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紅螞蟻(2)

每年的六七月,紅螞蟻便會在十分炎熱的午后從自己的巢穴出發,這些“亞馬孫人”陸陸續續從大本營中走出來,開始它們的遠征。我常常會看到這個場景,有時候你確實會覺得這很驚人。它們龐大的隊伍甚至能夠達到五六米。它們幾乎忽視路途上所有的一切,好似根本不存在什么能夠引起它們注意的事物,它們的隊形會保持得很好,絕對沒有一點散亂的跡象;發生變化的時候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它們發現了其他螞蟻的蟻窩。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紅螞蟻首領就會停住自己的腳步,紅螞蟻的大隊伍也會在此時散開,數不清的后續隊員會大步趕上前頭的隊伍,之后便會亂哄哄互相擠成一堆。首先進入戰場的是一批帶著特殊使命的螞蟻,它們是隊伍中的偵察兵,沒想到這次躁動只是一次小誤會,所以壯觀的大隊伍再次起程,繼續向前挺進。這支浩浩蕩蕩的大隊人馬從花園中的小徑上橫穿過去,然后消失在花園的草坪中,在不遠處的一個地方,隊伍又重新展現在太陽之下,然后再進入一堆枯樹葉中,從這堆樹葉中再次鉆出來,似乎是漫無目的地尋找著它們期望的目標。終于,在它們的眼前出現了它們希望看到的目標,那是一個黑蟻窩!紅螞蟻的大軍毫不客氣地沖進黑蟻窩,潛到地下黑螞蟻的蟻卵所在地,很快,這支洶涌的軍隊就攜帶著大量戰利品回到了地面??墒牵叵鲁潜さ闹魅恕谖浵伿遣粫涫峙杂^,任強盜們肆意搶劫的。在地下城堡的門口,黑螞蟻為了捍衛自己的未來而與紅螞蟻展開了大戰。場面非?;靵y,也非常慘烈,兩支大軍就這樣攪在一起,黑螞蟻為了自己的使命而戰,而入侵的紅螞蟻則只為了把對方的未來生命奪走,如果我們置身其中,一定會為這個場面而感到觸目驚心。但是,對于厄運突降的黑螞蟻來說,它們的力量實在太弱小了,這場正義的戰爭對它們來說只有一個殘酷的結果,而且完全沒有懸念可言。最終,侵略軍紅螞蟻大隊取得了完全勝利,它們的目的達到了,那些小黑螞蟻卵就是紅螞蟻侵略軍的戰利品。這些士兵用自己的顎鉗銜著所有的戰利品,草草踏上了返程之路。如果有的讀者并不是非常了解奴隸制習俗,那么他或許無法體會螞蟻的戰爭。

說起來,這些“亞馬孫人”的故事其實是非常有意思的。但是讓人稍感遺憾的是,我不能繼續將這個故事講下去了,因為這畢竟不是我準備研究的主題——昆蟲是怎樣從一個陌生的地方準確返回自己的老窩的。它們實在有些跑題了。

紅螞蟻大軍的行軍距離有長有短,這完全由黑螞蟻巢穴的數量決定。在某些時候可能只要十幾步或者二十幾步的距離就可以了,但是有的時候也得需要這支大軍遠征五十步甚至一百步,或者更為遙遠的距離才能找到它們的目標。在我進行觀察紅螞蟻大軍的過程中,只發現過一次是跑到花園以外的地方進行侵略性遠征的。這支不惜體力的“亞馬孫人”大軍有條不紊地翻越了將近四米高的圍墻,然后浩浩蕩蕩地侵入了稍遠處的一片麥田中。

它們對于遠征過程中的路況毫不關心。在路途前方,不管是荒涼不毛還是密草分布,不管是枯葉成山還是石堆亂陣,不管是雜草叢還是泥濘路,所有的東西只要沒有危及它們的生命便像不存在一樣,它們前行的時候似乎沒有專門選擇一條特別路線的意思。

而且,返回的路線是不會發生變化的:它們是怎么去的,就會怎么回來,按照原路返回,而不在乎這條路是怎樣曲折蜿蜒,也不在乎所走過的路是怎樣艱苦困難。為什么這些帶著戰利品凱旋的紅螞蟻會按原路返回巢穴?這是因為在整個捕獵的過程中可能總是發生意外情況,而且這些意外情況或許還十分復雜。正是因為這樣,它們才覺得按照原路返回是十分必要的,雖然這種選擇可能會讓這支大軍更加勞累辛苦,甚至需要冒著生命危險,但是它們的選擇從來沒有發生過改變。

如果讓我來想象,當這支紅螞蟻大軍進入到厚厚的枯樹葉堆成的大山中時,其中肯定有很多埋伏在四周而未知的危機,這條道路是一條冒險之路,可能發生的意外就在一個黑暗的角落靜靜地等待著它們。當它們進入到洼地時,顯然需要他們付出更多的體力重新鉆上來,它們得從一直在搖晃的枯枝大橋上安全通過,它們得從錯綜復雜的像迷宮一樣的小路迷陣中走出來,當它們完成了這些的時候,已經有很多“勇士”筋疲力盡了。盡管遠征之路充滿了困難,但是這些紅螞蟻絕對沒有選擇另外一條路的念頭。即便是它們要因此而步履維艱,它們依然會在返回的時候,選擇這個困難和危險并存的迷宮一樣的歸程。其實就在這支思想頑固的大軍旁邊一步稍多的距離,就是一條平坦的康莊大道,如果它們的行軍方向稍稍偏離一下先前的路線,那將會省去它們很多的體力和精力。可是這些保守主義者對這近在咫尺的好處卻視而不見。

某天,我再次發現這支大軍出去遠征了,像往常一樣,它們隊伍整齊,從池塘砌磚的內側開始向前進發。在紅螞蟻大軍出征的前一天,我已經用金魚將原本生活在池塘中的兩棲動物替換了。而此時非常強勁的北風將一向整齊的大軍吹亂了,一整排一整排的戰士都難以抵擋這強大的風力而不幸落進了池塘。剛剛喬遷新居的金魚們顯然意外地得到了一頓豐盛的美餐,它們張開嘴,迅速聚集到紅螞蟻大軍遇難的地方,毫無顧忌地開始進餐。真是可憐,帶著雄心壯志出發的紅螞蟻大軍萬沒有想到自己遇到的并非漫漫征途中的艱險,而是漫天的大風。它們還沒有越過天塹,便已經慘敗了。我想,如果是人類遇到類似的劫難,那么在返回巢穴的時候,一定不會再走這條隨時可能溺水身亡的危險之路,他們可能會選擇其他的返家之路??杉t螞蟻是頑固的,它們絕不會動搖自己的傳統。寥寥完成了掠取其他螞蟻蟻卵的隊伍幸存者仍然沒有改變它們此前出征時那條危險的道路??上攵?,對這樣的結果最高興的當然就是金魚們了,因為它們的進餐活動再一次圓滿舉行,而且這次除了溺水的紅螞蟻之外,它們還品嘗到了鮮美的蟻卵。這或許就是紅螞蟻的性格,就算它們再一次遭遇劫難而命喪池塘,它們也絕對不會改變自己認定的道路。

原因或許是這樣的:這些“亞馬孫人”侵略者倘若在自己頻繁的遠征過程中漫不經心地繞圈子,而沒有固定的往返路線,那么這有可能讓它們無法識別返家之路或者增加很多識別道路的困難。我想除了這個原因之外,實在無法解釋它們為什么總是習慣——甚至是不惜犧牲安全和生命地按照原路返回。只有這樣,它們才能保證不會迷路,此外的選擇是沒有的:它們行經的道路是那些自己認識而且不久之前剛剛走過的路。可以想一下爬行毛蟲,它們開始覓食的時候,首先從自己的窩里出來,然后需要前往另外一棵樹或者只是另外的一棵樹枝上搜尋自己滿意而可口的樹葉,在這個過程中,它會在自己爬行的路途中沿途拉出一條絲線,而這就是它返家時的指向標。

當然,昆蟲們也不是都像爬行毛蟲這樣選擇如此費力的方法,比如石蜂就跟很多其他昆蟲所采用的方法有些不一樣,它們很可能是用一種非常特別的對方向的感覺來找到自己回家的路的。

從分類上來說,紅螞蟻與石蜂都屬于膜翅目昆蟲,但是紅螞蟻識別返家路線的辦法卻遠遠無法與石蜂相比,因為紅螞蟻只認定了一條,那就是:無論如何都要按照原路返回?,F在需要探索的是紅螞蟻是不是也像爬行毛蟲一樣有一個笨笨的辦法呢?或者是在多大程度上采用類似爬行毛蟲的方法?當然,這不是說紅螞蟻會在自己經過的路途中拉出一條絲線,因為這對于紅螞蟻來說完全辦不到——它們沒有這樣的工具;可是,紅螞蟻或許可以留下某種獨特的氣味,像某種甲酸味或者其他什么別的氣味,而返回之時便根據這些氣味刺激嗅覺找到歸路。這個假設也是很多人所認同的。

抱有這種想法的人認為:螞蟻能夠找到自己之前的路而順利返回蟻巢的憑借就是它們的嗅覺,至于它們的嗅覺器官很可能就是總在不停活動的觸須。又是觸須!這樣的解釋當然無法讓我感到滿意。首先,我無法認同螞蟻的嗅覺器官就是觸須,我想我前面的言辭已經提供了足夠的理由來支持我的這個觀點;其次,我更希望根據自己的實驗觀察來得出“紅螞蟻根本就沒有根據嗅覺的作用而分清楚方向”的結論。

為此,我用了幾個下午的時間專心等待那些嗜好侵略的“亞馬孫人”出現,要知道在等待的時間中,我可什么都沒干,一點時間都不浪費地靜靜等待。但是,結果常常是空無收獲的。這種耗時的觀察實在讓人非常痛苦,因此我找了一個不像我那么忙的幫手與我一起進行觀察——我的孫女露絲。

露絲是一個十足的小調皮鬼,不過每當我給她講一些和螞蟻有關的故事時,她都覺得非常有意思。她曾親眼見證過紅螞蟻與黑螞蟻之間的戰爭,而且一直不能將紅螞蟻搶奪別人寶寶的事情忘懷。在她的頭腦中,似乎已經充滿了十分崇高的職責,而她自己對于在小小年紀就能參與與科學貴婦人有關的活動感到非常自豪。每當天氣很好的時候,露絲便在花園里到處穿梭,監視神秘的紅螞蟻大軍,她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將紅螞蟻所行走的路線仔細辨認清楚,并順著這一線路跟蹤紅螞蟻大軍找到那些被這支部隊洗劫的其他蟻巢。很顯然,她的熱情能夠經受住枯燥的考驗,這讓我可以非常放心地將任務交給她。某一天,我正在自己的書房中整理每天都要進行記錄的筆記時,忽然聽到了敲門的聲音,當然是露絲。

“我是露絲。您趕緊來,我發現紅螞蟻已經沖進了黑螞蟻的巢了,您快來??!”

“你已經將它們的行軍路線都看清楚了?”

“當然,我在它們的行軍路線上做了記號?!?

“你說的是記號?什么記號?這些記號應該怎么做?”

“很簡單的,我的記號跟小拇指①一樣,在它們的行軍路線上撒上了一些白色的小石子?!?

聽完了露絲的匯報,我立刻跑了出去。眼前的情況正如露絲——我的六歲的合作者——所說的那樣。在進行監視之前,她已經早早準備好了小石子,在她發現了紅螞蟻大軍的新動向后,便一直悄悄地跟在后面繼續監視,其中,每隔若干距離,露絲便在紅螞蟻大軍所經過的路上丟下幾顆石子作為記號。而此刻,“亞馬孫人”已經完成了侵略和打劫,正準備沿著原來的路線返回巢穴,那條線路就是露絲用石子標記好的路線,其距離可能有一百米左右,這樣的距離可以為我提供順利進行我已經計劃好的實驗的足夠的時間。

我取來一把大掃帚,用它沿著螞蟻所選定的路線掃出一條大約有一米寬的實驗帶,其中所有的粉末物質是重點清除的對象,取代粉末物質的是其他的東西。雖然不能排除螞蟻行軍之路上仍然保留著一些粉末物質遺留下的氣味,但是螞蟻已經無法找到這些粉末了,因此在返家的路上可能不那么容易辨別方向。我就是按照這個邏輯,前后在螞蟻行軍之路上掃了四個并不相連的地方,每個實驗帶之間都隔著好幾步的距離。

當這支侵略軍滿載而歸的時候,它們不知不覺地已經到了第一個實驗帶的邊緣。顯然,這些久經沙場的戰士是有些猶豫的。其中有些甚至掉頭了,或許是以為走錯了路,然后再轉回來,仔細鑒別之后再度掉頭;還有一些則在實驗帶邊緣上非常彷徨,幾度徘徊都不再繼續前進;另外一些則向隊伍兩邊散開,看上去它們是準備從這一陌生的地段繞過去。有不少領頭的螞蟻開始聚集,形成了寬度約有幾分米的一團,然后再分散開來,延展到三四米寬的空間之內??墒?,這個意外情況是非常緊急的,因為無數后續部隊人馬已經靠近了這個它們還不明白原因的障礙,它們慢慢聚集,場面很混亂,卻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做。

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終于不能繼續這種停滯,于是幾只敢于冒險的紅螞蟻踏進了第一個實驗帶范圍之內,剩下的螞蟻軍隊緊跟著冒險者。有意思的是,在冒險者帶領著螞蟻大軍踏入實驗帶的同時,還有一些螞蟻選擇了從實驗帶側面繞行,不過,不管怎么樣它們在經過實驗帶之后又重新走上了它們非常熟悉的原路。到了其他的實驗帶時,紅螞蟻們仍然是非常猶豫的,但是盡管經歷非常曲折,可是最后它們仍然直接或間接地重新找到了原路。雖然我給它們出了不少難題,可紅螞蟻最后返回蟻穴的路線正是露絲監測時用小石子標記出來的路線。

這個實驗對于“螞蟻靠嗅覺返回”的說法似乎是一個肯定。在遇到四個實驗帶的最初時刻,紅螞蟻明顯是十分猶豫的。但是,它們還是認定了自己的原路就是這里,這說明掃帚可能并沒有將粉末物質清掃徹底,一些粉末物質帶有的氣味仍然留在原地。至于那些選擇繞行的螞蟻,很可能是因為一些帶有氣味的粉末物質在清掃之時被帶到了實驗帶兩邊,正是這些指引著一部分螞蟻選擇了從實驗帶兩邊繞行——它們以為那就是原來的道路。我覺得嗅覺指引螞蟻方向感的說法究竟是不是事實,還不能過早地下結論,最科學的辦法是制造更好的條件以重新進行一次試驗,把那些可能指引螞蟻找到原路的氣味全部清除,只有這樣才能驗證嗅覺論者的說法是否正確。新的計劃被我在幾天后制訂出來,我的助手露絲也再次開始了自己的全新監視,并且沒過多久她就向我報告了紅螞蟻大軍再度行動的消息。這與我的預料是相近的,因為一般到了六七月之后,午后是非常悶熱的,特別是暴風雨將要到來的時候,對于“亞馬孫人”來說這都是非常好的遠征時機,聰明而敏感的它們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靶∧粗浮钡氖右琅f是我和露絲對螞蟻行軍路線進行標記的符號,我仔細勘察了它們的行軍全程,從中找到了一個非常適合我進行實驗的地方。

這次實驗,我設計的阻礙是一條激流。我把一卷給花園澆水的帆布管和池塘的水龍頭接上,然后將控水閥門打開,螞蟻的行軍之路瞬間便被一條激流攔腰截斷,這條激流足有一步寬,激流很長,對紅螞蟻來說這就是一條沒有盡頭的大河。我用了大量的水,將地面進行了一次十分徹底的沖洗,至少,那些粉末物質和它所帶有的氣味,在一刻鐘的“大河”沖洗下基本上完全被清除了。當這支大軍再次滿載而歸時,我將水流的速度大幅放慢,這樣紅螞蟻們過河或許就不會太過費力。假如“亞馬孫人”遠征軍依然堅定地選擇按照原路回家,那么它們首先要克服的就是這條陌生的“大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宁市| 南开区| 登封市| 沽源县| 邵武市| 凤阳县| 桂东县| 安乡县| 尤溪县| 闻喜县| 固原市| 定西市| 饶阳县| 斗六市| 交城县| 普格县| 临汾市| 万盛区| 苏尼特右旗| 孝义市| 广安市| 饶河县| 呼和浩特市| 金川县| 长治县| 南川市| 临沧市| 宁蒗| 五常市| 开阳县| 中西区| 横峰县| 陇南市| 滦南县| 北安市| 岳西县| 滁州市| 新和县| 清苑县| 集安市| 射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