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腦梗塞
腦梗塞現稱腦梗死,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和腦栓塞,約占腦血管病的75%,是腦血管疾病中的最常見病,中醫屬中風范疇。由于腦動脈狹窄或堵塞,局部血流量減少或突然中斷,造成腦動脈供應區的腦組織供血、供氧、供糖減少,繼而可引起繼發性血管內皮損傷,此狀態持續一定時間,可出現該區腦組織壞死或細胞死亡,其比較腦出血,腦梗塞進展稍慢,常在數小時或1~2天達高峰,少數患者病情逐漸進展數天才達高峰?;颊呖梢娪蓄^痛、眩暈、偏癱、失語等癥狀和體征。多無意識障礙,如大面積梗塞或重癥腦干梗塞,可出現昏迷或腦疝,甚至死亡。
根據起病形式及進展速度分型
急性型(完全型) 約占30%,發病急,癥狀和體征在數分鐘(一般不超過6小時)即達高峰。病情多較重,癱瘓較完全,嚴重的可昏迷,甚至形成腦疝而死亡。
亞急性型(進展型) 約占45%,癥狀和體征在數小時至1~3天達高峰。也可長達3~5天達高峰,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腦血栓形成多為此型。
緩慢進展型(慢性進展型) 約占25%,起病2周后癥狀仍逐漸進展。病情呈跳躍式、臺階式進展。
可逆性腦缺血發作 或稱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缺損。局灶性神經缺損的癥狀和體征一般在24~72小時恢復,最長可持續3周,恢復后不留后遺癥。
根據病變嚴重程度及部位分類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是指頸動脈或椎-基底動脈系統一過性供血不足,導致供血區突然出現短暫的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
腔隙性腦梗塞 是指發生于深部腦組織和腦干內直徑在0.2~1.5mm的微梗塞。
分水嶺梗塞 是指發生于腦內較大的動脈供應區之間的腦組織區缺血性壞死,這些區域的腦組織也稱為邊緣帶。
枕葉腦梗塞 是指大腦后動脈枕葉分支阻塞引起。
腦干梗塞 是指椎-基底動脈及其分支狹窄或閉塞引起的供血區——中腦、腦橋或延髓的缺血性壞死、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