬頭控股公司的企業,它的股票代碼是ZINC。
馬頭控股公司是一家在北美生產銷售金屬鋅以及鋅制品的企業。該公司的產品包括上等西部鋅金屬、氧化鋅,以及特種高等級鋅金屬等。除此之外,馬頭控股公司還回收利用小型鋼廠的一種叫作“電弧爐粉塵”的危險廢物。2010年7月23日,馬頭控股公司的一家位于賓夕法尼亞州的制造廠發生了事故,以下是馬頭控股公司關于該次事故的聲明。
馬頭控股公司賓夕法尼亞州莫納卡市工廠發生爆炸事件,造成兩人死亡
2010年7月23日
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2010年7月23日訊
馬頭控股公司(納斯達克代碼ZINC)今日報告了昨天發生的一起生產事故。據該公司稱,2010年7月22日下午4點30左右,馬頭控股公司位于賓夕法尼亞州莫納卡市的冶煉工廠發生爆炸事故,導致兩人死亡,至少兩名員工受傷。應死傷者家屬的要求,馬頭控股公司沒有公布傷亡人員的姓名。兩名受傷員工于昨晚在當地的醫院接受了治療,并已于當晚出院。馬頭控股公司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EO)吉姆·亨斯勒表示:“對兩名在事故中不幸遇難的員工,本公司表示最大的哀悼。我們十分重視公司的所有員工和員工家屬的利益,目前公司已經做出了初步安排,盡一切力量解決死傷員工和員工家屬的所有困難。目前,爆炸事故的原因尚未查明,相關的調查正在積極進行之中?!?/p>
這家位于賓夕法尼亞州莫納卡市的工廠分為冶煉部和精制部兩個部分。冶煉部主要負責冶煉鋅金屬,而精制部則對鋅金屬和氧化鋅進行進一步的精制和提純。目前,該工廠的精制部門已被暫時關閉,事故原因的調查正在進行之中。馬頭控股公司正在積極核算事故損失,目前尚未確定工廠的維修和重新開工需要多長時間。同時,該工廠的冶煉部門將繼續進行正常的生產活動。馬頭控股公司已經將本次事故告知了保險公司,并將聯系各大客戶,積極解決這次事故可能帶來的短期產品供應緊張的問題。
此次事故一經宣布,馬頭控股公司的股價立刻下跌了9.51%,當天的收盤價比前一天的收盤價下跌4.5%。從上面的這則報道中我們可以知道,為了調查事故原因,發生事故的工廠將暫時停工關閉。在事故曝光后,馬頭控股公司的股價暴跌9.51%,每股股價是7.32美元。5天以后,馬頭控股公司發布了事故調查的最新進展。
馬頭控股公司公布了賓夕法尼亞州工廠爆炸事件的最新進展
2010年7月28日
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2010年7月28日訊
馬頭控股公司(納斯達克代碼ZINC)今日報告了關于7月22日發生的工廠爆炸事故的最新進展。該次爆炸事故于2010年7月22日發生在馬頭控股公司位于賓夕法尼亞州莫納卡市的一家冶煉工廠的精制部門內,事故導致兩人死亡。
目前,該工廠的精制部門仍然暫時關閉,事故原因的調查和損失統計仍在進行之中。目前,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和美國化學安全與危險調查局(CSB)都已介入調查,力圖查明造成事故的安全生產漏洞和危險因素。馬頭控股公司一貫重視員工和訪客的人身安全,目前正在全力積極配合各項調查的進行。除了上述管理部門的調查外,馬頭控股公司和其保險公司也在進行自己的獨立調查,以便更好地了解事故的原因。此外,美國鋼鐵業公會也已經介入了事故的調查。
初步調查結果顯示,為保證后續生產的安全,鋅金屬和氧化鋅精制設備中的10根支柱必須全部更換重建。為確保消除所有安全隱患,設備的維修和重建要等到事故原因完全查明以后才能開始進行。而事故原因的調查可能需要若干個星期才能全部完成。在這之后,設備的維修和恢復預計又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在查明事故原因并制定出完整的維修計劃之前,該冶煉廠的所有員工將繼續領取工資及享受所有的福利保障。
馬頭控股公司的總裁兼CEO吉姆·亨斯勒表示:“本公司十分重視生產安全問題,我正在積極制訂事故后的維修計劃和做出投產安排,同時我們也在積極聯系我們的客戶,盡力做出令客戶滿意的安排和調整?!?/p>
事故工廠的冶煉部門正在繼續進行生產活動,但受到事故的影響,設備并沒有全部投入生產,產品的產量也受到了影響。目前,冶煉部門的6臺鋅金屬熔爐只有5臺處于工作狀態。馬頭控股公司將根據市場需求和精制部門的維修進度適時調整冶煉部門的生產計劃。目前,此次事故的經濟損失尚未確定。維修重建期間,馬頭控股公司的氧化鋅產量將受到一定影響(氧化鋅的歷史銷售額約占馬頭控股公司總銷售額的40%),同時設備的維修又將產生一筆不小的開支。但是,馬頭控股公司的管理人員表示,公司將增加金屬鋅的銷售量,希望此舉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氧化性減產帶來的損失,減小事故對公司的影響。公司管理人員還表示,公司的事后處理方案,以及向保險公司索賠的情況也都會影響最終的經濟損失數額。
馬頭控股公司的總裁兼CEO吉姆·亨斯勒還說:“對本次事故的受害者吉米·泰勒和科里·凱勒,本公司再次表示我們最大的哀悼,希望他們的家人和朋友可以接受我們的歉意和哀思。我們已經接受美國鋼鐵業公會的建議,決定為兩位死難者建立一個紀念基金。我們歡迎任何團體和個人對這個紀念基金進行捐助。”
吉姆·亨斯勒還公布了向上述基金捐款的具體方式。
這篇報道明確說明,在事故原因調查階段,冶煉部門的6臺金屬熔爐將有5臺繼續正常工作。同時,雖然氧化鋅的銷售將受到影響,但馬頭控股公司將加大鋅金屬的銷售來減少損失。此外,保險公司的賠付也能進一步沖抵公司的損失。但是,即使在7月28日的這篇報道公布以后,馬頭控股公司的股價仍然未見多少起色。2010年7月28日,馬頭控股公司的股票報收于每股7.78美元。我們看到,爆炸事故的后續解決工作已經在穩步進行之中,而股價還沒有從事故的影響中恢復過來,這就是一個購入馬頭控股公司股票的好時機。
2010年8月1日,馬頭控股公司宣布,事故原因已經查明,維修重建工作正式開始。馬頭控股公司宣布,事故工廠將于2010年12月21日恢復生產。關于恢復生產的具體報道如下:
馬頭控股公司宣布全面恢復賓夕法尼亞工廠冶煉部門的生產活動
2010年12月21日
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2010年12月21日訊
鋅生產廠商馬頭控股公司(納斯達克代碼ZINC)今日宣布,之前發生事故的工廠現在已恢復生產。該工廠位于賓夕法尼亞州的莫納卡市。目前,該工廠冶煉部門的6臺金屬熔爐已經全部投入使用,產量已恢復到事故前的水平。同時,該工廠的精制部門也已重新啟動,公司表示將全力投入氧化鋅的生產,彌補之前損失的產量。預計到2011年1月初,馬頭控股公司該工廠的氧化鋅產量將恢復到事故發生前的水平。
2010年7月22日,馬頭控股公司位于賓夕法尼亞州莫納卡市的這家工廠的精制部門發生了爆炸事故。事故后,該工廠的氧化鋅生產線完全停產,冶煉部門則減量生產,6臺金屬熔爐只有5臺啟動運轉。自事故發生以來,馬頭控股公司對該工廠進行了全面的維修和改造,力求提高工廠的安全性和生產效率。
馬頭控股公司的總裁兼CEO吉姆·亨斯勒表示:“事故工廠精制生產線的改造和維修工程正在按計劃進行。經過總部的安排和部署,我們的其他工廠提高了金屬鋅的產量,以彌補事故工廠維修重建所帶來的產量損失。事故發生以來,由于本公司的積極運作,我們的客戶群不減反增。按照目前的市場情況,預計重新恢復生產的事故工廠將開足馬力,把6臺金屬熔爐全部用于產品的生產?!?/p>
現在,我們來看一看圖2–1中馬頭控股公司在這一事故期間的股價走勢。如果你在2010年7月28日的報道見報以后決定購買馬頭控股公司的股票(因為你從報道中知道,事故只是一個暫時性的困難,問題預計在3~6個月內解決),那么你的買入價大約為每股7.78美元。2010年12月21日,事故工廠恢復生產的消息傳出,此時馬頭控股公司的股價已經漲回到每股13.04美元。如果你在這中間的5個月里,一直耐心持有該股票,那么你這5個月的投資回報率是67.60%。在這個例子中,公司所有者的投資思想給了我耐心,也給了我豐厚的回報。如果我當時以一個交易者的心態投資,我就很可能在馬頭控股公司宣布事故的時候因為驚慌而盲目拋售該公司的股票,很顯然,那樣不但賺不到錢,還會和其他盲目的投資者一樣蒙受損失。

圖2–1 馬頭控股公司的股價走勢和日成交量圖
對于大部分共同基金和對沖基金的經理來說,他們的首要目標是資金的短期回報率最大化,因為每個月或者每個季度基金經理都要向客戶匯報最近的投資表現,告訴客戶資產的回報率是多少。如果報表上的數字不佳,客戶就很可能撤資轉投其他的基金。因為這樣的壓力,在每個月或每個季度結束的時候,基金經理們必須盡一切的努力,來提高本期的賬面回報率。所以,基金經理們常常以一種“交易者”的心態來投資,他們過于重視短期的回報率,頻繁地買入和賣出股票。因為有向客戶報賬的壓力,即使這些基金經理發現了一家極具成長潛力的企業,他們也無法長期持有,往往不得不為了短期的增值而過早地拋售潛力股。因為基金行業的這種弊端,致使很多賺錢的機會被白白浪費掉了。幸好,作為個人投資者,你完全沒有每月或每季度向客戶報賬的壓力,這是你相比于職業基金經理的又一個巨大的優勢。你的著眼點是為自己的投資贏得最大的長期回報率,沒有任何現實的壓力迫使你考慮短期的回報率。
只要你用公司所有者的心態進行投資,而不是用一個交易者的心態盲目地頻繁買賣股票,你的投資表現就能夠很輕松地超過90%的基金經理。對于這一點,我有十足的信心。關于“像公司所有者一樣投資”,巴菲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從不打算從股市的短期波動中獲利,每當我買入一只股票,我都打算長期持有,即使我買入這只股票后股市立即關閉,然后連續休市5年才再次開市,對我也毫無影響。”你看,對于股市的短期波動,巴菲特的態度是:完全無視。即使今天買入的股票明天其價格就暴跌,巴菲特也不會擔憂、不會驚恐,因為這些都只是賬面上的暫時性損失而已。巴菲特監控自己手中股票的方法,就像一個CEO監控自己的公司一樣,巴菲特看重的是營業額的增長,是利潤的提高,是股本回報率,是資本回報率,是負債情況,是資本支出情況……一個成功的CEO衡量的是公司價值的長期成長,而不是公司股價的短期變化,巴菲特也正是以這樣的標準來衡量他的投資。
像公司所有者一樣投資,不僅能幫助你在合適的時間買入優秀的股票,還能讓你在合適的時機賣出正確的股票。在《巴菲特演講:來自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者的才情與智慧》一書中,作者珍妮特·洛這樣寫道:
為了形象地描述股票市場的行為,本杰明·格雷厄姆把股票市場比喻為一位“市場先生”。這位“市場先生”是一位非常情緒化、有點兒神經質的生意伙伴。每天,這位“市場先生”都會突然闖進你的辦公室,表示他愿意以某個價格買入你手上的股份,或者表示他愿意以某個價格把他手上的公司股份賣給你。不管他給出的價格有多么離奇,也不管你多少次拒絕了他的出價,這位神經質的“市場先生”總是會在第二天又一次出現在你的辦公室里,給出新的報價。巴菲特說,這個故事的精髓是:“不能把這位神經質的‘市場先生’當真,‘市場先生’應該是你的仆人,而不是你的引導者。”
選擇優質的股票,是成功投資的第一步。如果你選對了股票,你余下要做的就只是耐心等待而已,你不需要忙于頻繁的股票交易,要坐等豐厚的回報就可以了。珍妮特·洛在書中這樣論述這個問題:
選擇優質股票的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優質股票能讓你賺到錢)是,只要你買了優質股票,你只需耐心等待即可,剩下的所有工作都可以放心地交給公司的管理者去完成。1973年,巴菲特的投資包括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一家伊利諾伊州的銀行、一家奧馬哈市的媒體、10多家保險公司、一家交易印花稅公司、一家女裝連鎖店,以及一個糖果公司。
是的,只要選對了股票,剩下的工作其實是相當輕松的,關于這一點,巴菲特曾經這樣說道:“我的生活真的是極其簡單,很多事情我把手揣在口袋里就能輕松完成。”這段話出自內布拉斯加《星期日明星報》的記者薩姆·索爾森關于巴菲特的報道。
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你會在公司的市值翻了一番的時候就立刻出手將公司賣掉嗎?通常你不會這么做。作為公司的老板,你了解公司的價值,更了解公司的潛力,只要公司的潛力還沒有完全發掘出來,你是不會輕易出手的。而大部分華爾街的投資人卻持有不同的心態,他們總是想著短線賣出,盡早將錢收回自己的口袋里。當然,把錢趕緊裝進口袋并不是一件壞事,但是為此放棄股票長期的潛在升值空間卻是一個極大的損失。持交易者心態的投資者總是在股票價值翻倍的時候就立刻出手,然后,他們會用回籠的資本購入其他股票(不幸的是,“其他股票”很可能是一只會賠錢的股票)。
而像公司所有者一樣投資的心態和理念,則會讓你做出明智的決定,不管是買入還是賣出股票,你的決策都不會是盲目的。當你打算賣出一只股票時,請務必事先作足相關的研究,估算出股票當前的“內在價值”,然后看看股票的市場價格和“內在價值”是哪種關系。如果股票的價格低于其內在價值,這是一件好事,這說明這只股票仍有升值的空間。除此之外,你還應該關注公司的成長潛力,如果公司正在健康高速地發展和成長,這是一件好事。即使你手中的股票已漲了近100%甚至200%,只要股票的價格低于其內在價值,只要公司仍有成長潛力,你就不應該為了短期的利潤而拋售股票。記?。洪L期持有,你的收益就可能是1 000%!永遠以一個公司所有者的心態來進行投資,因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者正是以這樣的心態和理念對待他的投資的:
我購進大部分股票之后都會長期持有。當我衡量我的投資表現時,我看的是公司業績的成長,而不是某一天的股價高低。如果你要收購一家公司,你應該關注這家公司的長期成長潛力,只看短期的表現是非常愚蠢的。我覺得,購買股票也是如此。即使只購入小額的股票,重要的仍然是這家公司的長期發展潛力。很多投資者就像被催眠了似的,一味地關注短線的利潤,我認為這很不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