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沒有中國哲學,焉有日本勝利

長江后浪推前浪,在很多英雄被拍死在沙灘上之后,日本迎來了新的時代。

率先登場的當然是在“大政奉還”過程中表現突出的三位政治精英了。

西鄉隆盛和木戶孝允不用多說了,他們的光榮事跡我們已經進行過介紹。大久保利通,這位政壇新人將閃亮登場,迎來他輝煌的改革生涯。

大久保利通生于1830年9月29日(吉利吧),家境殷實,他的父親大久保利世是薩摩藩鹿兒島著名的藩士,對王陽明的心學興趣濃厚(又一個中國哲學的繼承者),同時還研究歷史、禪學、西洋學說等,是個不折不扣的改革派。

大久保小時候就是聽著王陽明的故事、《三國演義》長大的。成人之后,父親希望他能成為一個杰出的政治家,于是16歲的大久保利通步入政界—

擔任藩記錄所的助理。在他端茶倒水幾年之后,因為在薩摩藩藩主繼承問題上,大久保利通站錯了隊伍,結果被革職。

失業的大久保利通并沒有灰心,因為在他內心,一個強大的信念支撐著他繼續前進,這個信念就來自于王陽明的“心學”。

他堅信自己和王陽明一樣,歷經磨難才能成功,百折不回才能等來輝煌,知識與行動合二為一才能創造奇跡。

寫到這里,有種驕傲和羞愧交織的感覺。眾多日本優秀人士都是王陽明的信徒,而如今的中國,能講出王氏學說的人少之又少。

原本屬于我們的文化被異族無情地踐踏,被我們自己親手截斷,卻在另一個國度里生根發芽,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超越了我們。

是為慚愧。

對王陽明學說的信仰讓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走到了一起。之前我們說過,西鄉隆盛也是王陽明的信徒。這兩個人認識之后,和幾個哥們兒一起,組成了一個不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精忠幫”,每天在一起喝酒聊天,討論國家大事。

風水輪流轉,很快,大久保利通官復原職,由于表現優異,被提升為藩記錄所書記(相當于藩秘書處的一把手)。

在長州與幕府的戰斗中,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一起在京都、薩摩、長州間奔波、斡旋,最后促成了薩長聯盟,并且一舉打敗了幕府,完成了“大政奉還”的光榮使命。

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戶孝允都是“大政奉還”的功臣,后來也為明治維新嘔心瀝血,所以三個人被稱為“明治三杰”。為了記憶方便,我們姑且稱為“三明治”。

大久保利通還自詡為“東洋俾斯麥”,他不僅僅在施政上模仿俾斯麥老人家,在外形上也刻意模仿他的穿著打扮(照片為證)。

幕府被推翻之后,天皇和明治三杰并沒有特別輕松,很快,一場新的戰爭就將爆發;與此同時,改革日本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1868年3月14日,躊躇滿志的明治天皇睦仁終于迎來了自己最輝煌的時刻。

那一天,他率領百官、諸侯在京都寬敞明亮的紫宸殿上頒布了著名的《五條誓約》,這五條誓約也成為了明治維新的施政綱領。

我們還是用簡單、通俗的語言介紹一下吧:

一、建議會,把權力交給公眾。

應該說這是倒幕運動一開始的理想,但是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貌似都沒有真正實現。

二、所有人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上下一心,大展經綸)

主要是向歐美學習。

三、公卿、老百姓、武士都是日本人民,要團結,團結就是力量!

這條的目的就是打破從前老百姓被人欺負的歷史,畢竟是人民內部矛盾,就要在內部解決。

四、打破幕府時代的陋習,遵從自然科學(立基于天地之道)。

五、求知識于世界,尊重皇權。

天皇受夠了被將軍鄙視的日子,終于要雄起一回了。應該說,這是十分強悍的五條理想,表現了日本人民破舊的強烈渴望、團結一致的期待以及向西方敵人學習的熱忱。這五條誓約和《美國獨立宣言》有一拼,經過木戶孝允、巖倉具視等一批精英千錘百煉而成。不過不知道是不是日本人忘性大,據說后來木戶孝允去美國訪問的時候,被隨從人員問起這五條內容的時候,居然忘得干干凈凈。

雖然領導忘了,但是日本大部分人都沒有忘,而且記憶深刻;不僅記憶深刻,還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執行的結果就是,日本不僅成為當時亞洲最強大的國家,還給亞洲其他國家帶來了難以忘記的悲慘經歷。

1868年7月,天皇定都江戶,并改名為東京。睦仁終于光彩地住進了皇居,其后歷代天皇都住在此地。應該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如果你今天有幸光臨皇居會發現,在喧鬧的東京中心有一個安靜的所在,這里草長鶯飛、寧謐舒適,雖然沒有紫禁城的宏大壯觀,但精致細膩的設計絕對能觸動你心靈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有人說,古代中國貢獻給世界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精致。而我不得不悲哀地說,日本人繼承了這種精致,中國人自己早已拋諸腦后。

當然,這和日本單一民族、島國文化有關。中國幾千年歷史上經歷了五胡亂華、蒙古鐵騎、滿清侵略、列強洗腦,加上后來的文化大革命,原本燦爛精美的中國文化出現深深的斷層,難以愈合。

看起來,天皇接下來就該踏踏實實地過小日子,搞改革了,其實不然。

明治天皇雖然成為日本最高的統治者(理論上),但環顧國家,還有二百多個大名散落各地,公卿與武士之間也勾心斗角,各地農民不甘寂寞,常常搞點起義什么的。當然,還有,歐美亡日之心未死。列強覬覦、內患不斷,就是天皇見到的景象。

在德川慶喜被擊敗之后,政府軍隊(主要是長州薩摩)又相繼平定了幾個藩的叛亂(其實也算不上叛亂)。最殘酷的一場戰役發生在會津藩(今福島縣西部)。

1868年8月,3 000多人的政府軍突然襲擊一直不聽話的會津藩若松城,雙方相持了近一個月,最后,若松城沒糧沒水,只得打開城門歡迎政府軍。

這場膠著的戰斗中,共死傷了3 000多人,很多若松城守軍因為沒法忍受投降的恥辱剖腹自盡,也算得上是日本內戰歷史上自殺人員最多的戰役了。但政府軍還是不滿意,他們雖然沒有殘忍到鞭尸的程度,但很長時間拒絕掩埋尸體,等到尸體發臭蒼蠅橫飛之后才下令清掃戰場。

所以,到現在,會津的日本人見到長州薩摩的人還會滿眼怒火呢。

不管怎樣,到9月,日本國內基本上消除了反抗勢力,實現了統一。

1868年9月8日,天皇睦仁終于定年號為“明治”,開始了漫長的改革之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熟市| 巩留县| 日土县| 富阳市| 建始县| 台湾省| 遵化市| 夏邑县| 惠州市| 会泽县| 河东区| 稷山县| 德化县| 建阳市| 嵊州市| 望奎县| 永春县| 五大连池市| 沅陵县| 万载县| 绍兴县| 鄢陵县| 仙游县| 白沙| 德钦县| 始兴县| 吉木萨尔县| 韩城市| 禹城市| 西丰县| 梁河县| 新民市| 恩平市| 黑水县| 永济市| 汕尾市| 怀集县| 德令哈市| 洛宁县| 嘉黎县| 策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