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皇位繼承人
- 十全天子:乾隆
- 金開誠主編
- 1487字
- 2015-05-07 18:06:25
愛新覺羅·弘歷,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雍正帝第四子,是清朝第六任皇帝,入關后的第四任皇帝。即位前被封為寶親王,開始參與軍國要務。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臨終前把皇位傳與弘歷,是為乾隆帝。乾隆帝儒雅風流,精于騎射,一生著文吟詩,筆墨留于大江南北,其詩作竟達四萬二千余首,幾與《全唐詩》相埒。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下令編纂《四庫全書》,歷時九年成書,是當時世界上最為龐大的百科全書。并且乾隆帝自認在軍事上也很有成就,因此自稱“文治武功十全老人”。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此期間是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經過漫長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時代。乾隆即位后,以“寬猛相濟”的理念施政,先后平定新疆、蒙古,還使四川、貴州等地繼續改土歸流,人口不斷增加,突破了三億大關,約占當時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統治期間與康熙、雍正三朝合稱“康雍乾盛世”(或稱“康乾盛世”)。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胤 死于圓明園寢宮。他在位十三年,終年58歲。在他剛即皇帝位時,鑒于其父康熙帝玄燁預立太子和諸皇子爭奪皇位繼承權的弊端,于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召集御前王公大臣等宣諭密建儲位之法——他秘密地寫好皇四子、寶親王弘歷為皇位繼承人的詔書,將詔書封存在建儲匣內,放置在宮中最高處、世祖皇帝御書的“正大光明”牌匾后面;又另寫同樣的密旨藏在內府,以為他日駕崩后核對。雍正帝死后,顧命重臣打開建儲匣,與密藏于內府的遺命核對無誤,于是,皇四子、寶親王弘歷即皇帝位,成為清朝入關后的第四代皇帝,改年號為乾隆元年。
弘歷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出生于雍和宮東書院如意室。他的母親鈕鈷祿氏是胤 的側福晉(庶妃),后冊封為孝圣憲皇后。史籍記載:弘歷少年時“天資凝重”,6歲即能誦讀宋人周敦頤的《愛蓮說》。他的祖父康熙帝玄燁于雍親王府牡丹臺初見他時就非常喜愛,認為這孩子有福氣。11歲時被攜回宮中撫養,康熙帝命自己的妃子提攜看視,比其他諸皇孫更受恩寵。弘歷年輕時曾受到幾位叔父的教誨,“學射于貝勒胤禧,習火器于貝勒胤祿”。他曾跟隨康熙帝玄燁到木蘭圍場打獵。
一次,康熙帝玄燁用火槍把一頭熊打倒在地,命弘歷再用箭射死它,想讓自己心愛的皇孫在王公大臣面前表現出非凡的勇敢和嫻熟的武藝。弘歷上馬,此時,這頭熊突然站立起來,企圖反抗,弘歷迅急發箭將熊擊斃。獵罷歸來,玄燁對諸妃嬪談起此事,大家都對弘歷臨危不懼的表現驚嘆不已。弘歷在上書房讀書時,受業于大學士張廷玉等人,師父教導他要懂得“君德修明,唯在躬行實踐,不徒尚喋喋講論之虛文”,因此他從小就比較明理豁達,注重務實。17歲時居住在重華宮,將自己的書室命名“隨安”,取“隨遇而安”之義。雍正十一年(1733年)二月,弘歷受封為寶親王,參與軍國大事。
弘歷自稱“幼讀詩書,頗諳治理”。他閱讀《貞觀政要》一書,十分贊賞唐太宗及其臣僚的“嘉言善行”。他即位時年方25歲,“春秋方富,年力正強,乃勵精圖治之始”,很想有一番作為。當時胤暴死,京師謠言迭起,他以免使“皇太后聞之心煩”為由,下令嚴禁宮內太監妄傳國家政事:“凡外間閑話無故向內廷傳說者,定行正法。”胤 生前迷信鬼神,喜言祥瑞,也有傳言他是祈求長生、服食丹藥而死。弘歷將其信奉的“爐火修煉”術士張太虛、王定乾等從西苑逐出,并告誡他們和曾在內廷行走的僧人,以后不許妄言胤 生前行事;他還將胤生前命令赦免的曾靜、張熙處死。與此同時,傳旨各省提督、總兵等大員,有他不曾見過的,都要陸續進京。令出必行,使胤 死后受到震動的政局立即穩定下來,顯示出年輕的乾隆帝剛剛登上皇位時使臣下敬畏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