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系統命令及Shell腳本實踐指南
- 王軍
- 1204字
- 2019-01-01 00:09:54
1.3 系統安裝
1.3.1 安裝前的規劃
可能會有讀者正計劃學習Linux而苦惱于不知道使用哪一個發行版,其實所有的發行版不管是RedHat、CentOS還是Ubuntu,其內核都是來自Linux內核官網(www.kernel.org),不同發行版之間的差別在于軟件管理的不同,所以不管使用哪一個發行版,只要理解其原理之后,各類發行版的區別其實不大。當然對于初學者來說,擁有廣泛的學習資源也是很重要的。由于RedHat公司進行了大力商業推廣,且得益于其成熟的認證體系,因此使用RedHat的用戶比較多,同時,它還有豐富的相關技術文檔,以及活躍的社區,所以作為入門學習,可以使用RedHat。不過,近年來,CentOS發展也很迅猛,這個發行版和RedHat幾乎完全一樣,而且在某些方面還比RedHat略勝一籌,所以在本書中后面的所有內容中將主要使用版本為5.5的CentOS,小部分涉及RedHat的內容也將采用5.5版本。
有讀者可能會考慮在一臺計算機上安裝多個操作系統,比如說在自己的家用計算機上安裝Windows用于娛樂和日常應用或Windows環境下的開發等,另外再安裝Linux系統用于學習。在這種情況下,最簡單的安裝方法是先安裝Windows,后安裝Linux,這樣開機的時候就自動出現操作系統選擇條,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進入不同的操作系統。
由于Linux對系統的需求并不高,所以幾乎所有計算機都可以安裝,但是考慮到入門學習Linux需要用到圖形界面,所以建議最好不要低于以下配置:CPU,P-3 800MHz;內存,1GB;硬盤,40GB。
在安裝Linux的過程中,必須要有的兩個分區為根分區(/)和swap分區(交換分區),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分區可以獨立出來,比如說/boot分區、/var分區等。
另外,這里介紹幾個概念,便于大家理解后面即將出現的一些專業詞匯。
什么是交換分區?交換分區是一個特殊的分區,它的作用相當于Windows下的虛擬內存,這個分區的大小一般設置為物理內存的兩倍,但是不管物理內存有多大,交換分區建議不要超過8GB,因為大于8GB的交換分區其實并沒有多大實際意義。
什么是Grub?Grub是一個系統引導工具,通過它可以加載內核,從而引導系統啟動。
什么是/boot分區?/boot分區用于放置Linux啟動所用到的文件,如kernel和initrd文件。
什么是DHCP?DHCP是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的簡寫,中文稱為動態主機配置協議。在TCP/IP網絡中,每臺主機都需要有IP地址才能與其他主機通信,在一個大規模的網絡中,如果由管理員手動地對每一臺主機進行IP地址配置是不現實的。由此也就產生了DHCP協議,可用它來對網絡節點上的主機進行IP地址配置。
1.3.2 安裝RedHat
本節將演示安裝RedHat系統的過程,使用到的版本是RedHat 5.5。大家可以先到網上下載RedHat 5.5操作系統的ISO文件,然后刻成光盤再安裝。當然不要忘記在計算機的主板中設置從光驅啟動,也可以使用虛擬機軟件通過安裝虛擬機的方式模擬安裝過程。
計算機從光盤啟動后,首先會顯示如圖1-1所示界面(注意看英文提示)。如果想使用圖形界面安裝直接按回車鍵即可,或者在10秒之內不做任何輸入,這樣也會默認進入圖形安裝模式。如果想用字符模式安裝,需要輸入linux text,然后按回車鍵。如果計算機的內存過小,安裝程序會檢測到因內存不足而無法進入圖形安裝模式,轉而進入字符安裝模式。

圖1-1 光盤啟動界面
這里選擇使用圖形模式安裝,所以直接按回車鍵。接下來會針對硬件進行一些檢測,并加載一些基本的驅動,然后就到了歡迎界面,如圖1-2所示。

圖1-2 介質檢查界面
這里提供了安裝介質的檢測功能,一般來說只要下載后的ISO文件所使用的MD5比對值和官方給出的值一樣,就說明安裝介質沒有問題,直接略過即可。略過方法是按Tab鍵使光標跳至Skip按鈕,然后按回車鍵,這時會載入一個叫做anaconda的安裝程序,如圖1-3所示。它會調出圖形安裝界面。

圖1-3 加載anaconda安裝程序
注意看圖1-3中的文字:Running anaconda,the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system installer,這句話說明anaconda其實是RedHat系統的安裝工具。
成功加載了圖形安裝界面后,單擊Next按鈕進入下一步,如圖1-4所示。

圖1-4 anaconda啟動的圖形界面
接下來要選擇安裝過程中使用的語言,默認選擇English(English),單擊Next按鈕進入下一步,如圖1-5所示。
在選擇計算機使用的鍵盤時,使用默認U.S.English,單擊Next按鈕進入下一步,如圖1-6所示。
進入如圖1-7所示的界面后,會提示輸入安裝序列號。只有在購買了RedHat的官方服務后,才能得到這個序列號。這里讀者可能會有疑問:RedHat不是免費的嗎,怎么會有序列號呢?RedHat確實是免費使用的,但是RedHat同時也提供了一些收費服務,購買了這些收費的服務后,RedHat官方將會給予相應的技術支持,這就是需要序列號的原因。這里直接略過,選擇Skip entering Installation Number,然后單擊OK按鈕。

圖1-5 安裝過程中的語言選擇

圖1-6 鍵盤類型選擇

圖1-7 輸入安裝序列號
這時會彈出一個確認窗口,再次單擊Skip按鈕,如圖1-8所示。

圖1-8 確認窗口
安裝過程其實就是將系統裝入磁盤,所以這里會彈出一個警告,提示是否初始化磁盤,這個操作會清除磁盤上的所有數據,單擊Yes按鈕,如圖1-9所示。如果是在實際生產環境中安裝,請一定要注意提前備份數據。
接下來到了提示分區的頁面。單擊下拉框,然后選擇Create custom layout,單擊Next按鈕進入下一步,如圖1-10所示。

圖1-9 確認初始化磁盤

圖1-10 選擇分區方式
在如圖1-11所示的界面中可以創建分區,單擊New按鈕創建分區。
在如圖1-12所示的界面中,Mount Point選擇/boot,File System Type選擇ext3,Size輸入200。設置好后,單擊OK按鈕,然后再次單擊New按鈕創建第二個分區。
swap分區是安裝Linux系統必備的分區,按照之前對swap分區大小的說明,筆者使用的機器的內存為1024MB,所以這里設置為2048MB,如圖1-13所示。單擊OK按鈕后再次單擊New按鈕創建第三個分區。

圖1-11 創建磁盤分區

圖1-12 創建/boot分區
在如圖1-14所示的界面中,把其他所有可用的空間都劃為根分區(/),Mount Point選擇“/”,File System Type選擇ext3,在Additional Size Options中選擇Fill to maximum allowable size。然后單擊OK按鈕,確認分區沒有問題后,單擊Next按鈕進入下一步。

圖1-13 創建swap分區

圖1-14 創建根分區
到了安裝Grub的部分,使用默認的設置即可,單擊Next按鈕進入下一步,如圖1-15所示。

圖1-15 安裝Grub
圖1-16是網卡配置,使用默認的配置,即自動從DHCP獲得地址,單擊Next按鈕進入下一步。如果讀者采用的是物理主機安裝,請確保服務器網絡環境中有DHCP服務器,如果沒有,需要單擊manually手工設置IP地址。

圖1-16 網卡配置
設置時區時,選擇Asia/Shanghai,然后單擊Next按鈕進入下一步。有個快捷的辦法,使用鼠標在地圖上單擊中國上海的位置,就可以迅速地設置好時區,如圖1-17所示。

圖1-17 時區選擇
設置root密碼時,輸入兩次同樣的密碼后,單擊Next按鈕進入下一步,如圖1-18所示。為了安全起見,建議使用包含數字、大小寫字母、特殊字符,長度至少為6位的密碼。
在圖1-19所示的界面中可以對預裝的包做一些選擇,如果單擊Customize now,然后單擊Next按鈕,就會進入預裝包的選擇頁面。因為我們需要的包可以后期再安裝,所以這里直接使用默認選項,單擊Next按鈕進入下一步。

圖1-18 設置root密碼

圖1-19 定制包界面
這時安裝程序會進行安裝包的依賴關系的判定,然后跳至如圖1-20所示的最終安裝界面。

圖1-20 系統安裝確認
如果這時候想起來有什么需要修改的話,可以單擊Back按鈕后退修改配置,如果確認一切設置正確,就可以單擊Next按鈕,之后便開始格式化分區,并進入真正的安裝過程了,如圖1-21所示。

圖1-21 正式安裝過程
正式安裝系統時,視系統配置不同,安裝過程可能會持續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這里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
安裝結束后,需要重啟以進入剛剛安裝的系統,單擊Reboot按鈕,如圖1-22所示。至此RedHat系統的安裝就結束了。

圖1-22 安裝結束
1.3.3 安裝CentOS
CentOS與RedHat的安裝過程大同小異,本節將演示CentOS的完整安裝過程。本例中所采用的版本與之前安裝的RedHat一致,即5.5版本。當計算機從光盤啟動后,首先將會顯示如圖1-23所示的啟動界面。

圖1-23 光盤引導界面
同樣,在這里直接按回車鍵將進入圖形安裝模式,如果計算機檢測到內存太小,將會自動進入字符安裝模式;或者輸入“linux text”,按回車鍵后進入字符安裝模式。這里直接按回車鍵開始安裝過程。
安裝介質檢測時,按Tab鍵使光標跳至Skip按鈕,按回車鍵確認,如圖1-24所示。

圖1-24 介質檢查界面
開始運行anaconda,調出圖形安裝界面,如圖1-25所示。

圖1-25 加載anaconda安裝程序
圖形界面成功啟動,直接單擊Next按鈕進入下一步,如圖1-26所示。

圖1-26 anaconda啟動的圖形界面
選擇安裝過程中使用的語言,默認選擇English(English),單擊Next按鈕進入下一步,如圖1-27所示。
選擇計算機使用的鍵盤時,使用默認的U.S.English,單擊Next按鈕進入下一步,如圖1-28所示。

圖1-27 安裝過程中的語言選擇

圖1-28 鍵盤類型選擇
接下來會提示安裝過程中將會初始化磁盤并刪除數據,如果在生產環境中安裝系統,請確認之前已經做好備份。單擊Yes按鈕進入下一步,如圖1-29所示。
進入分區設置后,單擊下拉框選擇Create custom layout,然后單擊Next按鈕,如圖1-30所示。

圖1-29 確認初始化磁盤

圖1-30 選擇分區方式
在圖1-31所示的界面中開始創建分區,單擊New按鈕創建一個新的分區。
與之前安裝RedHat分區的方式一樣,選擇200MB的/boot分區,2048MB的swap分區,其他所有可用空間分配給根分區,具體分區方式如圖1-32所示。確認分區無誤后,單擊Next按鈕進入下一步。
在Grub配置界面,使用默認配置,直接單擊Next按鈕,如圖1-33所示。
進入網卡配置界面后,使用默認的DHCP獲得網絡配置,單擊Next按鈕進入下一步,如圖1-34所示。

圖1-31 創建分區

圖1-32 最終分區顯示

圖1-33 安裝Grub

圖1-34 網卡配置界面
時區的設置選擇Asia/Shanghai,然后單擊Next按鈕,如圖1-35所示。

圖1-35 時區設置
設置root密碼時,兩次輸入一樣的密碼后,單擊Next按鈕,如圖1-36所示。

圖1-36 設置root密碼
接下來選擇預裝包,如果選擇Customize now,然后單擊Next按鈕,就可以立即對預裝的包做選擇。這里采用默認值,直接單擊Next按鈕即可,如圖1-37所示。

圖1-37 包定制界面
在如圖1-38所示的界面中單擊Next按鈕進入實際的安裝過程。首先格式化分區、檢查安裝中的包依賴關系,然后開始安裝系統。視計算機性能不同,安裝過程可能持續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如圖1-39所示。
安裝結束后,同樣需要重啟系統,如圖1-40所示。
到此,安裝過程就已經結束了。
通過以上RedHat和CentOS的安裝過程演示,相信大家已經清楚,兩種系統的安裝過程幾乎是一樣的,這也再次證明了CentOS和RedHat雖然是兩個獨立的發行版,但是其實質是一樣的。事實上,RedHat在發行的時候都會同時提供二進制代碼和源代碼,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都可以免費從網絡上獲得,而CentOS所做的就是將RedHat發行的源代碼重新編譯,形成一個可用的二進制版本。由于RedHat在某些情況下使用起來不太便利,例如,使用RedHat的官方軟件倉庫是需要注冊RHN的,因此CentOS在重新編譯的時候不但保留了RedHat所有的功能,同時還做了不少功能上的優化。

圖1-38 系統安裝確認

圖1-39 正式安裝界面

圖1-40 安裝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