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沒有敦誠、敦敏兩兄弟,和張宜泉寫給曹雪芹的詩,還真不大相信《紅樓夢》里作者自己說的,他是在“茅椽蓬牖,瓦灶繩床”的貧困狀態下,“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地進行創作的。
敦誠有兩句詩,這樣寫的:“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大概最能說明問題了。一位忠實于藝術的作家,能夠在貧病交加,“饔食有時不繼”的困境中,一直堅持不懈地寫作到“壬午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去世前為止,實在讓后人敬佩。...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要是沒有敦誠、敦敏兩兄弟,和張宜泉寫給曹雪芹的詩,還真不大相信《紅樓夢》里作者自己說的,他是在“茅椽蓬牖,瓦灶繩床”的貧困狀態下,“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地進行創作的。
敦誠有兩句詩,這樣寫的:“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大概最能說明問題了。一位忠實于藝術的作家,能夠在貧病交加,“饔食有時不繼”的困境中,一直堅持不懈地寫作到“壬午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去世前為止,實在讓后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