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養花1000問
- 家庭生活百科編委會
- 5428字
- 2019-01-03 15:38:29
盆花養護
一、四季管理
盆栽花卉應怎樣換盆
1.換盆時,用小刀在盆壁四周撬松盆土,用手托住花卉將花盆翻轉,再擊拍盆壁,將植株脫出。
2.用刀削去根系外面一部分舊土,剪去壞根、過長過密根、部分老根、爛根和病蟲害侵害的根系,按照上盆的方法重新種植。宿根花卉在換盆的同時還可以進行分株。
換盆時應注意些什么
1.剔土時應避免損傷過多的根系。
2.換新土后,盆土不能過滿,還必須壓實。
3.換盆時不能過多剔除原土。
4.換盆后要澆足水,讓新土與根系緊密結合,最好用“浸水法”進行。
5.換盆后放在半陰避風處,以利植株恢復生長。
6.換盆后不能馬上施肥。
怎樣科學地給盆花澆水
1.澆水。春、夏、秋季在上午10時前,冬季在午后2時澆水。掌握水溫與土溫接近,冬季稍高,夏季稍低,水、土溫差不應超過5℃。澆水應以盆表到盆底上下濕潤度一致為宜。澆水禁忌攔腰(上濕下干)、窩水(盆底積水)。澆水時應注意:喜干的花卉應控制澆水量,保持盆土微潮,表土可見白茬但不可完全干透;喜濕的花卉經常保持盆土濕潤,表土不見白茬,但不可積水久濕。
2.補水。天干時節,下午15~16點時看盆土干濕酌情補澆適量的水,以保持盆土潮潤為度。
3.放水。盆花在生長發育旺盛期,為放條、發棵、催花、壯果,結合追肥可加大澆水量。
4.勒水。盆花在休眠期或低溫時節,或為蹲苗、促進花蕾、防止徒長,以及矯正水大黃葉、落蕾現象,應適當控制澆水量,保持盆土濕潤,并結合松土保墑。
5.噴水。為增加小環境濕度,防止嫩葉焦枯和花朵早凋,保持植株清新,應經常向葉面及植物四周噴水。
盆花脫水該怎樣挽救
發現盆花脫水時,千萬不可匆忙直接澆水,應先將花盆移至半陰處,稍向盆內澆些水,再向植株葉面少量噴水,使植物細胞逐漸吸入水分,慢慢恢復到正常狀態后,再逐漸增加澆水量,但不能超過平時的澆水量,否則會使植株受到傷害。
為何要經常轉動花盆方向
經常轉動花盆,能使植株的各個角度和方向長勢均衡。主干周圍的側枝生長整齊一致,葉子還能均衡地接受陽光,使植株的株形、姿態豐滿美觀。
如何進行春季盆花的管理
1.不宜快。在室內越冬的盆花,因較長時間適應了室內的環境,出室太早,容易受風吹、霜凍危害。一般可在“清明”至“立夏”出室,出室前10天左右,可采用開窗通風的方法,使之逐漸適應外界氣溫。
2.供給肥水。春季是各種花卉生長發育的好季節,必須及時供應充足的肥水。澆水必須適量,見濕見干;施肥應根據不同種類,適時施肥。
3.換盆。換盆可除掉一些老根,有利于萌發新根;同時換上新的肥土可減少病蟲害的滋生機會,使花苗長得茁壯。一般花卉二、三年應換一次盆。如蘭花、白玉蘭、山茶、杜鵑花、桂花等。有的花卉一年要換一次盆,如茉莉、米蘭、月季花、金橘、一品紅等。結合換盆換土,加施基肥培養土。換盆宜換用比原盆規格大一些的盆。換入的培養土酸堿度應與原盆土大致相同。
4.修剪。一般花卉當年的首次修剪都適宜在春季進行,剪除弱技、病枝、枯枝,適度剪短長枝,保留適當數目的花芽,以促使其長出新枝。
如何進行夏季盆花的管理
夏季是盆花生長發育的季節,首先要防酷暑高溫,對一些喜涼爽的花卉,如杜鵑、仙客來、四季海棠、大麗花、丁香、石竹等,應及時放于陰涼通風之處。注意勤往地上及盆花周圍灑些水,盆花澆水可早、晚各澆一次,注意見濕見干的澆水原則。
第一,防暴曬灼傷,忌強烈陽光暴曬的花卉有:秋海棠、君子蘭、龜背竹、花葉芋、吊蘭、花葉萬年青及各種耐陰的蕨類觀葉植物等。中午時分,應注意適時為盆花遮陰,文竹、曇花、蜈蚣草等應放置在遮陰處,并經常噴水,保持濕潤。
第二,防澇,澆水時要注意花盆排水是否暢通,不能積水,要保持通風透氣透水。
第三,每周施肥一次可用腐熟后的魚鱗水、淘米水,動物骨頭等混合漚制的水,施用時加水10~20倍施用。
最后一點要預防病蟲害。經常注意防止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多雨悶熱的天氣,玫瑰花易患黑斑病;雞冠花易患褐斑病;多數花卉易患立枯型萎倒病等。
干熱的天氣,則是紅蜘蛛發病的時機。因此花卉應始終保持適宜的濕度及良好的通風,特別是適宜的土壤干濕狀況,發現病蟲害后要立即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杜絕蔓延。還要注意盆花應防暴雨淋,雨后及時將積水倒掉,以防根部腐爛。
防治病蟲害方法:一是做好表土疏松,增加透氣性;二是及時除去蟲源、病源,對病枝、病葉及時剪除;三是噴施農藥:將亞銨硫磷乳劑稀釋成1000倍和代森鋅粉劑稀釋成500倍進行噴霧,代森鋅稀釋液最好間隔7~10天后再噴霧1次,以達到防病治蟲的目的。
夏季休眠花卉應怎樣養護
夏季休眠的花卉有:四季海棠、倒掛金鐘、水仙、仙客來、大巖桐、令箭荷花、小蒼蘭、郁金香、君子蘭、天竺葵、花葉芋等。
養護要求:
1.不可多澆水,保持盆土濕潤,經常向枝葉、花盆周圍地面噴水,使之形成濕潤涼爽的小氣候。
2.合適環境。將花盆移至陰涼而又通風的地方養護。
3.停止施肥。
陽臺盆花應怎樣度夏
1.遮陰。5月中、下旬,在向陽窗臺上置竹簾遮陰,經常向葉面和窗口四周灑水,以增加空氣濕度。
2.防止淋雨。勿使盆花遭雨淋而流失肥分,忌盆內積水。
3.加強病蟲害防治。
4.停止施肥。在炎熱季節能開花的花卉需施肥外,其他盆花均應停止施肥。
5.澆水。高溫時宜早晚澆透水。
6.經常松土有利于植株生長。
7.疏去一些過密的小枝和葉片,使花卉通風透光。
如何進行秋季盆花的管理
秋后,天氣轉涼。許多花木又轉入生長旺盛的時期。這對大多數耐寒的花木來講是非常有利的,而對一些南方不耐寒的花卉則并不是一種好的現象。因為秋季(特別是深秋)花木的瘋長會大量消耗植物體內的養分,使花木的抗寒性大大降低,造成冬季不能正常越冬。所長出的新梢待不到老化,天氣就進入冬季,嫩枝遇寒流很快就會凍死,花木不能安全越冬。
所以盆花秋季必須防新梢,對需入室越冬的不耐寒花木,秋后應徹底停肥,盡量少澆水多接受光照,使原有的嫩梢盡快老化。
入室前應盡量讓花木多接受耐寒鍛煉,只要天不下霜,溫度不低于10℃,一般搬到室外不會對花木產生危害。可采取遲進晚出的方法,即春捂秋凍。幫助花木進一步提高抗寒能力,為越冬打好物質基礎。
入室前還需將沒有老化的嫩枝,開過的或未開的殘花蕾,徹底清除。將一些病枝剪去,以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保證花木有足夠的養分抵御寒冬的侵襲。
如何進行冬季盆花的管理
在怕冷的盆花中,米蘭、白蘭花、茉莉、扶桑等,應在降霜以前搬入室內陽光充足的地方。溫度要保持在10℃左右,不宜施用肥料,澆水要適量,一般10天澆一次水即可。含笑、杜鵑、茶花入室后,氣溫要保持在15℃左右,可正常澆水,適量的施磷肥、鉀肥,春節前后即可開花。
草木花卉中如倒掛金鐘、仙客來、天竺葵、秋海棠、瓜葉菊、蘭花、君子蘭、馬蹄蓮等,室內氣溫要保持在15℃左右,并要求有一定的濕度才能使它們繼續生長或開花。對冬季不凋但需要休眠的球根花卉,韭蘭、蔥蘭,耐陰的常綠花木如萬年青、文竹、吊蘭等,則應放在光線不太強的半陰處,不要澆水,隔上幾天向葉子上噴些水就可以了。對唐菖蒲、大麗菊、晚香玉等球根花卉,應在葉莖枯萎后,將根挖出,晾曬干燥后,放在裝有沙或糠的木箱內貯藏,明年春天重新栽種。對比較耐寒的月季、花石榴、夾竹桃、桂花、柑橘類,則可放在無暖氣、爐火的冷房內,使其在低溫下休眠。放置越冬花木的室內,溫度不宜超過25℃,否則,將破壞花木正常休眠,引起徒長,影響明年的生長發育。
盆花過冬為何要少澆水
入冬以后,溫度降低,大多數花卉都已處于休眠狀態,花卉內部組織細胞的活動減慢,葉片水分蒸發少,對水分需求減低。如果澆水過多,盆土過濕,水分停留在根部,使根系呼吸困難,就會導致窒息、爛根而死亡。
陽臺盆花應怎樣過冬
1.米蘭、茉莉、仙人球等和處于生長、開花期的茶花、蟹爪蘭、報春花等,均應放在窗口向陽處。蘭花、吊蘭等或處于休眠期、半休眠的曇花、扶桑等,可放在遠離窗口處。
2.花卉入室后要注意通風,使室內溫度相對平衡,室溫宜保持在5℃~10℃之間。
3.每隔10~15天需噴霧清洗枝葉。
4.冬季花卉澆水要本著“寧干勿濕”的原則,然而一般也不宜施肥。
觀葉植物應怎樣過冬
1.溫度。白天室溫不能低于18℃,夜間室溫不能低于8℃,大部分觀葉植物都能安全越冬。
2.光照和濕度。觀葉植物應放在向陽的南窗附近,在充足光線照射下,冬季也能保持枝葉碧綠。冬季室內濕度不能低于50%,否則會影響植株的生長及葉片美觀。
盆花在冬季應怎樣保濕防凍
1.制作簡易保溫箱。制作一個簡易保溫箱,箱內裝2盞40~60瓦燈泡。箱外周圍覆蓋舊毛毯、塑料布。
2.搭建簡易暖棚。棚頂和四周用塑料薄膜或草簾遮蓋,地部用磚塊壓緊,棚內裝2~3盞60瓦燈泡,溫度太低時,開燈即可保暖。
3.半地下式小溫棚。可挖一條深50厘米的溝,搭人形架,上覆薄膜,加蓋草簾、舊棉絮等,可確保棚內花卉所需溫度。
二、修剪整形
花卉何時修剪、整形為好
花卉修剪、整形一般宜在秋季落葉后至早春萌芽前進行。具體時間要根據品種和不同的栽植地區來決定,過早或過遲修剪都對花木不利。若在夏季修剪,因樹液流動,而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宜少修剪,可通過摘心、抹芽、疏果等手段來調節植株的生長。不同的花卉,其習性各不相同,開花的時間也不一樣,修剪的時間不能一刀切,要根據其習性靈活掌握。
修剪花木時應注意些什么
修剪花木之前必須對花木的習性有所了解。如月季是在當年新生枝的頂端開花,因此不能短截,花謝后應及時短截花枝,當年還可繼續開花。山茶也是在枝條頂端開花,因此也不能短截,否則會把花芽剪掉。臘梅等在冬季和早春開花,如秋季短截,必然會把花枝剪掉。而五色梅、夜丁香等入夏以后即能開花,宜在秋末進行短截。
盆花如何修剪
盆花在春天剛剛出芽,此時進行整形修剪,可使枝條分布均勻,調節樹勢,控制徒長,減少養分消耗,從而使盆花姿態優美,生長旺盛,促使多開花掛果。在發芽前修剪,花木萌發力強,可達到理想的樹形;萌發后修剪,不僅浪費養分,也較難成形。修剪前對盆花生長特性、著花部位要有充分了解,按其生理習性,進行修剪。在當年生枝條上開花的月季、石榴、扶桑、茉莉、金柑、梔子等可行重剪,使其多分枝、開花、掛果。在早春開花的迎春、梅花、杜鵑、碧桃等,它們的花芽是在頭一年的枝條上形成的,初春發芽前不可進行修剪,以免影響開花掛果。應在開花后1~2周內進行修剪,促使萌發新梢,又可形成來年的花枝。修剪要本著留外不留內,留直不留橫的原則。剪去病枯枝、細弱枝、徒長枝、交叉枝、過密枝。剪口處的芽,要留向外側生長的,剪口不能離芽太近,容易造成水分流失,阻止發芽。冬珊瑚、臘梅、石榴等易發枝的花木,若植株基部枝條過少,形成頭重腳輕的,可從主干基部距盆土5~10厘米左右處短截,讓它重發新枝,可養成豐滿樹冠。五針松、茶花、白蘭等不易發枝的花木,不要隨便剪枝。迎春、盆銀花等枝條柔軟牽藤的花木,一般不修剪,只剪除衰老過密的枝條,可將其綁扎,為其支上架子,使枝條分布均勻,通風透光,促進生長。
觀葉植物如何進行修剪
對于株身較大的大型觀葉植物,若經常進行修剪,可促進生長,使之強健美觀。如截頂可以使植株的葉片茂密,株形勻稱,防止徒長;剪去多余側芽,可使植株直立而挺拔。
對于較小型的植物,如冷水花、豆瓣綠、蘆薈等,則要通過修剪才顯得美觀和茂盛,因此,必須在新芽生長開始前,剪去不良的枝條,以保持優美的形狀。
為了減少觀葉植物徒長的枝條,要確定好一定的高度,固要經常對莖或枝的頂芽加以剪除,來抑制生長,使之矮化或叢生。這種方法完全不同于一般室外植物的修剪原則。
“T”式株形:所謂“T”式標準株形,是指葉子只生長在主干頂部,主干其他部位(頂部以下)并無葉子生長,植株形成一種傘狀的生長勢,好似英文字母“T”的形狀。對于某些高大的木本類觀葉植物,修剪成“T”式株形裝飾效果更好,植株會顯得格外挺拔而瀟灑,比如巴西木、百葉絲蘭等。
“T”形修剪的主要目的是,為使植株的主干筆直伸展,待植株長到適合的高度時,就要把主干下部不必要的側枝和葉子剪去,留下頂部的枝葉,然后再把頂部生長過高、雜亂不齊的枝葉剪掉,最后根據確定下來的這個高度,邊生長邊修剪。這樣植株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以后,頂部的枝葉就會越來越繁茂,“T”式標準株形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總之,修剪時首先要確定好“T”形主干的高度,而后再整枝整形。
怎樣修剪才能催花生果
株形美觀、花繁葉茂、碩果累累、應時觀賞是賞花觀果類花卉的特點。這類花卉,除要進行栽培水肥管理外,還要用修剪的方法調節枝葉生長與花果發育的關系,以促進開花結果。首先要考慮到花果數量與葉片的面積,保持適當的比例,以充分進行光合作用,供應足夠的養分,滿足開花結果的需要。特別是觀果植物,更需注意留有足夠的葉片。
賞花觀果類花木因品種不同,開花結果的時間也有所不同,一般早春開花的,花芽大多在頭年生的枝條上形成,因此在入冬休眠期,不宜強修剪,如碧桃、梅花等,只能剪除無花芽的秋梢,但開花后,要做一次整形修剪。
當年開花的花卉,如紫薇、夾竹桃、月季、一品紅、金柑等,應在入冬休眠期進行強修剪,使營養集中,可促進第二年春季多發壯枝。有的花木一般不需要經常修剪,如杜鵑花、山茶花等。為了保持樹形美觀勻稱,也可適當剪除一部分枝條的頂端,而不能強修剪。藤本花卉一般不需要修剪,只需把過老枝、密生枝、病蟲枝,盲芽枝等剪除,保持通風透光。
還有如八仙花一類的花卉,應在入冬時就將其枝葉全部剪掉,使其莖繼續發枝芽,促進孕育花芽,并能使植株整齊茁壯。朱頂紅在秋后可將葉子全部剪掉,入室須放在向陽處,室溫保持在20℃左右,春節前后即可開花。一般如石竹一類的草花,6月開花以后,把地上部分剪掉,秋季還可再開一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