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高血壓的判斷與應對措施(2)
- 高血壓食療與養生
- 謝志強主編
- 5122字
- 2015-05-26 13:58:58
4.老年高血壓病血壓不正常波動的原因
老年高血壓患者由于血管、心臟、血黏度、神經遞質及其他組織器官衰退,接受降壓治療后,仍然不能有效地控制血壓,或出現血壓不正常波動,主要表現為血壓持續升高,或突然下降,或一天中超范圍的忽高忽低,而自我感覺卻不一定明顯,這不僅不能保護靶器官,還容易出現急性腦出血、腦梗死等。老年人高血壓不正常波動的主要原因是:(1)氣候寒冷。氣候寒冷可導致血管收縮,體內一些縮血管物質分泌增多,血小板聚集、血黏度增高。因此在氣候變冷時,應及時對降壓治療措施進行調整,以穩定病人24小時的動態血壓和晝夜節律;(2)食鹽過量。食鹽過多可因鈉水潴留導致血容量增加,加重了心臟負擔,鹽攝入過多還可增強能使血管收縮的交感神經活性,如果血壓節律發生變化,使血壓不穩;(3)進餐影響。有些患者在飽食快餐1小時左右可出現收縮壓下降,產生餐后低血壓,這與血管內壓力感受器的調節功能下降有關;(4)情緒不穩。過度的情緒改變可引起腦內自主神經中樞調節功能減弱,引起反射性血壓升高或血壓大幅度波動。對老年單純性收縮壓升高的患者來說,由于大動脈粥樣硬化后血管擴張性下降,交感神經的過度興奮使收縮血管的反應更為強烈,結果出現脈壓更大,極易引起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5)不合理用藥。不合理用藥主要表現在:不能長期堅持用藥,血壓一正常就自動停藥;服藥時間選擇不對,不是在血壓升高和高峰期前如早晨起床時,午后黃昏時這兩個血壓升高的時段前服藥,而是在晚上睡覺前或進餐后服藥,或者隨意用藥,想起來就吃藥等,結果人為地造成夜間血壓過低或餐后低血壓,使血壓節律被人為打亂,引起心腦腎等人體重要臟器受到損失;有些患者服用的是短效降壓藥,藥物半衰期短,也就是藥物代謝快,形成降壓藥在血液中的濃度不穩定,時多時少,影響到降壓,就會出現血壓波動,不能持續穩定地控制血壓;(6)藥物因素。服用某些藥物可使血壓發生波動。高血壓患者在服用降壓藥的同時,如果因為其他疾病而服用非降壓藥時,一定要注意所用藥物對血壓的不良影響,如激素、某些非抗生素類抗炎藥、抗腫瘤藥、某些抗抑郁藥、避孕藥,中藥中的麻黃、附子、人參等均有升高血壓的副作用。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慎重應用這類藥,以免對血壓產生不良影響。
如出現血壓波動較大,應該密切注意是否出現自發性腦出血、大面積腦梗死等并發癥的發生,并及早送醫院以明確診斷,不可掉以輕心。
高血壓患者突然發病時怎么辦
如果家庭中患高血壓病的成員突然發病,家里的其他成員應能做出初步判斷,并適當做些相應的處理措施,實屬重要。
(1)患者血壓突然升高,且伴有惡心、嘔吐、劇烈頭痛,甚至視線模糊,即已出現高血壓腦病。這時家人要安慰患者別緊張,臥床休息。家中若備有降壓藥,可立刻服用,還可以另服利尿劑、鎮靜劑等。若經過上述處理,癥狀仍不見緩解,要及早護送病人到附近醫院急診治療。
(2)發生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或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多在勞累或興奮后出現劇烈的心前區疼痛、胸悶,可放射至頸部、左肩背或上肢,重者面色蒼白、出冷汗。遇到上述情況時,應叫患者安靜休息,備有硝酸甘油一片舌下含服,或打開一支亞硝酸異戊酯吸入。家中如備有氧氣袋,可同時令其吸入氧氣。如癥狀不見減輕應迅速通知急救中心或備車前往醫院。
(3)如患者突然心悸氣短,呈端坐呼吸狀態,口唇發紺,伴咯粉紅泡沫樣痰時,要考慮有急性左心衰竭。應囑咐患者雙腿下垂,采取坐位,予以吸入氧氣,并迅速通知急救中心。
注意:高血壓患者在發病時,會伴有腦血管意外。若患者突然出現劇烈頭痛,伴有嘔吐,甚至意識障礙和肢體癱瘓,此時要讓患者平臥,頭偏向一側,以免意識障礙伴有劇烈嘔吐時,嘔吐物吸入氣道。然后通知急救中心。
生活中如何預防高血壓
1.注意工作環境
據有關資料顯示,收縮壓與舒張壓均與氣溫和氣濕有關,所以應避免長期在潮濕和空氣稀薄的地方工作。
2.婦女避免長期服用避孕藥
據相關資料表明,口服避孕藥的婦女患高血壓病的幾率是不服藥的2.59倍,但是這種血壓升高是可以逆轉的,停服避孕藥后,血壓就會逐漸下降至正常水平。
3.避免體重超標伴打鼾
國內外均有大量研究證明,鼾癥患者得高血壓病的幾率要高于非鼾癥患者。但值得注意的是鼾癥患者的體重均較高于常人的體重。對于鼾癥與血壓的關系尚需進一步的研究。
4.調節情緒,遠離疾病
因為個人心理是常常和社會聯系在一起的。一般來講,不同的經濟條件、社會結構,不同的職業分工和個人性格、工作、生活環境、精神狀態等均與血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通常我們所知道的:農村高血壓低于城市,腦力勞動者高于體力勞動者。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這種情況又在改變,如在美國,藍領人群高于白領人群,農村則高于城市。遠離高血壓可用洪昭先生的四句話,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心理保持平衡來概括。
高血壓患者如何平安度夏季
夏天,氣溫升高,濕度增大,高血壓患者常常感到情緒煩躁、頭昏腦漲,心里也覺得難受,有的患者還容易因“熱”誘發腦血栓和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心臟病。那么,高血壓患者如何才能安然度過夏季呢?高血壓患者夏季保健應注意以下五點是非常重要的。
一要經常補充水分。臨床觀察發現,盛夏時節,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肌梗死、腦血管栓塞的比例明顯高于其他季節。由于夏天出汗多,血液易濃縮,黏稠度增加,在人們睡眠或安靜等血流緩慢的條件下,就容易形成血栓。所以高血壓患者在夏季首先要重視補充足夠的水分,即使感覺不太熱時也要時時補水,特別是出汗多的情況下更應及時補充飲料,無糖尿病的患者可加大新鮮水果的攝入量,有糖尿病的人,應以清茶或涼開水為主。高血壓患者容易在清晨發生中風和心臟病,有研究認為與夜間缺水有關。所以,半夜醒來時適量喝點水,降低血液黏稠度,對預防血栓的形成是有益的。
二要飲食清淡新鮮。夏季,人的消化道功能減退,食欲下降,水分丟失較多。高血壓患者飲食宜清淡,應多食綠豆湯、西瓜、水果及新鮮蔬菜,及時補充水分,要低鹽,最好控制在6g以下,以防止血液黏度升高,還有利于降低血壓、預防其他的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出現。
三要調整降壓藥物。人的血壓是波動變化的,這種變化是時刻在發生的。由于夏季氣溫高,人體外周小血管擴張,出現暫時的血壓下降,一年之中夏季血壓是偏低的。因此,高血壓患者在夏天要經常測量血壓,調整降壓藥物劑量,避免血壓過低,誘發心腦血管病發作,特別要減少利尿劑及其含有利尿藥成分的一些復合劑的應用。只有當患者血壓控制不滿意時或已發生高血壓心力衰竭的患者,可適當間斷應用利尿藥。
四要保證睡眠。熟睡是血壓穩定的良藥,任何人在睡覺時血壓均會有所下降,高質量的睡眠是有益于降血壓的。在夏季由于暑熱,患者晚間入睡較晚,夜間睡眠質量下降,往往會出現夜間血壓升高。如果睡眠不好,暑天易心情煩躁而導致血壓升高,一天中血壓可出現較大的波動。因此,患者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保證正常睡眠;在中午可適當休息,以補充夜間睡眠不足。
五要遠離空調。當夏天來臨時,隨著血壓的下降,一般情況下,高血壓患者都能根據氣候等因素自行調整用藥品種或劑量。或減少服藥劑量,或調換降壓作用比較輕的藥物,均可將血壓控制得蠻好。隨著空調的普及,家家都裝上了空調,單位里辦公室都有空調,有的還是中央空調。結果大熱天里血壓不但不降低,反而升高,癥狀也有所加重。這是因為整天在空調房間室溫二十多度的環境里生活、工作,相當于置身在春、秋季節,如果再減少降壓藥物的劑量,或服用降壓效果偏輕的藥,血壓自然就升上去了。因此,高血壓患者要遠離空調,不宜長期在空調房中,或者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7~28℃左右,同時要調整好藥物的劑量和品種,以平安度夏。
高血壓患者如何平安過冬季
冬天,天氣寒冷,由于氣溫的下降,血管就會收縮,而血管里面的血液并沒有減少,此時血管壁所受的壓力就要大一些,這就是冬天的血壓普遍比夏天要高的原因。另外,冬天由于寒冷,人們會多吃一些來御寒,熱量和脂肪的攝入增加,而戶外活動減少,特別是北方人,口味比較重,吃的東西過咸,都可造成血壓的升高。因此每當寒流過境、氣溫驟降時,要注意及時添加衣服,避免嚴寒刺激。高血壓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他們對環境溫度變化的適應性較差。當遇到寒冷刺激時,體內腎上腺分泌增強,而腎上腺素增多會使血管收縮引起血壓明顯上升,造成腦出血的發生。
平安過冬的措施:
(1)慢起身。醒來時不要立刻離開被褥。宜躺在床上閉目養神數分鐘,等頭腦完全清醒、身體適應了“生物鐘”節律的變化,在被褥中活動身體,若有可能,讓家人將室內溫度調暖和,以確保起床及其以后的血壓平穩。
(2)嚴格控制食鹽攝入量,每天不超過6g。
(3)合理膳食。在飲食上應當多吃一些產熱量高和營養豐富的食物,如瘦肉、雞、魚、乳類及豆制品,少吃油膩食物,戒煙限酒,并應保持大便通暢。
(4)堅持體育鍛煉,提高耐寒能力。
(5)堅持服藥,保持血壓穩定。
(6)適當控制情緒,謹防過度疲勞。切忌狂喜暴怒、憂郁、悲傷、恐懼和受驚。
日常起居防寒保暖的小竅門:
洗臉、刷牙要用溫水。
如廁時應穿著暖和。夜間如廁,為避免受寒可在臥室內安置便器。
外出時要穿大衣并戴手套、帽子、圍巾等,注意保暖。
等汽車時可做原地踏步等小動作。
在有暖氣的地方可少穿些,離開時再加衣服。
用干布拭擦皮膚以防寒。
沐浴前先讓浴室充滿熱氣,等浴室溫度上升后再入浴。
情緒與高血壓有關嗎
寡欲精神爽,思多氣血衰。心平血壓降,氣和則安康。
情緒與疾病關系密切,且互相影響。疾病可引起情緒的波動,高血壓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無論哪一期高血壓,都對人的情緒產生影響。高血壓初期,血壓波動很大,忽高忽低,而人的情緒往往隨著血壓的波動而變化,容易激動,愛發脾氣。隨著病情的發展,并發癥的出現,心理負擔日益加重,情緒更加不穩定,更加急躁、易怒、易沖動。到了晚期,多個臟器受損,功能喪失,情緒往往變得深沉、憂郁,有時焦躁不安,還可能出現多疑、敏感,甚至被害的妄想,也可能出現行為異常。
反過來,情緒的變化亦可引起血壓的變動。激動、憂慮、煩惱、焦急等情緒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而保持寧靜愉快的心情,血壓則下降。
高血壓患者最忌的就是大喜大悲,在憤怒、悲傷、恐懼或大喜時血壓驟然升高,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突發,情緒的激動往往是誘發腦卒中的因素。
高血壓患者如何避免情緒刺激
情緒刺激是誘發和加重高血壓病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盡量避免。但生活中刺激也不是想避就避得了的,人們所能做的也只是更好地應付,我們提出以下可以注意的幾個方面,希望患者朋友認真對待。
(1)增強自我控制能力。自控能力強的人,能精神專一,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為情緒刺激所干擾。要克服動不動就發火的暴躁情緒,養成大度、遇事冷靜的習慣。俗語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但在喜事來臨之時,不可過度興奮,否則會樂極生悲。但由于生活的復雜性,磕磕碰碰的事是隨時都會碰到的。古諺云:“不如意事常八九,能與人言無二三。”說明人生不如意的事要遠多于如意之事。因此,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時,除了原則問題不能遷就外,一般的事,該忍讓的要忍讓,該諒解的要諒解。胸襟要寬宏、豁達,才能經常保持心境平和,情緒安定,輕松愉快,才有利健康。如果心胸狹窄,凡事斤斤計較,經常使性斗氣,甚至費盡心機,鉤心斗角,不僅容易影響人際關系,而且常常陷入不愉快的境地,自傷身體。宏大的氣量有利養生,能招祥致福,而氣量狹窄、愛使心機的人,往往會給自己帶來多方面的不利。故古人云:“雀啄復四顧,燕寢無二心,量大福亦大,機深禍亦深。”因此,高血壓患者要學會自我控制情緒,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凡事從容以待,冷靜思考,養成理智與冷靜的性格,保持一種寬松、寧靜而愉快的心情,可使血壓保持在穩定狀態。
(2)培養讀書、吟詩、彈琴、書法繪畫、養花鳥魚蟲、釣魚等個人愛好,這些愛好既能充實生活,又能陶冶情操,開闊胸懷,使人心情舒暢。
(3)盡量避免各種情緒刺激。高血壓患者要避免生氣、著急,若能減少情緒的波動,則對保持血壓相對穩定,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家庭成員、親朋好友對高血壓患者的精神安慰及體貼照顧是非常重要的,不僅避免了社會、家庭對高血壓患者的不良情緒刺激,而且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在工作生活中,當某個問題一下不能解決時,應暫時擱置一邊,出外散散步,聽聽音樂,或干點別的事情,調劑一下精神狀態,讓大腦休息一下。
對高血壓病較為嚴重的患者還應做到:
(4)不看情節緊張的小說,不看場面驚險且情節緊張的打斗片、警匪片、恐怖片及同樣內容的電視劇,不進行熱烈交談,不思考難題,在麻將桌上“戰斗”時要有所節制,不要過于激動,以防樂極生悲。
(5)不參加賭博活動,不參加富于競爭性的活動。
(6)避免與人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