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張三免死
- 百姓閑聊的故事(世界經典民間故事全集)
- 周治主編
- 2537字
- 2015-04-18 14:25:56
傳說劉邦打敗項羽,統治天下之后,就出榜廣召天下能工巧匠,在京城營造皇城、宮殿。消息很快傳到老家沛縣,有個巧木匠張三也想報名應召。可是他的老娘咋也不愿意讓這個“獨苗”離開自己。
娘兒倆商量了幾次,意見始終不一致。那天晚上,吃著飯娘倆又商議開了。張三說:“娘,這修城蓋殿,也是百年不遇的大事,再說京城是通都大邑,真要干上幾年,咱又能開眼界長見識,又能跟著名家學藝,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您咋老不讓去呢?”娘說:“孩子,凡事你就別想得那么順當!娘不讓你去自有娘的道理。你爹下世早,留下咱娘倆一老守著一小,娘最擔心的,還是那皇家的活干不得。你年輕,哪知世事的艱難?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兇險大著哩!自古皇帝有幾個好的?一個個翻臉無情,六親不認!你聽那孟姜女哭得多苦!秦始皇修長城,修完長城拿人家民夫填了餡啦。給祖宗修陵墓,怕走漏消息,修完后把幾百工匠封進墓里陪葬了!瞧瞧這都是什么德性啊!”張三一聽就笑了:“娘,小心是應該的。可修城蓋殿,工匠夫役成千上萬,哪有那么巧,倒霉事就落到咱頭上了?再說,漢高祖跟咱同縣,‘親不親,家鄉人’,即使出點事,也還得高看咱一眼哩。”說了一個晚上,娘到底還是沒同意。
眼看著離限期越來越近,沒法子,只得把師傅拉了來幫著說情,娘才算點了頭。娘說:“既是老哥帶著他,我也就放心了,可打明兒離了家就得讓他裝啞巴。”
張三問:“為嘛?”娘說:“自古以來就是‘禍從口出’。跟著師傅只準你大口吃飯,小心干活,別的事,一概裝聾作啞!”老師傅聽了,雖覺得又好氣又好笑,還是滿口應承下來。”
師徒倆進京后,師傅就給他報了個名:
張啞巴。張三笑瞇瞇的圓臉一下子成了長臉啦,整天不吭不響,悶頭干活。有時晚上見人家說說笑笑,實在眼饞,一陣子急起來,就生娘的氣。
俗話說“怕鬼招魔障”。怕事怕事,那事真就落到頭上來了。
那天傍晚,收罷工大伙都走了,張三在大殿里的西南角上,油漆內檐板,還有點尾工。張三一心趕活,不知不覺,外邊太陽就快落山了。
這時,從殿的外邊,輕手輕腳地走進一個人
來。這個人,個頭不高,身穿便服,背著手,在殿里閑情散步。這人是誰?不是別人,正是當朝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這兩天,聽說主殿快要竣工,心里憋不住老想來觀看觀看。此刻飯后無事,從后宮一溜漫步就走到這兒來了。
漢高祖在殿里從前到后走了一趟,只見殿宇高大,氣勢雄偉,處處龍飛鳳舞,滿眼金碧輝煌,果然富貴還是帝王家,心里暗暗思忖:也罷了,這天下算沒白打。
他不由一陣心花怒放,頓時來了興致,右腿沖上凌空一踢,右手“呱嘰”就是一掌!拇指在胸前一豎,搖頭晃腦,似唱非唱,似念非念:“嘿嘿!沒想到亭長出身的劉三兒,竟也有今……天!”只見他單腿著地,滴溜溜轉了個圈兒,順勢朝下又來了個騎馬蹲襠,把他當亭長愛玩的那套浪蕩玩意兒又抖出來了。只見他嘴角高挑,雙眼仰視,眼珠子白多黑少,模樣十分滑稽!
漢高祖這么朝上一翻眼不要緊,不好,大殿西南角上,像有個黑影輕輕蠕動。他暗自吃了一驚,急忙收了架子,緊走幾步,借蟠龍金柱隱著身子,歪頭朝上瞅瞅,天哪!不是別的,是一個小工匠正悶聲不響朝封檐板上描油彩。
等看清了,認準了,漢高祖的涼汗也下來了。心想,剛才那陣子表演,連唱帶做,怪模怪樣,丑態百出,連自家小名兒都說出來了,還不全讓這小子聽了去看了去?這要出去一張揚,我堂堂皇帝豈不成了痞子無賴了?他心里盤算:咋著說這事也不能讓走漏出去。還好,眼下還只有他一個人知道,事不宜遲,要想保住皇家尊嚴,就得取他性命!
主意一定,他就故作驚慌,一面高叫:“拿刺客!拿刺客!”一面磕磕絆絆,奔出殿來,兩腿一軟,撲倒在地!
親隨近侍們一聽知道有變,立時舍命狂奔過來救駕搶功。倉促間,沒有坐處,一個太監匍匐在地,拱起背,扶起圣上坐下壓驚。漢高祖臉色慘白,冷汗涔涔,手朝殿里亂指。眾武士一見圣駕驚成這等模樣,一個個如狼似虎般撲進殿里,揪出了張三。內中一位貼身常侍一見此人手提五色漆筒,滿身油灰,就回身親自勘查一陣封檐板,知道圣上可能是看岔了眼,趕忙倒身下跪:“啟奏我主,此人并非刺客,乃是一名工匠,因在上面趕活,不知圣駕降臨,未及回避。”
漢高祖龍目微啟,仔細一瞧,可不是嘛,這
個手提漆筒,油膩滿身,眉目善良,面貌忠厚,并無半點兇惡模樣。可他龍目一閉,立時喝斥道:“奴才!既是工匠,那……那他左手暗藏利刃,意欲何為?”常侍轉臉一看,忙奪下跪稟道:“圣上寬心,這不是刀,是一塊小小的刮灰板,牛角制成,乃漆匠必需之物。”話沒落音,漢高祖大發雷霆,厲聲喝斥道:“無知的蠢才!為何他的內情,你件件皆知?”這位常侍琢磨話音,知道圣上定要處死此人,登時明白過來,爬起來一聲斷喝:“伺機謀刺圣駕,罪該萬死,立時推出斬首!”
直到這一步,張三才算明白過來。原來劉三兒就是漢高祖。他這是怕丑事外揚,殺了我好滅口哇!
心一橫,啥也不怕了,一見眾武士要來捉拿他,兩眼一瞇,掄著油漆筒就玩起磨盤車輪轉來了!一邊轉一邊朝封檐板上指:“啊吧吧吧!啊吧吧吧!”
眾武士沒料到會是個啞巴。張三這么一陣傻叫,又瞇著眼把筒里五色油漆一個勁兒胡潑亂灑,一圈人躲躲閃閃誰也不敢上前。
這么一陣傻叫,可把常侍氣壞了,卷袖子捋胳膊,抽出隨身寶劍就要親自動手。
可漢高祖聽了這陣傻叫,臉也不黃了,汗也不淌了,頭也不暈了,眼也睜開了。嘴上沒說,他心里有數:啞巴是有耳聽不見,有話說不出!見常侍手持寶劍,步步進逼,不由喝了一聲:“住手,無用的蠢才!他不過是鄉下草木之人不懂皇家規矩而已。雖然不知回避,驚了圣駕,念他為皇家百年盛典、萬世基業不辭勞苦,理應不計小節。休要加罪于他!”說罷,站起身想了想又說:“雖是不應計較無知小民,只是天子腳下,通都大邑,留用殘缺之人,言語不通,一來諸多不便,二來也有傷大雅。今日天晚,明天就把他遣送回鄉去吧!”
張三一聽,只氣得滿心竄火!喉嚨鼓多粗也沒法說,兩個眼睜得比銅鈴還大。
眾人只當這小啞巴又是任啥不懂,上來兩人強按著脖子,給漢高祖叩頭謝了不斬之恩!
第二天一大早,張三就背起行李卷,被迫離開了京城。
過了不多久,這件事情可就在京城
里頭流傳開了。聽的人,都夸當今圣上實在是難得的寬厚仁慈的君主,真真是光明磊落,皇恩浩蕩!但在劉邦的老家沛縣,人們都明白了事情的真相,知道劉邦實際上是一個心胸狹窄、死要面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