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鋒芒初露

(一)田忌贏馬

孫臏佯狂避禍,死里逃生,終于回到齊國。一進入齊國邊境的高唐(今山東高唐東),立即受到齊國大將軍田忌的熱烈歡迎。原來,使團還未回到國內,淳于髡便派人把孫臏推薦給了田忌。田忌是齊國德高望眾的老將軍,此人忠心為國,為人耿直,性格開朗,豁達大度,心地善良,深得將士愛戴。當時,田忌率軍駐防高唐,長期擔負著抵御趙、衛、韓入侵的重任,他身經百戰,戰功卓著,深受齊威王的器重和信賴。他見孫臏精通兵法,十分賞識,兩人一見如故。田忌還將孫臏接到自己府上,請名醫診治,好生調養。孫臏的身體慢慢復原了,他為齊國有田忌這樣的將軍而高興,也想報答知遇之恩。一到田忌有空,兩人便一起討論用兵方略,分析國際形勢,思考齊國的前途和自強爭霸的方略,并不時為田忌出謀劃策。所以,當田忌奉調回到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時,也將孫臏帶回國都,繼續住在自己的府上。

盡管田忌待孫臏為座上賓,國事、家事都同他商量,而且言聽計從、形影不離,但孫臏究竟有什么才能,大家還不清楚。孫臏也想找個機會表現自己的才能和抱負,這時機會戲劇性地來臨了。當時隨著戰爭的發展,中原地區除了自古以來盛行的車戰之外,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兵種——騎兵,并日益成為戰場上決定性的力量。于是,賽馬活動在各國都很流行。而所謂賽馬,其實就是比賽駕馬車,一定意義上也是軍事體育。因為車戰之中,馭手技術的優劣和馬匹足力的好壞,對于戰斗勝負有著直接的影響。在齊國,從春秋末期開始,上流社會包括國王與文臣武將在內常常以賽馬取樂。作為軍人,田老將軍尤其熱衷于賽馬。

有一天,田忌回到府中,唉聲嘆氣,愁眉不展。孫臏一問,才知道是因為賽馬又輸了。近一段時間以來,田忌多次與齊威王及王公大臣賽馬,每次必押上重金賭輸贏,但屢賭屢輸,所謂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孫臏一聽是這事,安慰他說:“這種小事,何足掛心,下次你帶我去,或許能讓你變輸為贏。”到了下一次賽馬時,孫臏隨著田忌一道來到賽馬場觀戰。臨淄城的賽馬場寬廣開闊,跑道筆直,果然是訓練兵馬的好地方。一陣驚天動地的擂鼓聲過后,賽馬開始了。競賽規則是:參賽者各出三名選手,并將自己的馬分為上、中、下三等,依次參賽,連賽三場,三局兩勝。結果,田忌的上等馬跑不過人家的上等馬,中等馬跑不過人家的中等馬,下等馬也不是人家下等馬的對手,難怪每賭必輸。但孫臏也發現,其實參賽者的馬,就同一等次而言,馬力相差并不懸殊,只要策略得當,完全可以穩操勝券。回到府中,孫臏就胸有成竹地對田忌說:“下次你再參加賽馬時,盡管將賭注下大些,我有辦法包你取勝。”田忌知道孫臏足智多謀,所以主動請求要與齊威王賽馬,下賭注千金。這件事很快在臨淄城傳開了。

到了比賽當天,整個臨淄城萬人空巷,賽馬場上旌旗招展,人頭攢動,觀者如云,戰馬嘶鳴,因為大家聽說田忌下了千金賭注同齊威王賽馬,都想看看這場豪賭到底誰勝誰負。滿朝文武也都來湊熱鬧。比賽馬上要開始了,孫臏才對田忌面授機宜:請用您的下等馬去同國君的上等馬比賽,先輸一場。再用您的上等馬同他的中等馬比賽,這樣可以扳回一局,最后用您的中等馬去迎戰他的下等馬,這樣就可以多勝一局,實現三場兩勝。田忌依計而行,果然贏得了比賽。齊威王覺得蹊蹺,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雙方的馭手、賽馬、馬車都沒有變化,以前自己每賽必贏,怎么這次就輸了呢?于是派人將興高采烈的田忌叫來,要問個究竟。田忌笑逐顏開地對齊威王解釋說:“臣今天獲勝,并不是馬力有所增加,完全是我握有孫臏的妙策。”接著將孫臏的對策一五一十地講了一遍。田忌趁機向齊威王鄭重舉薦由孫臏擔任將軍之職,重振齊國的軍威。齊威王覺得此事雖小,卻足見孫臏智慧超群,所以,盡管他沒有答應田忌的請求,但還是在回到宮中后立即傳令召見孫臏。

(二)君前論兵

孫臏被帶到王宮后,齊威王見來者是一個雙腿受過刑的殘疾人,并不覺得孫臏有多大能耐,也沒把孫臏當回事。后來田忌一介紹,他才知道,這個孫臏來歷不小,是名滿天下的孫武子的后人,又是大名鼎鼎的當世高人鬼谷子的高足。于是齊威王開口問道:“今天賽馬場上,先生給田將軍出的主意真是太高明了,不知此種戰術可有名稱,它在軍事上有用嗎?”

孫臏回答說:“如果說名稱,姑且可以叫‘對策論’。名稱并不重要,關鍵在于運用。今天的賽馬,大王與田將軍的馬均分為上、中、下三等,雖然大王的馬略占優勢,但速度相差并不多。三馬相賽,總共可以有六種對策,而田將軍要贏大王,只有一種對策可以取勝,那就是我今天讓田將軍采用的對策。其他五種對策是:一,田將軍以上、中、下三等馬分別對大王的上、中、下三等馬,這樣三賽三負;二,如果田將軍以上等馬對大王的上等馬,以下等馬對大王的中等馬,以中等馬對大王的下等馬,就只能取得一勝兩負的成績;三,以下等馬對大王的上等馬,以中等馬對大王的中等馬,以上等馬對大王的下等馬,結果還是一勝兩負;四,以中等馬對大王的上等馬,以上等馬對大王的中等馬,以下等馬對大王的下等馬,又是一勝二負;五,以中等馬對大王的上等馬,以下等馬對大王的中等馬,以上等馬對大王的下等馬,還是一勝二負。只有我今天建議采用的第六種方案,即以下等馬對大王的上等馬,以上等馬對大王的中等馬,以中等馬對大王的下等馬,才可以兩勝一負。

齊威王說:“先生能舉幾個例子嗎?”孫臏回答說:“比如,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就應該迷惑敵人,使其分散兵力,攻其一點,再及其余。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就應該避其銳氣,疲憊敵人,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在我眾敵寡的情況下,最好故意示弱,誘敵出戰,出來就打,不出來就將其包圍。總之,軍事上不能依賴某種固定不變的辦法對付各種各樣的敵人,應該見機而行,靈活指揮。”

齊威王已經開始對孫臏刮目相看了,他高興地說:“有先生的高見,必然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了。”

孫臏嚴肅地說:“勝利不是可以隨便貪求的。要先做好戰爭準備,然后才能采取行動。城小而能守得牢,關鍵是有足夠的物資儲備;士兵不多而戰斗力強,關鍵在于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如果堅守城池而無物資儲備,發動的戰爭是非正義的,天下誰也無法保證使其防守堅固、戰斗力強大。”齊威王有些不以為然,因為稷下學宮中一些高談闊論的所謂人才,他們經常向齊威王灌輸以德服人、以仁義一統天下的理想,認為只要修德,只要實行仁政,不使用武力就可讓天下歸附。

孫臏見齊威王還沒有理解自己的觀點,于是進一步闡述道:“我的先祖孫武子曾說過:‘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確,戰爭是殘酷的,輕率好戰會導致亡國,一味貪求勝利,為打仗而打仗,免不了受挫被辱。所以,誰也不喜歡戰爭。但有的人因為厭惡戰爭而主張以德服人、以禮服人,這就未免迂闊了。因為以德服人固然理想,但自古至今卻從未實現過。從前黃帝戰蚩尤、顓頊與共工爭帝、商湯推翻夏桀、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周公東征,無一不是用武力解決問題,靠戰爭手段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現在有些人,功德不如五帝,才能不及三王,智略不如周公,卻要奢談用仁義、禮樂來禁止戰爭,實在是天大的笑話。仁義、禮樂的辦法不是不好,歷代圣賢也不是不想用,而是根本行不通。尤其在當今列國爭雄的時代,最終只有靠戰爭手段、靠正義之戰才能解決問題,才能制止不義之戰。所謂‘戰勝而強立’,使天下歸于太平。”這一番深刻獨到的分析,使齊威王大受震動,也擊節贊同。他感到孫臏確實不簡單,開始對孫臏以“先生”相稱,把他作為老師看待,說還想聽聽孫臏對當今形勢的看法。

孫臏毫不客氣地侃侃而談,他分析說:“當今之世,列國爭雄,仿佛是一個又一個相互關聯的三角。以齊國來說,在西北齊與燕、趙;在西面齊與魏、趙,與魏、韓;在西南齊與魏、楚,都是大大小小的三角關系。自春秋以來,由于周天子權威喪失,列國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弱肉強食,戰火連天,在此情況下,很多諸侯國免不了國破家亡的命運。齊國要生存,要在列國中巋然立于不敗之地,為今之計就只有富國強兵。而實行富國強兵的大戰略,首先要對時局形勢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即認清齊國發展和強盛面臨的主要威脅。我認為,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里,齊國的主要敵人就是中原的霸主魏國。”至于原因,孫臏進一步闡述道:“自韓、趙、魏三家分晉以來,魏國憑其占據中原腹地的地理位置,一度成為中原霸主。此后魏國雖風光不再,但魏武侯畢竟有些戰略眼光,能夠勵精圖治,所以尚能聯合趙、韓一起對外,重振霸主雄風。可是,西方的秦國不斷崛起,使魏國一再喪師失地,并堵住了其西進的戰略出路,所以魏國將國都遷往大梁,將東方作為戰略重點。但它要實現東向拓展的戰略,面臨的最強大的對手就是崛起于東面的齊國。而我們齊國若想進一步開疆拓土,發展勢力,稱霸中原,也必然要同魏國發生碰撞。齊魏兩大國的利益沖突,使兩國間的戰略沖突已呈必然之勢。在北方,有趙、燕兩個大國,使魏國向北發展了無余地;在南面,楚、韓兩國軍力強悍,正虎視眈眈要問鼎中原。這六個大國形成了對魏國的戰略圍堵,但魏國這頭猛虎是決不會甘心受困的,一定會向東方尋找出路。如此,齊、魏之間勢必迎頭相撞,決一雌雄的大戰不可避免。”

聽到這里,齊威王簡直入迷了,他是個比較開明的君主,對于胸有良謀、言之成理的才智之士,往往慕而敬之、虛心誠懇,只要這些謀士講得有道理,他也都能馬上采用照辦;即使進諫者說的不對,他也不以言罪人。見孫臏對國際形勢分析得頭頭是道,齊威王十分敬佩,于是急切地問道:“如此說來,我們齊國該如何對付虎視眈眈的魏國呢?”

孫臏停頓了一下,然后胸有成竹地說:“現在齊國還不是強魏的對手,不僅齊國打不過魏國,其他大國如楚、秦、趙、韓、燕,哪一個也難與魏國一爭高下。所以,我認為在這種戰略形勢下,齊國的戰略要點有兩個:一是抓住魏國暫時還不會同齊國攤牌的戰略機遇加速自我發展,另一個就是做好聯盟工作。至于如何自我發展,一定要按先祖《十三篇》中‘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的教導,預先準備,等待和創造戰機。至于齊軍屢敗于魏軍,這只是暫時的。為今之計,必須切實實行精兵政策,建設一支能攻善守的‘技擊’精銳之師。然后,完善防御設施,合理地進行兵力部署,做到能攻能守、攻守兼備,選練兵將提高作戰指揮水平。至于聯盟問題,主要是要充分利用魏國與韓、趙的矛盾,甚至要制造矛盾,使魏國不能將戰略主攻方向集中在東方,而是在中原與趙、韓相互消耗,并趁機將趙、韓拉向齊國一邊,成為齊國的戰略盟友,對魏國釜底抽薪。因為,趙、韓兩國由于魏國國都東遷,戰略重心東移,也進一步感受到了魏國的壓力。它們一方面懾于魏國的強大,不得不接受魏國的一些自私自利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不甘心受魏國的控制,都在謀求獨立發展。魏國與趙、韓兩國的控制與反控制的矛盾不斷激化,就為齊國坐收漁人之利、削弱魏國提供了契機。所以,要加大外交的力度,與趙、韓、楚、燕、秦等國搞好關系,共同對魏,即使他們不能成為齊國的同盟,也要讓他們不把齊國作為共同對手。這樣就使魏國有了后顧之憂,從而延緩魏國向東進攻齊國的時間,為我們齊國贏得相對好的戰略環境以及自我發展的時間。”

孫臏的一番宏論,讓齊威王心悅誠服、如獲至寶,他不由感嘆:“上天真是厚愛我齊國啊,給我送來了一位虎略龍韜的天才。”因為孫臏的一席話,更加堅定了他爭霸天下的雄心,也指明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大政方略。他已經將孫臏視為名副其實的經天緯地的將才,于是當場宣布要擇吉日良辰拜孫臏為上將軍。但孫臏執意不受,說自己是個受過刑的殘廢人,最多只能當個出謀劃策的幕僚,輔佐老將軍田忌為國立功。齊威王勸說再三,見孫臏心意已決,只好宣布,由孫臏擔任軍師,協同大將軍田忌,專門負責籌劃軍務。這樣,孫臏正式登上了戰國中期的歷史舞臺,開始大展宏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木林县| 民乐县| 上林县| 富阳市| 榆社县| 安化县| 阜阳市| 丹棱县| 城口县| 常州市| 张家港市| 博湖县| 武鸣县| 丹棱县| 上虞市| 土默特右旗| 岳池县| 额敏县| 淄博市| 白朗县| 富顺县| 德江县| 遂平县| 彩票| 古交市| 获嘉县| 潮州市| 阳曲县| 蛟河市| 海淀区| 汝城县| 乐山市| 平遥县| 南城县| 黔南| 随州市| 余姚市| 崇信县| 成安县| 边坝县| 石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