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心態折射出的世界
- 感悟人生全集
- (英)詹姆斯·愛倫
- 3292字
- 2015-06-11 15:18:36
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的世界就會是什么樣。宇宙間的事物可以轉化到你的經歷中。外表的東西并不是根本所在,因為它都是你自己意識狀態的一種反映。你內在的一切才是根本。
你積極了解的一切,都包含在你自己的經歷中;你將要了解的一切,都必須跨過經歷這個門坎,并且成為你的一部分。
你自己的思想、愿望、志向構筑了你的世界,而且對你來說,宇宙間的美麗,歡樂與幸福,或丑陋,悲傷與不幸,都在你自身內。依靠你自己的思想,你創造或毀壞了你的人生,你的世界,你的宇宙。
構筑你的世界
當你依靠思想的力量建造你內在的一切時,你外在的生活及境況也會呈現出相應的情形。無論你在內心的密室里隱藏了些什么,根據不可避免的反應法則,它或早或晚都要呈現在你的外在人生中。
不純潔的、污穢的及自私的心靈,只會造成不幸與災難;純潔的,高尚的及無私的心靈,則會帶來幸福與繁榮。每種心靈都造成相應的結果,它在這一點上從來不會出現陰差陽錯的情況。認識到這個道理,你就能夠更好地認識宇宙的神圣法則。
人在一生中所遇到的每件事情,無論它能夠使人獲得幸福,還是使人遭遇不幸,其實都是由人們自己的內在思想、行為所決定的。每個靈魂都是不斷積累的經歷與思想的綜合體,而軀體只是它得以實現的載體。因此,你樹立了什么樣的思想,你的真正自我就是什么樣;而你的世界、你的處境,都是你樹立的思想所作用的結果。
你是你之所想
“我們是我們思想的結果;我們的本質建立在我們思想的基礎上,它由我們的思想構筑。”先哲是這么說的,而我們可以據此做出以下判斷:一個人之所以幸福,是因為他樹立了幸福的思想;一個人之所以境況凄慘,是因為它沉浸于沮喪的、衰弱的思想中。無論一個人怯怯懦懦還是無所畏懼,愚蠢還是明智,煩躁還是安詳,在他心靈深處都有造成他自己的具體狀況的“因”,這種“因”是從來都不會沒有的。
現在,我仿佛聽見許多人問道:“你的確是在說,外在境況不會影響我們的心態嗎?”我說的并不是那一點,我說的是“只有當你允許外在境況影響你的心態時,它才會影響你的心態”,而且我知道這是一貫正確的真理。
你為外部境況所動搖,這是因為你并沒有對思想的本質、用途及力量有一種正確的理解。你相信(在”相信”這個詞上凝聚了我們所有的悲傷與歡樂),外在事物具有成就或毀壞你人生的力量。這種相信使得你把自己托付給那些外在事物,而且承認你是它們的奴隸,它們無條件地是你的主人。實際上,你應該明確認識到,悲傷與歡樂,恐懼與希望,堅強有力與弱不經風,都由你自己的思想支配。
兩位男士的故事
我認識這么兩位男士,他們辛辛苦苦積蓄的錢全部付之東流。其中一個人為此煩惱不已,此后的日子里,整天憂心忡忡,對未來失去了希望。
而另外一個人在閱讀晨報時,看到一家銀行倒閉的消息,而他早把自己多年來的全部積蓄都存進了這家銀行,這一下他好不容易掙來的錢全打水漂了。但這條消息并沒有使他驚慌失措,他只是平靜而堅定地說:“好了,錢都沒了,但煩惱與憂傷是不可能把錢找回來的,只有辛勤工作才可以。”以后的日子里,他更加兢兢業業地工作,沒過多久,他便重新跨入富裕者的行列。
然而,前面那位男士一直在為他失去的金錢哀傷不已,逢人便抱怨自己“時運不濟”。他自己的脆弱的、奴隸般的思想,讓他一直不能擺脫逆境。
多年積蓄一朝化為烏有,對第一位男士來說是一場災禍,因為他用陰暗及消沉的思想來支配自己;而對第二位男士來說,這則是塞翁失馬,因為他能夠用堅強有力、充滿希望及重新奮斗的思想武裝自己。
倘若外部境況有賜福于人或傷害人的能力,那么同一種境況會對所有的人造成同一種結局。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同一種境況會賜福于一些人,對另外一些人卻會造成傷害。由此可見,是好是壞不是由境況決定的,而是由人的思想決定的。
當你認識到這一點時,你就能夠開始控制自己的思想,約束自己的頭腦,重新建造心靈的內在殿堂,摒棄一切無用及膚淺的東西,讓歡樂與寧靜,力量與生命,激情與關愛,美好與不朽融入你的思想。當你這么做時,你就能夠成為一個生活幸福、心情平靜、身體健康、充滿愛心、永遠美麗的人。
一個人眼中的寶物可能是
另一個人眼中的廢物
正如我們樹立了怎樣的思想,我們就會怎樣看待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那樣,我們內心有了怎樣的思想,我們就會怎樣看待周圍有形的世界。對于同一個物體,有的人看到了和諧與美麗,而有的人卻看到了雜亂與丑陋。
有一天,一位熱情的自然科學家利用業余時間漫步鄉間。不覺之間,他走到了一個氣味不好聞的池塘邊,這個池塘附近有一處農舍。他走到池塘邊,用一個小瓶子裝了一瓶水,準備拿回去用顯微鏡觀察一下水中所含的物質。這時候,有個農家孩子走了過來,對他用瓶子裝水感到十分好奇。
他對孩子說:“小朋友,你可知道,這個小小的池塘里,含有不計其數的宇宙奧秘。有的我們可以直接覺察到,而有的卻需要借助顯微鏡來觀察。”
這個沒有上過學的農家孩子想了想,便對他說道:“這池塘里別的沒有,有的只是蝌蚪,而且很容易抓著它們。”
這位自然學家掌握了有關大自然的許多知識,他能夠看到自然界的美麗、和諧及潛在的生機;而那個沒有受過什么教育的孩子,只是看到了水里游動的蝌蚪。
漫山遍“開放的”花,被徒步旅行者若無其事地踩在腳下,而在一位詩人的眼里,”花卻是春天的使者。在許多人看來,海洋只不過是浩瀚無垠的水域,船可以在它上面航行,有時也可能沉沒其中;而在音樂家的心靈中,海洋卻富有生命,音樂家能夠看出它不斷變化的情緒,以及它神圣的和諧。
普通人的眼中看到災難與混亂,而哲學家的眼中卻看到了完美的因果聯系;物質主義者滿眼盡是死亡,神秘主義者則看到了永恒的生命。
評判他人
正如我們在自己的思想支配下去看待事件及物體那樣,我們也在自己的思想支配下去看待他人。
懷疑者認為,每個人都不能相信;說謊者覺得,自己還沒有愚蠢到相信這個世界真有誠實守信的人;嫉妒者在每個人的身上都看到了嫉妒;財迷認為每個人都熱衷于撈錢;一心想著守護自己財富的人,枕頭下面放著手槍,心里總覺得這個世界由許多沒良心的人組成,那些人時刻打算搶劫他的財富;耽于聲色口腹之樂的人,覺得圣人很虛偽。
另一方面,那些內心樹立了愛的思想的人們,覺得這個世界到處充滿了愛;誠實守信者不會為懷疑困擾;為他人的成功與幸福而歡呼的人,樂于助人,寬宏大量,很少知道嫉妒指的是什么;內心意識到宇宙的神圣的人們,在他人身上能夠看到神圣。
根據因果法則,世上的人付出了什么,到頭來就得到什么。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喜歡與那些和他們思想比較趨近的人交往。俗話說得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內在的思想世界與我們生活的外在物質世界一樣,同類相依附。
你想得到他人的善待嗎?那么你首先應該善待他人。你在尋求真誠嗎?那么首先就做一個真誠的人吧。你給予自己什么,你就能夠發現什么,你的世界就是你的反映。
幸福世界在自身內
許多人經常祈禱,期望上帝能夠讓他們生活在一個沒有悲傷的幸福世界。如果你是他們中的一員,這里有條提供給你的幸福信息:你現在就可以走進幸福的世界。它充滿整個宇宙,而且在你自身內,等待著你去發現、認識并擁有。
一位通曉做人的內在法則的人士指出:“當別人對你說,‘快瞧這兒!’或‘快瞧那兒!’的時候,請你不要盲目地追隨他們,因為幸福世界就在你的自身內。”
你必須做的,就是相信這一點,用一種沒有被懷疑籠罩上陰影的心態來相信這一點,然后對它進行沉思默想,直至你完全理解它。接下來你就能夠開始凈化自我,構筑你的內在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你掌握了越來越多的知識。你終將發現,外部事物并沒有左右你的力量,而你自治的心靈則有著魔幻般的潛能。
如果你想扶正這個世界,讓所有的邪惡與災難消失殆盡,讓野地鮮花盛開,讓沙漠變成綠洲,那么你應首先扶正你自己。
如果你想轉變這個世界,讓它擺脫罪惡的深淵,讓人們心靈的創傷早日愈合,讓悲慘的陰云消散,讓生活的甜美取而代之,那么你就首先轉變你自己。
如果你想消除這個世界的弊病,解除它的悲傷與疼痛,帶來病愈后的歡樂,讓黑暗中的人重見光明,那么首先就要消除你自己的弊病。
如果你想讓這個世界從死亡的夢中覺醒,化干戈為玉帛,給這個世界帶來關愛與和平,讓人生放射出絢麗的光芒,那么首先要讓你自己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