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宗明義閑評兒女英雄
引古證今演說人情天理
俠烈英雄本色,溫柔兒女家風;兩般若說不相同,除是癡人說夢!
兒女無非天性,英雄不外人情;最憐兒女又英雄,才是人中龍鳳!
八句提綱道罷,這部評話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種小說,初名《金玉緣》;因所傳的是首善京都一樁公案,又名《日下新書》;篇中立旨私言,雖然無當于文,卻還一洗穢語淫詞,不乖于正,因又名《正法眼藏五十三參》。初非釋家言也,后經東海吾了翁重訂,題曰:《兒女英雄傳評話》。相傳是太平盛世一個燕北閑人所作。
據這燕北閑人自己說:他幼年在塾讀書,適逢一日先生不在館里,他讀到宰予晝寢一章,偶然有些困倦,便把書丟過一邊,也學那圣門高第隱幾而臥。才得睡著,便恍惚間出了書房,來到街頭,只見憧憧擾擾,眼前換了一番新世界。兩旁歧途曲巷中,有無數的車馬輻輳,冠蓋飛揚,人往人來,十分熱鬧。當中卻有一條無偏無倚的蕩平大路。——這條路上,只有一個瘦骨銳頭,鬢發根根上指的,在前面挺然直立的走了去。閑人一時正不知自己走那條路好。想要向前面那個問問,苦于自己在他背后,等閑望不著他的面目;就待一步一趨的趕上借問一聲,不想他愈走愈遠,那條路愈走愈高,眼前忽然一閃,不見了他,不知不覺竟走到云端里來了。沒奈何一個人踽踽涼涼站在云端里,一望才看出云外那座天。原來雖說萬變萬應,卻也只得一縱一橫。縱里看去,便是宗動天,日天,月天,水天,火天,金天,木天,土天,二十八宿天,共是九天;橫里看去,便是無上天,四人天,忍利天,堅首天,待蔓天,常橋天,福生天,福受天,廣來天,大梵天,梵輔天,梵眾天,少光天,光音天,無量光天,少凈天,偏凈天,無量凈天,善見天,善現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無邊空處天,無邊識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天,非非想天,色究竟天,須坎摩天,兜率陀天,樂變化天,還有一座他化自在天,共是三十三天。他到的那個所在,正是他化自在天的天界。
卻說這座天,乃是帝釋天尊、悅意夫人所掌;掌的是古往今來,忠臣孝子,義夫節婦的后果前因。這日恰遇見天尊同了夫人升殿,那燕北閑人便隱在一個僻靜去處,一同瞻仰。只見那天宮現彩,寶殿生云,仙樂悠揚,香煙繚繞。左一行,排一層紫袍銀帶的仙官;右一行,列幾名翠袖霓裳的宮嬪;階下列著是白旄黃鉞,彩節朱幡;金蓋,銀蓋,紫芝蓋,映日飛揚;龍旗,風旗,月華旗,隨風招展;雕弓羽箭,飛魚袋畫著飛魚;玉輦金根,馴象官牽著馴象;飛電馬,追風馬,跨上時電卷風馳;龍驤軍,虎賁軍,用著他龍拿虎跳;一個個,一層層,都齊臻臻、靜悄悄的分列兩邊。殿上龍案頭,設著文房四寶,旁邊擺著一個朱紅描金架子,梁上插著四面朱紅繡旗,旗上分列著“忠孝節義”四個大字。一時仙樂數聲,畫閣開處,左有金童,右有玉女,手提寶爐,焚著白檀紫絳,引了那帝釋天尊、悅意夫人出來。那天尊頭戴攢珠嵌寶冕旒,身穿海晏河青龍衣,足登朱絲履,腰系白玉帶;那悅意夫人不消說,自然是日月龍鳳襖,山河地理裙了。身后一雙日月宮扇,簇擁著出來。那時許多星官神將,早排列在階下。只聽得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班。”只見班部叢中,閃出四位金冠朱黻的天官,各各手捧文冊一卷,上殿奏道:
“今日正有人間‘兒女英雄’一樁公案,該當發落,請旨定奪。”
早有殿上宮官接過那文冊呈到龍案上,天尊閃目一看,降旨道:
“這班兒發落他閻浮入世去,須得先叫他明白了前因后果,才免得怨天尤人。但是天機不可預泄,可將那天人寶鏡放在案前,叫他各人一照,然后發落。”值殿官領旨。早有一簇人抬過一座金鑲玉琢、鳳舞龍蟠的光明寶鏡來。寶鏡安頓完畢,天尊便把那架上的“忠孝節義”四面旗兒發下來,交付旁邊四個值殿官捧到階前,向空中只一展,但見憑空里就現出許多人來。為首的是個半老的儒者氣象,裝束得七品京堂樣子,同著一個半老婆婆,面上一團的慈祥忠厚。次后便是一個溫文儒雅的白面書生,又是兩個絕代女子——一個艷如桃李,凜若冰霜;一個裙布釵荊,端莊俏麗。還有一個朱纓花服的長官;一個赤面白髯的壯士。又是一個淡妝嫠婦,兩雙中年老年夫妻。還有六七分姿色的青衣侍婢。后面隨著許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蠢的俏的,都俯伏在殿外。天尊發落道:“爾等此番人世,務要認定自己行藏,莫忘本來面目!可抬頭向天人寶鏡一照者!”眾人抬起頭來一看,只見那寶鏡里,初照是各人的本來面目,又次后便見鏡里大放光明,從那片光里,現出許多離合悲歡,榮枯休咎的因緣來。大眾看了,也有喜的,也有怒的,也有哀的,也有樂的;這個揚眉吐氣,那個掩目垂頭,鼓舞一番,嘆息一番。看夠多時,只見那寶鏡中,金光一閃,結成一片祥云瑞靄,現出“忠孝節義”四個大字。眾人看了一齊向上叩首,口中齊祝圣壽無疆。那殿頭官把旗兒一展,那些人依然憑空而去,愈走愈遠,墮入云中,不見蹤影。
悅意夫人向天尊道:“今日天尊的這番發落,可謂‘歡喜慈悲’。只是這班忠臣孝子,義夫節婦,雖然各人因果不同,天尊何不大施法力,暗中呵護,使他不離而合,不悲而歡,有榮無枯,有休無咎,也顯得天尊的造化,更可以培養無限天和。天尊意下何如?”天尊道:“夫人,你不見那后邊的許多人,便都是這班兒牽引的線索,護衛的爪牙。至于他各人到頭來的成敗,還要看他人世后怎的個造因,才知他沒世時怎的個結果。況這氣數有個一定,就是天作的,也不過奉著氣運而行,又豈能和那氣運相扭?
你我樂得高坐他化自在天,看這樁‘兒女英雄’公案,霎時好耍子也!”悅意夫人道:“請問天尊:要作到怎的個地步,才算得個兒女英雄?”
天尊道:“這‘兒女英雄’四個字,如今世上人,大半把他看成兩種人,兩樁事,誤把些使用氣力好勇斗狠的認作英雄,又把些調脂弄粉斷袖余桃的,認作兒女。所以一開口便道是某某英雄志短,兒女情長;某某兒女情薄,英雄氣壯。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性,才成就得兒女心腸;有了兒女真情,才作得出英雄事業!譬如世上的人,立志要作個忠臣,這就是個英雄心;忠臣斷無不愛君的,愛君這便是個兒女心。立志要作個孝子,這就是個英雄心;孝子斷無不愛親的,愛親這便是個兒女心。至于‘節義’兩個字,從君親推到兄弟夫婦朋友的相處,同此一心,理無二致!
必是先有了這個心,才有古往今來的無數忠臣烈士的文死諫,武死戰;才有大舜的完廩浚井;才有泰伯、仲雍的逃至荊蠻;才有郊祁弟兄的問答;才有冀缺夫妻的相敬;才有漢光武、嚴子陵的忘形。這純是一團天理人情,沒有一毫矯揉造作。淺言之,不過英雄兒女常談;細按去,便是大圣大賢身分。但是要作到這個地步,卻也頗不容易。只我從開辟以來,掌了這座天關,縱橫九萬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兒女英雄,英雄兒女,一身兼備的,也只見得兩個:一個是上古女蝸氏,只因她一時感動了一點兒女心,不忍見那青天缺陷,人面的不同,煉成三百六十五塊半五色石,補好了青天,便完成了浩劫,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的覆載;拈了一撮黃土,端正了人面,便畫一個寅會至酉會,八萬六千四百年的人形,從兒女里作出這番英雄事業來,所以世人才號她作神媒。一個是掌釋教的釋迦牟尼佛,只因他一時奮起一片英雄心,不許波斯匿國那些婆羅們外道擾害眾生,妄干國事,自己割舍了儲君的尊嚴富貴,立地削發出家,明心見性,修成個無聲無色,無臭無味,無觸無法的不壞金身,任那些外道邪魔,惹不動他一毫的煩惱憂思恐怖,把那些外道普化得皈依正道,波斯匿國國王才落得個國治身尊,波斯匿國眾生才落得個安居樂業。到后來父母同升佛果,元配得證法華,善侶都轉法輪,子弟并登無上,從英雄上透出這種兒女心腸來,所以眾生都尊他為大雄氏。
“此外三代以下,秦不足道也。講英雄,第一個大略雄才的,莫如漢高祖。他當那秦始皇并吞六國,統一四海,全盛的時候,只小小一個泗上亭長,手提三尺劍,從芒碭斬蛇起義,便赤手創成了漢家四百年江山,似乎稱得起個英雄氣壯了。究竟稱不起,何也?暴秦無道,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那漢王與西楚霸王項羽聯合攻秦,約先入關者王之。漢王乘那項王燒咸陽,弒義帝,降子嬰,東蕩西馳的時候,早暗地里間道入關,進位稱王。那項王是個力拔山氣蓋世的腳色,枉費一番氣力,如何肯休?便把漢王的太公俘了去,舉火待烹,卻特特的著人知會他作個挾制。替漢王設想,此時正該重視太公,輕視天下,學那竊父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欣然,樂而忘天下的故事。豈不是從兒女中作出來的一個英雄?即不然,也該低首下心,先保全了太公,然后布告天下,問罪興師,和項王大戰一場,成敗在所不計,也還不失為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本色。怎生公然說:‘我翁即爾翁,而欲烹爾翁,請分我一杯羹!’幸而項王無謀,被他這幾句話牢籠住了,不曾作出來。倘然萬有一失,他果然謹遵臺命,把太公烹了,分杯羹來,事將奈何?要說漢王料定項王有勇無謀,斷然不敢下手,兵不厭詐,即以君之矛,還置君之盾。那項王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君,漢王豈不深知?豈有以父子天親,這等賭氣斗智的!所以禍不旋踵,天假呂后,變起家庭,趙王如意死在鴆毒,戚夫人慘極人彘,以致孝惠不祿。這都因漢高祖沒有兒女真情,枉作了英雄事業,才貽笑千古英雄。
“再要講到兒女一個情深義重的,莫如唐明皇為了一個楊貴妃,焚香密誓,私語告天,道是:‘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番恩愛,似乎算得是個兒女情長了。究竟算不得,何也?當玄宗天寶改元以后,把個楊貴妃寵得佚蕩驕縱,幃薄不修;那楊貴妃的來歷,倒也不消提起,致傷忠厚。獨怪他既有個梅妃,又想著楊妃,及至得了楊妃,便棄了梅妃,又不能終棄梅妃,以至惹下楊妃。自己左右的兩個人,尚且調停不下,又丟下六宮佳麗,私通三國夫人。除了選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聞不問,任著那五壬交橫,奸相當權,激反胡奴,漁陽兵起,他卻有賊不討,轉把個不穩的天下,丟開不問,帶上個受累的貴妃,避禍而行;及至弄到兵變馬嵬,六軍抗命,卻又束手無策,不知究奸相,責驕帥,斬驕兵,眼睜睜的看著人,把個平日愛如性命的個寶貝,活活逼死,弄壞在彼。七月七日長生殿的話,豈忘之乎?
況且《春秋》通例,法在誅心。安祿山之來,為楊貴妃而來,不是和唐家有甚的不共戴天之仇。唐明皇之走,也明知安祿山為著楊貴妃而來,和唐家沒甚不共戴天之仇,所以才不辭蜀道艱難,護著貴妃遠避,及至貴妃既死,還瞻顧何來?自然就該王赫斯怒,撥轉馬頭,馘安祿山之首,懸之太白,也還博得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給天下兒女子吐一口氣。何以又三郎郎當,三郎郎當,愈走愈遠!固無怪肅宗即位靈武,不候成命,日后的南內西內,左遷右遷,父子之間,愈為弄出一番不好處的局面來。就使楊貴妃以有限歡娛,無多受享,也使他落了一生笑柄,萬古羞名。這都因唐明皇沒有英雄之兒女情腸,才哭壞世間兒女!可見‘英雄兒女’四個字,除了神媒、大雄之外,一個有名的大度赤帝子,風流李三郎,尚且消受不得,勉力不來,怎的能向平等眾生身上求全責備?
“方今正值天上日午中天,人間堯舜在上,仁風化雨所被,不知將來成全得多少兒女英雄!正好發落這班兒入世,作一場兒女英雄公案,成一篇人情天理文章,點綴太平盛事。這便是今日繡旗齊展,寶鏡高懸,發落這樁公案的本意也。”
悅意夫人聽了,一一領會;一切天人,皆大歡喜。只見天尊把龍袖一擺,殿頭官才喝得聲退班。那燕北閑人耳輪中,只聽得一片喧嘩,喊道:“捉!捉!捉!”隨著便是地坼山崩的一聲響亮,嚇得他一步踏空云腳,一個立足不穩,早從云端里落將下來。一跤跌醒,卻是一場大夢!睜開眼來看看,但見院子里一班逃學的孩子,正在那里捉迷藏耍子,口里只嚷道:“捉!捉!捉!”面前卻立著和他同硯的一個新安畢生,手里拿著一方戒尺,拍的那桌子亂響,笑嘻嘻的叫道:“醒來!醒來!清天白日,卻怎的這等酣睡?”他道:“我正夢著一段新奇文章,不曾聽得完,卻被你們這般人來打斷了。”說著,便把他夢中所聞所見,云端里的情節,詳細告訴了那畢生一遍。畢生道:“先生不在館,你看他大家在那里捉迷藏,捉得好不熱鬧,我正要拉你去一同頑耍,你倒捉住我說這云端里的夢話,快來捉迷藏去!”說著拉了他便走,那閑人也就信步隨了他去,一時早把夢中的話忘了一半。不因他這番一個迷藏一捉,一生也不曾作得一個好夢,只著了半世昏迷,迷而不覺,也就變成不可污也的一堵糞土之墻,不可雕也的一塊朽木,便落得作了個燕北閑人。
列公!牢記話頭:只此正是那個燕北閑人的來歷,并他所以作那部《正法眼藏五十三參》的原由,便是吾了翁重訂這部《兒女英雄傳評話》的緣起。這正是:
云外人傳云外事,夢中話與夢中聽。
要知這部書傳的是班甚么人?這班人作的是樁甚么事?怎的個人情天理,又怎的個兒女英雄?這回書才得是全部的一個楔子,但請參觀,便見分曉。
第一、隱西山閉門課驥子捷南宮垂老占龍頭
《兒女英雄傳》的大意,都在緣起首回交代明白,不再重敘。這部書究竟傳的是些甚么事,一班甚么人,出在那朝那代,列公靜聽,聽說書的慢慢道來。這部書,近不說殘唐五代,遠不講漢魏六朝,就是我朝大清康熙末年,雍正初年的一樁公案。我們清朝的制度,不比前代,龍飛東海,建都燕京,萬水朝宗,一統天下。就這座京城地面,聚會著天下無數的人才,真個是冠蓋飛揚,車馬輻輳。與國同休的,先數近支遠派的宗室覺羅,再就是隨龍進關的滿洲,蒙古,漢軍八旗,內務府三旗,連上那十七省的文武大小漢官,何止千門萬戶!說不盡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這都不在話下。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劍來(1-49冊)出版精校版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陳平安,唯有一劍,可搬山,斷江,倒海,降妖,鎮魔,敕神,摘星,摧城,開天!我叫陳平安,平平安安的平安,我是一名劍客。走北俱蘆洲,問劍正陽山,赴大驪皇城,至蠻荒天下。斬大妖,了恩怨,會舊人,歸故鄉。刻字劍氣長城,陳平安再開青萍劍宗!
奪嫡
【古風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磕C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手撬動整個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備先下手為強,順便找個背鍋俠。本以為這個背鍋俠是個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表里不一、心機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封口費吧。”葉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葉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