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與夢想:我與萬科(1983-1999)
- 王石
- 1292字
- 2018-12-27 19:52:30
兩條三五煙的賄賂
飼料組將玉米賣給飼料廠的同時,也開始拓展成品雞、豬飼料的銷售業務。公司的客戶分散在珠三角和湖南、江西、廣西等華南地區。飼料產品很受飼養戶歡迎,許多銷售公司提著現款等貨,一包包印著“正大康地”商標的新出爐的飼料散發著略帶魚腥味的香味等待運送各地。交通一時成了銷售的瓶頸。從成本的角度考慮,超過200公里距離,通過鐵路運輸較劃算,但特區內的飼料產品并沒有納入鐵道部門的貨運計劃。要想利用鐵路運送成品飼料只有申請計劃外指標。打聽下來,計劃外指標卻很難申請到……
了解到筍崗北站貨運主任姓姚,抽煙,也得知了他的住處。怎么同姚主任套近乎呢?交代鄧奕權花了20元買兩條三五牌香煙給姚主任送去,“煙放下,什么也不要說就回來。”
兩個小時后,鄧奕權提著香煙回來了,“主任不收。”
“真沒用,兩條煙都送不出去!不會賺錢,還不會花錢?”
我決定親自出馬。騎自行車到了鐵路宿舍。敲門進了屋,將兩條煙放到了桌子上,動作卻不大自然。為了獲得商業上的某種好處給對方送禮,我還是第一遭。
“要車皮的吧?”干練的貨運主任笑吟吟地問。
這種開門見山的詢問,讓我反而不知該怎么回答。說“是”,突兀了點;說“不是”,我來干嗎?“能給批兩個計劃外車皮嗎?”
姚主任將兩條煙遞到我手上:“吶,煙你拿回去,明天你或小伙計直接去貨運辦公室找我。別說兩個車皮,就是10個也批給你。”
我愣住了。
“我早注意到你了,你不知道吧?在貨場,常看到一個城市模樣的年輕人同民工一起卸玉米,不像是犯錯誤的懲罰,也不像包工頭。我覺得這位年輕人想干一番事業,很想幫忙。但我能幫什么呢?我搞貨運的,能提供幫助的就是計劃外車皮。沒想到你還找上門來了。你知道計劃外車皮的行情嗎?”
“什么行情?”我一頭霧水。
主任伸出兩個手指頭:“一個車皮紅包100元,兩條煙只是行情的1/10。”
帶著兩條煙返回東門招待所。躺在床上腦海里浮現著姚主任的那張笑臉,是嫌兩條煙太少還是真想幫忙?輾轉反側,一宿難眠。
翌日,順利辦下兩個計劃外車皮指標。
通過這件事,我悟出一個道理:在商業社會里,金錢不是萬能的,金錢是買不來尊重和榮譽的。而貨運主任對我所訴求的正是后者。貨運主任的精神需求很簡單:欣賞這位城市年輕人的做事態度和吃苦精神,愿意無償伸出援助之手,從支持行為中獲得精神的滿足感。既然是在做令人敬佩的事業,為什么還要通過物質的訴求,直白地講,用行賄手法來獲取計劃外車皮呢?
人的需求是兩個層面的,物質的和精神的。前者可以用金錢和物質來滿足,后者則不然。人與人的關系也有兩種,一種是赤裸裸的物質關系,另一種是尊重和榮譽。既然人有兩面性,何不用自己的行為引發他人精神層面的共鳴呢?想想送煙的動機,不禁讓我汗顏!
想通了,也清楚了經營企業的底線:絕不行賄!
在東南亞某些國家,賄賂已經成為社會的隱性規則,企業不行賄很難生存,如果企業堅持不行賄就可能出現生存問題。中國的市場改革試驗中也存在著行賄受賄的不良風氣,中國也會步東南亞某些國家的后塵嗎?果真如此,不行賄能生存嗎?我無法預測未來中國社會風氣的走向,我只能假定:中國的改革不會步東南亞某些國家的后塵。如果這一假定是錯的,我寧可是個失敗者也不愿意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