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萬里嶗山雙花仙(2)
- 神跡仙蹤的故事(世界經典神話故事全集)
- 周治主編
- 3399字
- 2015-04-18 14:34:46
楊生是個實誠小伙子,左想右想,還是留了下來。只要他渴,燎壺就錚錚地響;只要他餓,蒸籠里便冒起熱氣來。他等了一天,又等了一天,整整地等了一個月。他來的時候是三月初,現在是四月初了。這一天,楊生正在院子里澆花,忽然聽到大門吱呀一聲,他的心里像是一塊石頭落了地。可等得房主回來了!他急忙轉身向外看,嘿!進來的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大閨女。閨女粉丹丹的臉面,紅艷艷的嘴唇,俊的呀,天上難找,地下難尋。楊生紅著臉說道:“大姐姐,我吃了你家的飯,喝了你家的茶,你家的大爺大娘,在什么地方,請你領我去見見他們吧!”閨女笑得彎了腰,笑完,才說:“這個家,就是我住著啊。”楊生還是信不過去,又問:“你那哥哥兄弟呢?”閨女又笑得前仰后合,過了老一陣,才應道:“我就是孤身一人呀,我也知道你來了一月整了,天也熱了,日頭也毒了,有話咱到屋里慢慢地說。”楊生臉更紅了,想也不想地說:“大姐姐,我也打攪你這多日子了,今天我想動身回去。”閨女忽然不笑了,低下頭說道:“楊生啊,你就是中上個狀元,也不過有錢有勢,黑了心。咱倆在這里住著,我種花你插柳,叫咱這萬里嶗山鋪花蓋樹,還不強于你做官為宦的禍害人。”楊生一想,閨女說得真對,滿心想在這里留下,又覺得不好張口。閨女笑了一聲,把手中的花剪遞給了他,手拉手地進大廳去了。
楊生和閨女成了夫妻,你親我愛的,好得和那鴛鴦一樣,兩個人在月亮底下澆花,兩個人在云彩里面種樹。說快真快,不知不覺地到了來年春天。這一天,閨女忽然眼淚汪汪地說:“楊生啊,咱們夫妻一場,明天就要分離了。”楊生驚奇地說道:“咱們兩個又沒吵句嘴,又沒紅過臉,你怎么能說出這樣生分話?”閨女聽了楊生的話更是眼淚撲拉拉下。她說:“楊生啊!今天實話對你說吧,我是牡丹花仙,日曬月照地活了五百多年,明天就來了大難。”楊生安慰她說:“你不要胡思亂想的,咱這里是深山陡澗,還會有什么災難啊?”閨女說道:“你是不知道啊,明天京里狀元老爺要來游山。轎前三千人馬,轎后三千人馬,遇水逼著莊戶人搭橋,遇山逼著莊戶人開路,他是一定能來到咱這地方。他要是看到了我的真身,非把它刨出帶走不可,那時候我也不能留在這里了。楊生啊,這是硬硬地拆散了咱們夫妻,活活地要了我的命!”牡丹花仙說完,又哭了起來。楊生也急了,他說:“活著咱倆是夫妻,死了咱倆也在一起,只要有我這一口氣,就不能叫他把你的真身搶走。”牡丹花仙更是鋼刀割心一樣痛,是呀!自己死了倒不要緊,可不能叫他受連累呀!她千思萬想,只有一個辦法。她開口說:“楊生啊,你也不用著急,只要聽我的話,就是皇帝來,也拆散不了咱夫妻。”
楊生坐在妻子身邊,聽她把怎么對付狀元老爺,怎么才能夫妻團圓,一五一十講完了。
這一夜可真短,怕天亮,天又亮了。大清早上,牡丹花仙滿臉是淚地對楊生說:“楊生啊,我要走了,你千萬記住我的話啊。”楊生也掉下了淚,他拉著牡丹花仙的手,走出了大廳,穿過了院了,到了西南上一個角門旁邊,牡丹花仙推開了單扇小門,和楊生走了進去。
原來這角門里面也是個花園,兩面是山,一面是海,黃鶯白鷺一群一群的,金魚銀魚在水里游。花開千色,草有萬群,千俊萬俊都俊不過花園中間的一棵大牡丹。這牡丹,千枝萬葉,托出了一個花朵,開得有那笸籮口大。真是雪白玉亮,閃閃發光。
牡丹花仙指著這棵白牡丹說到:“楊生啊,這就是我的真身,我千不盼,萬不盼,只盼著七七四十九年以后再見到你的面。”牡丹花仙說完,衣帶飄飄,眨眼工夫,已經站在花心上了,她又回頭望著楊生,嘆了口氣,掉了兩滴淚,花朵一擺,便不見了。
楊生愣了一愣,撲到牡丹跟前連聲叫道:“牡丹花仙啊!牡丹花仙啊!”叫著,叫著,眼淚落到了花瓣上,可是牡丹不會說話,只見它綠葉搖擺,花瓣顫抖。楊生更加難過了,他說:“牡丹花仙呀,你放心吧!我楊生一定照你的話做。”
半頭午的時候,狀元老爺真的過河來了,轎前三千人馬,轎后三千人馬,草踩枯了,花踏爛了,魚蝦躲進了水底,雀鳥到處飛。
楊生走到了大門外面,一群兵將,手拿大刀長矛把他圍了起來,吆三喝四地喊:“你是什么人?”“快些滾開!”楊生手搖素白小扇,不慌不忙地說:“吆喝什么,我早知道是狀元來了。”兵將聽了,你看我,我看你的,都尋思楊生是個神仙,要不,他怎么知道狀元來了呢。
兵呀將呀的,不敢再趕楊生走了。他們走進了大門,又走進了二門,在大廳上擺上酒席。不多一時,狀元老爺的八抬大轎進了大門,又進了二門,直到大廳前才落下了轎。狀元老爺搖搖擺擺進了大廳,面朝正南在當中間坐下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狀元老爺開口說道:“外面有什么名花好草,給我報來。”一個官連忙跪下說道:“老爺,那邊花園里有一棵白牡丹,花頭比那黃羅傘還大,葉子比那綠玉還亮,我敢說天底下再也找不出那么俊的花了。”狀元老爺立刻一聲吩咐:“是好花,就把它刨出帶走。”狀元說的話,楊生在外聽得清清楚楚,他也不顧那些把門的兵將,幾步就跳出了大廳,照牡丹花仙教他的話,說道:“狀元老爺,那棵白牡丹是我親手栽的,別人去刨,不知深和淺,刨出來也栽不活,還是我給你刨出來吧。”
狀元老爺本來打算發火,一聽楊生說得很對,才點頭答應了。
楊生來到了花園里,一見那棵白牡丹,不覺又落下眼淚。狀元老爺生氣地說道:“要你棵花,又不是要你的命,你是哭什么呢!”楊生連忙說道:“老爺呀,我是小時候生痧子風流了眼,見風就要淌淚呀。”狀元老爺信以為真,也就不追問了。
楊生刨一镢,掉兩眼淚,刨一镢,掉兩眼淚,刨著牡丹花的根,活像刨著自己的心,眼看著小根都刨出來了,中間那條大根,楊生卻把它悄悄刨斷,留在了地里,嘴里不說,心里恨道:“你就是錢柱北斗,人馬滿山,也別想這棵牡丹花能活在你的花園里。”
楊生好容易盼著狀元老爺起程走了。他依著牡丹花仙的話,忙把那條斷根理好。又跑回了大廳,拿來米湯澆在上面。他四下望望,東也是花,西也是花,只缺少那棵牡丹花,他傷心地說道:“牡丹花仙呀,我守著這堆土,就當和你在一塊了。”
從這天起,楊生每天按時把米湯澆在上面。白天他種花回來,先到這里看看;晚上上床睡覺前也先到這里站會兒。夏天,他給這花遮上蔭涼;冬天,他給這花根蓋上軟草。他掐著指算,扳著指頭數,幾時才過完這七七四十九年,幾時才能見著她的面啊?
楊生好歹總算盼到那一天了。他水也顧不上喝,飯也忘記了吃,從清早起就在花園里守著,不轉眼珠地望著那有花根的地方。一個時辰過去了,又一個時辰過去了,還是不見什么動靜。楊生抬頭看看,天晴日暖,風平浪靜,連點兆頭也沒有。
到了正晌午時,忽然間,地冒熱氣,天熱得像火,噗地一聲,一根桶粗的牡丹芽子冒了出來,嗖嗖地一會兒工夫就長了七八尺高,頂頭開了一朵雪白的牡丹花,牡丹花仙從花頭上跳下來了。
人家都說,人喜的大了也會掉淚,楊生笑著笑著,止不住地掉了眼淚。
兩個人又和從前一樣,手拉手地進了大廳,面對面地吃了午飯,你不離我,我不離你。
第二天早晨,牡丹花仙照著鏡子梳頭,楊生也站在身邊,一抬眼看到了鏡子里有一個大老頭子,不覺吃了一驚,對牡丹花仙說:“這是誰呀!”牡丹花仙笑瞇瞇地應道:“是你呀!”楊生才忽然明白了,自己這些年來,只一心想著牡丹花仙,忘了自己的年紀了!算起來已經六十多歲的人了,還能不老嗎!
楊生看著牡丹花仙,還是那樣粉丹丹的臉皮,紅艷艷的嘴唇,還是那么十七八歲的年紀。想到自己滿臉皺紋,白發蒼蒼,他心里一沉,說道:“牡丹花仙啊,今天我想回家去。牡丹花仙早已知道了他的心思,她不慌不忙地梳完了頭,拿了鏡子領著楊生進了花園,背過身子,咬破了指頭鮮紅的血,瀝瀝拉拉地往下滴著,楊生又著急又心疼,慌得不知怎樣才好。正在這時,滴上血的地方,冒出了一縷紅霧,圍著楊生轉了一圈,楊生不見了,紅霧也到了半空,立時變成一片紅云,閃一亮,雷一響,大雨嘩嘩地下起來了。
雨過以后,地上凸出了一個土堆,眨眼的工夫,堆上也凸出了一棵牡丹芽子,一長就長了一丈高,頂心開了一朵大黃花。楊生在牡丹花上,翻身坐了起來,口里說道:“好睡,好睡,我怎么睡在這里?”
楊生心里憂愁,怎么才能下來,誰知道身子比樹葉還輕,飄飄搖搖地一點響聲沒有,便落到了地上。牡丹花仙把鏡子遞給了他,楊生一照,又一覺大吃一驚,鏡子里是一個年輕小伙子,眉黑眼亮,十分俊秀。
故事到這里算是完了,如果誰要問的話,我還知道那牡丹花仙和楊生世世輩輩都是那樣年輕輕的,世世輩輩都是那么俊秀好看,他們歡歡樂樂地在深山里栽花種樹,那萬里嶗山,也真的花開山紅,綠樹成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