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股市進入新時代還是經濟周期發生了改變(1)
- 江恩華爾街選股術
- (美)威廉·D·江恩
- 4773字
- 2015-06-11 14:30:54
在1927年、1928年和1929年上半年,許多人都在說股市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說是聯邦儲備銀行在防止市場出現恐慌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多經濟學家、銀行家、大型金融機構的運營者和商界人士都表示,像1907年和前些年那樣由于貨幣出現狀況而引發市場恐慌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同時他們也在津津樂道金融領域和股票市場的黃金時代近在眼前,但是他們好像已經忘了在1920年和1921年都發生過什么事情。在1919年大牛市行情后,1920年到1921年股市的下跌就是凍結貸款和緊縮的貨幣政策造成的。而那時已經有了聯邦儲備銀行,但是卻沒能阻止自由債券跌到大約85美元,對于股價下跌至1914年世界大戰前以來的最低平均水平也是無能為力。在此,我要引用一篇1927年11月28日出現在某主流報紙中的文章。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再見了,經濟周期》。
這個被妖魔化了的“經濟周期”已經大體上失去它引發人們恐懼的能力。科學化的管理似乎已經克服了這一弊端。幾年前總能聽到關于經濟繁榮和蕭條會循環往復的言論,講這些話的那些所謂經濟預言家大都是自封的,他們習慣談論經濟循環,并對工業和金融發出嚴重預警。這些預言家宣稱,經濟的波動就如同海里的波浪,波峰越高,波谷就會越深。他們認為這就是經濟活動的本來面目,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們都以此妖言惑眾,倒是為自己斂了不少財。
但是這個魔咒已經不靈了,而且這些預言的陰霾也已然消散。
各行各業的經商之士都擺脫了這樣一種近乎迷信的想法。他們發現“經濟周期”只不過就是立在田地里來嚇唬小鳥的稻草人。他們也知道了只要公司業務平穩發展,那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決定生意成敗的全部必要條件是要有基本的業務知識,要與他人進行合作,再加上良好的判斷力。當然現在還是有一些“經濟循環論”的鼓吹者,但即便他們不停地念這些無用的咒語,以至于喊破了喉嚨,這些年以來經濟依然一路向好,沒有出現過什么“循環”,甚至連丁點兒兆頭都沒有。經濟空前繁榮,其基礎也就再扎實不過了,這一切都是因為商界人士們已經學會了該如何去應對。
很容易就能看出這個作者有多么自信,他竟以一句“經濟空前繁榮,其基礎也就再扎實不過了,這一切都是因為商界人士們已經學會該如何去應對”
來收尾。對于這位作者的誠實和盡責,我一點也不懷疑,但他要么是得到了錯誤的訊息,要么就是能力實在有限。他對過去的回顧實在是不夠久遠,所以無法知道在股市和經濟中歷史一直在重演。
1929年深秋爆發了史上最嚴重的股市恐慌,隨之而來的就是經濟蕭條,這就驗證了經濟周期的確會循環往復這一理論的正確性。當我們感到自己好像處在新時代的時候,其實那只不過是在重復原有的經濟周期或狀況而已,這在每次戰爭結束幾年后總會出現。
交易者如何被股市周期所愚弄
很多華爾街股市上頗有資歷的老手,在1921~1929年這輪牛市行情中卻如十足的門外漢一樣犯了一個糟糕的錯誤。
股票交易者中有許多人對股市歷史交易記錄的研究僅限于1901年到1921年之間,有的人甚至連這段交易史也從沒回顧過,于是他們通過看其他人寫的材料或者聽人家發表的言論之后認定,以往任何一輪牛市行情從未持續過兩年以上。這種錯誤的想法讓眾多交易者損失慘重。股市從1921年到1923年出現上升行情后,在1924年有一波下跌,當柯立芝先生選上美國總統后重拾升勢,1925年股市繼續漲升。而交易者們認為,按照以前的規律牛市該結束了,于是便開始賣空,結果損失慘重。在這輪牛市行情期間,那些交易者繼續與市場進行著一次次的博弈,每一回他們都認為市場創出的新高會是本輪行情的最后一個高點。然而有些股票一路上漲到了1929年。很多股場上的老手們在1929年牛市行情的終點犯了這輪行情操作中的最后一個錯誤,不過這次錯誤可要比之前那些錯誤嚴重得多,那就是他們開始看多后市并買進股票,可以想見在隨之而來的股市恐慌性下跌中,這些在高位接最后一棒的人損失會有多大。
目前有1500多只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而1924年時的上市公司數量僅為現在的一半左右。新的股票板塊逐漸形成,新的領漲股票也開始引人注目,在這種新形勢下,股市打造出了一批新的百萬富翁,同時也讓一些以前的百萬富翁,變得一貧如洗。股場中有些昔日的風云人物沒能夠在新的股市環境中隨機應變,仍舊沿用以前的操作方法,最后落得破產的下場。據報道,在1924年和1925年利弗莫爾(Livermore)按照以前所用的評估標準來看股價平均走勢時,發現股價太高了,于是就進行賣空操作,后來賠了一大筆錢斬倉離場。而在1927年他再度入市,又因為沒能掌握好正確的賣出時機不得不割肉出局。在1929年他又一次出擊,終于在股市恐慌性下跌中大賺了一筆。
1814~1929年間的歷次股市恐慌
在剖析1929年這次華爾街有史以來最慘烈的股市恐慌性暴跌的原因之前,回顧在美國和華爾街很長一段歷史中發生過的其他幾次市場恐慌和它們各自的起因也很重要。
引發股市恐慌的原因有很多種,而對于所有恐慌來說,其首要原因就是高利率,而高利率是由信用的過分擴張和投機過度造成。其他一些原因還包括未被市場消化的證券,包括股票和債券,或是商品價格和外幣兌換比價低、在商業和股市上的過度交易、銀行倒閉、進出口貿易,以及銀、銅、鐵等基礎商品的價格。如果經濟繁榮持續了很長時間,而股市價格也連著漲了好幾年,公眾就會開始變得過于自信,市場和經濟也就到達了投機的階段。每個人都表現得十分樂觀,他們被賭博的狂熱沖昏了頭腦,不停地買進,直到一切都做過了頭,股價已經高到各行業的經濟狀況或各上市公司的盈利都無法支撐的地步。當到了這個階段以后,貨幣出現短缺;股價在經過巨幅揚升之后,銀行滿負荷放貸的錢也被拿來炒股,沉重的拋盤自然會接踵而至。
1814年的市場恐慌源于出口業務的疲弱和過度放貸。1818年的恐慌也是貨幣狀況引發的,銀行擴張的速度過快。1825年和1826年發生的恐慌是由于英格蘭的高利率和高貼現率,以及商品價格的下跌,特別是棉花的跌幅最大。
1831年恐慌的導火索還是利率太高,貸款增加速度過快和企業經營業務開展過度。而1837年到1839年的市場恐慌是過度投機和緊縮貨幣所致,銀行不得不停止兌付貴重金屬貨幣。在1839年,倒閉的銀行家數創了當時的歷史新高。1848年,市場恐慌是由于銀行數量的增加和紙幣流通的大增,還有商品價格的走低,其中以小麥、玉米和棉花為甚,而這些在當時基本上是這個國家賴以繁榮的東西。1857年出現的恐慌是在當時看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其成因也不外乎是流通領域的紙幣過多所致。對于每1美元的金幣和銀幣,在流通領域大約就會有價值8美元的紙幣。銀行又開始大規模地倒閉,而對于那些沒倒閉的銀行,也不得已推遲兌付金幣和銀幣。1861年的市場恐慌是因為內戰的爆發。1864年恐慌的元兇為戰爭、經濟蕭條和緊縮的貨幣政策。
股市在此之前有過一波大幅度的上漲,也拴牢了大量貸款。1869年的恐慌主要是華爾街上的恐慌?!昂谏瞧谖濉卑l生在1869年的9月。它的起因就是由于長時間的投機沖擊波,內戰之后股價已經升到了極高的價位,而投機卻正是方興未艾。當時的利率是自1857年和1860年以來最高的水平。1873年的市場恐慌是內戰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它是由于戰爭帶來的貨幣大規模擴張所致。不過,過度投機也是產生恐慌的主要原因之一,當時的利率也高過了1857年之后的任何時期。
1873年9月18日,杰依.庫克金融公司(J.Cook)、國家信托公司(National Trust Company),聯合信托公司(Union Trust Company)和其他銀行的相繼破產倒閉給金融業帶來了嚴重問題。1873年9月20日,紐約證券交易所破天荒地關門停業,一直到9月30日總共休市了10天。那時的銀行貼現率為9%,對于用紙幣兌換貴金屬貨幣的業務,銀行也不得不推遲兌付。1884年市場產生恐慌的原因是股市的過度投機;黃金外流到歐洲,導致國家的儲備量很低。這期間還發生過好幾宗重大的破產案,其中就有格蘭特-瓦德公司的倒閉。在恐慌爆發的前幾年中,短期貸款的利率一直居高不下,1882年達30%,1883年為25%,1884年是18%。1890年的恐慌大體也是源自于過度投機和高利率。1889年短期貸款的利率又高達30%,而1890年這個數字更是攀升到了45%。商品的價格降到了內戰以來的最低水平,助長了經濟蕭條的產生。而倫敦巴林兄弟銀行(Baring Brothers)的倒閉更是對這次恐慌的爆發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893年的市場恐慌大致還是高利率的產物。1892年的短期貸款利率高達35%,1893年為15%。低廉的商品價格,特別是小麥、玉米和棉花的低價導致了大批企業的破產。1896年的恐慌來自于布萊恩的白銀短缺和人們對金本位制度是否會動搖的擔憂。然而商品價格的走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引發了這次恐慌,因為全國經濟形勢普遍很差,并且這種情態也已經維持了多年。短期貸款的利率竟然達到了125%,這在當時看來是從內戰以來的最高利率水平。股市均價在8月8日跌到了極低的點位,隨后開始回升,在麥金利當選總統后,股市也迎來了麥金利繁榮時代,這波漲升在當時稱得上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牛市行情。1901年股市的恐慌發生在5月9日,起因是北太平洋公司股票的囤積戰。
股市在經過了這次恐慌之后有過反彈,但總體來講,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一直是走下坡路。
1903年和1904年的恐慌主要是由于那些未被市場消化的證券和政府對鐵路公司的打擊。1903年短期貸款的利率為15%,而到了1904年就低至1%,并且在這一年之中,該利率也沒有超過6%。老羅斯福在大選后又一次擔任總統,而經濟狀況從1904年下半年也開始轉暖,一輪牛市行情在1905年和1906年展開,股價上升到了自麥金利繁榮時代以來的最高位。1907年的市場恐慌被稱作“富人的恐慌”,它也是高利率、投機過度和反托拉斯,以及已故的西奧多.羅斯??偨y在當時采取的大棒政策和針對鐵路公司的立法共同作用的結果。1907年10月短期貸款的利率高達125%,而恐慌狀況也達到了極致。銀行被迫在全國范圍內延遲對金屬貨幣的兌付。1910年到1911年的恐慌或者說是蕭條,主要是源自于《謝爾曼反托拉斯法》,因而這個時期又被稱為反壟斷時期。
標準石油公司被勒令解散,美國鋼鐵公司也遭到了解散訴訟,后來該訴訟告負。1910年短期貸款的利率是12%,股市的市價在7月跌到了最低的點位。貨幣狀況在1911年稍有緩解,短期貸款的利率降到了6%以下。1914年市場恐慌是由于世界大戰的緣故,并導致紐約證券交易所從7月31日一直休市到12月15日。但是即便沒有爆發戰事,這個國家也會出現恐慌和經濟蕭條,因為當時的商品價格已經在低位維持了很多年,經濟狀況普遍出現惡化。
1912年的利率就已經很高了,短期貸款的利率達到了20%,而在1913年和1914年,短期貸款的利率為10%。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歐洲人持有大批華爾街的股票,因而他們的大量拋售讓紐約證券交易所被迫關門。這場戰爭讓金錢和生意都流入了美國,物價開始上漲,也為美國本土經濟起到了助推作用,隨后股市迎來了一輪繁榮期。
股票的價格在1916年秋達到了高位,投機又開始過度,短期貸款的利率達到了15%。有人開始出貨了,這也就引發了1917年的市場恐慌。它是戰時繁榮期內人們過度投機的結果。而在戰后,另一波瘋狂的投機潮發生在1919年,并在當年的11月達到了頂峰,接下來股市展開了一輪恐慌性的下跌。
1919年10月和11月的利率高達30%,1920年的秋天為25%。1920年和1921年的恐慌主要由于“凍結貸款”和商品價格下跌造成。全國的商戶都積壓了很多高價買來的貨物,而銀行則是放出了太多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