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無法改變,是因為你沒有改變
- 掌控你人生的命脈玄機:命運
- 高朋
- 3774字
- 2015-06-02 14:48:42
菲利普是華萊士在美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客戶,他贊助并支持了華萊士超過30個慈善項目,捐款金額高達300萬美元。同時,他還是普林斯頓商學院總裁培訓班的客座講師,經常提出一些耳目一新的觀點,讓前來聽課的來自世界范圍內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大開眼界。他以精彩生動的內容和實用的理論折服了無數學員。
在沒有工作時,菲利普喜歡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帶著妻兒去海邊度假,或者到碧湖之間與好友打幾桿高爾夫球。他從不抽煙飲酒,始終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珍惜自己人生的每一分鐘。他最大的愛好是戲劇和音樂,經常去百老匯觀賞名劇演出,是名人達士爭相結交的“貴人”,也是凡人眼中的命運強者。
然而,你知道15年前的菲利普是什么樣子的嗎?他曾經為了100美元的小費而站在客人身邊苦等兩個小時;他做過擦車工,在通用電氣當過質檢員,在洛馬公司做過最底層的苦力——搬運那些沉重的航空配件去實驗室,再把它們搬回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他遠眺未來時,看到的都是一個身形佝僂、步履蹣跚的影子,那時他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有今天的成就。
有時他也會感慨幾聲:“這就是命運!”
沒錯——如果菲利普沒有邁出第一步,沒有采取行動,不去改變的話,他的命運軌跡將是被提前寫好的、今后也不會改變的一條直線。他會在底層終老,會以一種弱者姿態度過自己的一生。那么,也就沒有今天的菲利普了。
“我曾經覺得自己就這樣過下去了。娶一個妻子,生一堆孩子,每天為了生計發愁,”菲利普說,“直到有一天,有一個剎那,我突然覺得必須采取一些行動,做出一些改變。我不能再這么混下去,不能再把命運交到別人手中,特別是那些無權決定我命運的人!”
在做出選擇之后,最關鍵的部分在于行動。是行動促成了改變,然后讓命運發生了奇妙的變化。菲利普的選擇是去做化妝品銷售。沒人能覺得他可以干好,但他信心滿滿,且在做出計劃的第一天就開始了實際行動——他為自己尋找了一位性格上可以優缺互補的合伙人,兩個窮光蛋就此開始了艱辛的創業歷程。
菲利普說:“當你覺得命運必須有所改變時,你就得做點什么,不能干巴巴地坐在那里等著天上掉餡餅,否則你很快就餓死了。”那些覺得命運無法改變的人,都沒有試圖去改變過——盡管他們有強烈的意愿,但他們在行動上只能得到零分。
改變,就要采取最大的行動
一個人的成功(不管他做什么事)并非取決于他的美妙計劃,而是行動。因為不管是誰,計劃再好,方向再正確,如果沒有強有力的行動,沒有立刻就做的勇氣和氣概,都不會得到實際的結果。沒有最大的行動,就不會獲得最大的改變。
菲利普說:“美國對于化妝品的銷售有著嚴格的管理規定,尤其對于新成立的公司,各種各樣的技術檢查和法律監管措施很容易讓那些初入此行的人感到絕望。所以,大多數人從事代理銷售,都會在第一個階段就死掉了。我是怎么做的呢?我首先想的是,絕不能亦步亦趨地學習他們的方法,而應該先進行戰略上的改變。我們在街頭進行了廣泛的宣傳活動,邀請顧客進行免費的體驗。這還遠遠不夠,我又成立了一個新的部門,這個部門是專門針對在全國設立連鎖銷售機構建立的。我親自帶頭去發展東部地區的連鎖店,和每一個地方的分管人員進行交流,向他們傳授最好的銷售技巧。最多的一次上課,我面前坐著258名陌生的美國人,我和他們談了7個多小時,對他們進行培訓。當培訓結束時,我整個人都累癱在講臺上?!?
正是基于這種狂熱的工作狀態,菲利普很快建立了自己的銷售王國。兩年后,他的公司成功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成了一家新銳的代理銷售公司,打入了全美幾乎所有的超市。五年后,他又進軍飲料業,還注冊了自己的品牌,迅速崛起為身家上億美元的美國富豪新貴。這時,當他回望自己的過去時,他最感謝的就是在做出“我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決定的那一刻,感謝自己在想要改變時果斷地采取了行動,而不是繼續觀望。
他說:“無論你現在有多糟,這都不是最可怕的。你要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做,以及會不會做?!?
要把握命運,就必須行動起來。而且,成功與否取決于你行動的密集程度,以及你能否為此建立牢固的新習慣,徹底丟棄過去的不良作風,形成一套全新的做事風格。最大的行動,就是要求你在“最短的時間內”采取“最密集的行動”,以求完全地提升自己的命運指數,釋放自己的命運力。
你的能力可以不強,你的資質可以不高,你的背景可以不深,你的出身可以不好,但你的行動一定要迅速有力!只有改變才能告別過去,只有行動才能書寫傳奇,也只有永不停止地努力,才能塑造你完美的命運,讓你變成一個真正的強者。
弱者總把命運交給別人,只有強者才自己掌控命運
在美國經典電影《教父》中,第一代教父唐·柯利昂說:“每個人只有一個命運?!睕]錯,而且這個命運是由自己掌控的。誰也無法拯救一個失敗者,除了他自己;同樣,誰也不能打倒一個強者,除了他自己。不管你是窮人,富人,還是一個中產者,命運都是由你自己一手創造的,也是由你自己完全控制的。
2010年,我和普林斯頓大學下屬的咨詢公司共同完成了一項針對全美18—40歲的主流群體的定向調查。這是一項艱巨的工作,我們的30名工作人員歷時8個月,在160座城市中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咨詢。
問題是——“你如何評價自己的命運?請說出理由?!?
最后,我們共計收到了70萬封郵件。人們的回復五花八門,但總體來看,有63%的人覺得自己這輩子是失敗的,命運一點都不好,理由是曾經的自己給自己留下了太多遺憾,犯下了很多錯誤,事情做得不完美,生活得不幸福;只有12%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認為“已經做了該做的事情”,沒必要強求自己做得更好;另外還有25%的人覺得一切都說不清楚,理由是在生活中他們從沒考慮過這個問題。
更深層的反饋在于,很多人覺得命運是不可改變的,缺乏強烈要改變命運的決心和徹底的行動力。
來自上海的一位中國留學生在普林斯頓攻讀藝術學科,他正面臨獨自完成一篇初級論文才能順利畢業的壓力。他說:“什么是命運?命運就是父母借了40萬人民幣才湊足了我來美國讀常春藤盟校的資格。沒有這筆錢,我的命運就無法改變,而這筆錢是我的家庭無力承擔的。換句話說,我不認為一個普通人能對自己的一生有多大的作為,就像我,即便我學成回國,也只能去好點的機構找一份薪水較高的工作罷了,這是我全部的人生夢想。”
一筆40萬人民幣的家庭債務就壓垮了他的信心,使他對自己的一生都沒什么積極的想法。類似他這樣的悲觀思想造成了這樣一種“現實”:有些人對人生不抱希望,于是他們的命運就真的一無是處。這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設置了前提條件——命運是注定的,即便不是生來如此,也是自己一個人的力量無法抗拒的。
所以,這位留學生消極地說:“聽天由命?!彼幌敫淖?,也意識不到改變可以帶來的“可能性”。
他的回答讓我想到自己在心理學咨詢中經常講到的一個故事。A、B、C三個沒有考上大學的年輕人,高中畢業后一起到洗車場打工。洗車工是一份辛苦的工作,風吹日曬,很少有休息的時間,每天只能埋頭苦干。有一天,當地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到這里洗車,就和他們聊了起來。企業家問了他們三個同樣的問題:“小伙子,你在干什么呢?”
A頭也不抬地答:“還能干什么,洗車唄!”
B抬起頭認真地說:“我在給客戶的汽車做保養?!?
C一邊擦車,一邊笑著說:“我在學習賺錢的經驗?!?
同樣一件事,他們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十年后,這三個人的命運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A的收入增加了三倍,但他還是洗車工,只不過成了一名經驗豐富的高級洗車工;B自己開了一家汽車美容店,雖然規模不大,但好歹開始給自己打工了,每年的收入也還不錯;C則成了一家汽車銷售公司的老板,在全國開設了十幾家分公司,擁有十幾億的資產。
他們的人生起點是相同的,但對自身條件不一樣的認知以及心態的差別,使得他們命運的走勢出現了巨大的差異。A的回答表明他對命運的態度是既抱怨又接受,沒有改變的動力;B和C的態度則積極很多,他們將工作視為自己的人生機遇,在接受現實的基礎上尋找機遇,對人生的未來充滿了樂觀。所以,他們成功地改變了命運。
我把這種心態的微妙區別定義為“命運的十字路口”和“在十字路口的選擇能力”,它可能是一句隨口的回答,或一個無意的舉動,看似是臨時的反應,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比如A那樣的帶有怨氣的反應,但卻體現了我們當時的意識,代表了我們的選擇——當一件事情在你的生活中發生時,你選擇什么樣的態度和處理方向,決定著你未來的人生。
沒有人可以苛求命運,也沒有必要刻意地改變自己,追求大眾眼中的成功。就好比你是一個性格內斂的人,羞于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的觀點,但這并不意味著你的命運不如那些能說會道的人。因為穩重和謹慎的個性同樣是我們命運的底色,它是造物主賦予你的財富。
問題的關鍵是:你如何看待人生并怎樣決定你的未來?
1.命運無法回頭修改:所以必須珍惜每一次機會。
每個人的命運都只有一個,就像生命只有一次,無法改變過去,也沒有機會重啟。因此,必須在一開始就重視起來:“我如何對待自己的人生,怎樣在激烈的競爭中把握機會,成為命運的主人?”
2.只有一種選擇:開發你自己的人生。
我們的命運是獨一無二的,它具有自己的屬性,留著你獨特的烙印。它不是任何人的,也不能由別人塑造。所以,你只有一種選擇——開發你自己,不要試圖復制或模仿他人。你當然可以從成功者的世界中汲取有益的營養,借鑒有用的經驗,但你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創造屬于你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