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頭痛

頭痛,是臨床上常見的自覺癥狀,可單獨出現,也可出現于多種急慢性疾病之中,如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腦腫瘤、血管神經性頭痛等。

【定穴】太陽、印堂

【取穴】頭部的太陽、印堂。

太陽在顳部,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處;印堂在額部,當兩眉頭之中間。

【簡易取穴】太陽在頭兩側,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后約一個拇指指間關節橫紋的距離的凹陷處,左右各一。

【敷貼手法】熨法。

方1

【組成】黃芩、荊芥、地龍、白芷、川芎各15克,炙甘草75克,柴胡、黃連各50克,羌活30克,薄荷、全蝎、僵蠶、細辛各10克,天麻20克,蘇木25克,蜈蚣2條,赤芍30克。

【用法】

1.上藥共研細末,過篩,蜂蜜煉為膏劑備用。

2.用時用茶水調和,捏作小藥餅。

3.針刺后敷貼于兩太陽穴及印堂穴,紗布覆蓋,膠布固定。

4.每日1次,外敷時有蟲爬感及熱感。

5.每7天為1個療程。

【來源】《中醫外治雜志》,1995年第2期。

方2

【組成】川烏、白附子、生天南星、川芎、細辛、樟腦、冰片各等份。

【用法】上藥研碎為末,過120目篩,使用時取其粉末適量,以蜂蜜調成糊狀,置于直徑約1.5厘米的膠布上,將藥物連同膠布一起貼于兩側的太陽穴,每次敷貼6~8小時,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

【來源】《中醫外治雜志》,2003年第1期。

方3

【組成】全蝎21個,地龍6條,螻蛄3個,五倍子15克,生天南星30克,生半夏30克,白附子30克,木香9克。

【用法】

1.上藥共研細末,加1/2的面粉,用酒調成餅。

2.攤貼太陽穴,用紗布包裹固定。

【來源】《穴位用藥》,人民軍醫出版社,1993年。

注意事項

1.請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本療法,皮膚過敏者慎用本療法。

2.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

3.若敷后出現藥疹、水皰等,則洗去藥物,暫停外敷,或用芒硝30克,白礬30克溶化,紗布浸濕敷。

4.過饑、過飽、極度疲勞、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及孕婦慎用,身體發炎部位慎用。

5.使用上述方中需要熱用的藥包時,注意不要燙傷。

6.敷貼治療期間應保持心情舒暢,忌生氣惱怒。

7.少吃油膩、多脂食品,清淡飲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飲酒。

8.戒煙。

9.平時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病例

王某,男,45歲,2009年11月23日初診,主訴:2日前外出不慎偶感風寒而致頭痛。自服感冒藥及止痛藥效果不明顯,為求中醫治療而來診。現頭痛時作,痛連項背,惡風畏寒,遇風加重,口不渴。查:苔薄白,脈浮。藥物:加味清空膏(黃芩、荊芥、地龍、白芷、川芎各15克,炙甘草75克,柴胡、黃連各50克,羌活30克,薄荷、全蝎、僵蠶、細辛各10克,天麻20克,蘇木25克,蜈蚣2條,赤芍30克)。用法:上藥共研細末,過篩,蜂蜜煉為膏劑備用。用時用茶水調和,捏作小藥餅,針刺后敷貼于雙側太陽穴及印堂穴,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1次,外敷時有蟲爬感及熱感,7天為1個療程。治療4日后頭痛癥狀明顯減輕。9日后頭痛癥狀全部消失。

療程

對于輕癥患者7天內即可痊愈,較重者及纏綿不愈者,一直敷貼至癥狀全部消失。

還可以這樣做

[家用食療方]

白蘿卜300克,海帶100克。將海帶洗凈,用溫水浸泡5小時以上,連同浸泡的水一起裝入砂鍋內,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煨燉,將蘿卜切片,待海帶煮沸后下入砂鍋同煮,直至爛熟。空腹將海帶蘿卜湯一起服下,可當菜吃,連服數月,療效顯著。本方健脾化痰,除濁解膩,適用于痰濕頭痛。

[家用小偏方]

荊芥、防風、羌活、川芎、細辛各6克,白芷9克。水煎服,1日1劑,分服。本方疏風清熱,可用以治療外感風熱之頭痛。

醫囑

1.對器質性病變引起的頭痛,應同時注意原發病的治療,以免貽誤病情。

2.部分患者由于頭痛反復發作,遷延不愈,故易產生消極、悲觀、焦慮、恐懼情緒。在治療的同時,應給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勵。

3.平時應注意飲食規律,宜清淡、半流質、宜消化、不涼不熱的食物,忌食刺激食物。

4.保持情緒樂觀和心念穩定,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勞過逸。

5.注意氣候變化,尤其突然轉寒時,注意增添衣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州市| 沙河市| 陆河县| 玉环县| 西平县| 竹山县| 潮州市| 衡山县| 嘉祥县| 通化县| 穆棱市| 九台市| 威宁| 兴义市| 驻马店市| 丰顺县| 扬中市| 吕梁市| 乌苏市| 麻江县| 林口县| 武穴市| 拉孜县| 宁陵县| 菏泽市| 金塔县| 海门市| 余庆县| 璧山县| 武汉市| 南岸区| 密山市| 开江县| 湘潭县| 山丹县| 颍上县| 定南县| 木兰县| 全椒县| 松溪县| 徐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