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導讀
- 魯濱遜漂流記(語文新課標課外必讀)
- 蕭楓主編
- 990字
- 2015-04-15 17:18:49
丹尼爾·笛福(1660——1731),英國小說家,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小說之父”。他是一個現代主義作者。丹尼爾·笛福出生于倫敦。父親營屠宰業,信奉不同于國教的長老會。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稱笛福。
他受過中等教育,但沒有受過大學古典文學教育。他一直保持不同于國教信仰的立場,政治上傾向于輝格黨。他在學習當牧師多年后,才發覺自己并不適合宗教生活,因此轉而選擇了經商。他廣泛游歷,經商也很成功。在此期間,他成了家,開始了養家糊口的生活。
1692年,他的生意失敗了,32歲的笛福負債累累,同時還要養活妻子和6個孩子。由于對政治一直有較濃厚的興趣,他開始為報社撰寫政論文章來謀生。因為這些文章經常抨擊國王和執政黨,結果,笛福數次入獄,在監獄里呆了不少年。由于政論文章只能給他惹麻煩并增加債務,笛福只好轉向小說創作。
1719年,年近60歲的笛福發表了第一部小說,后來該小說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冒險小說之一——《魯濱遜漂流記》。250多年后的今天,這部小說仍然膾炙人口。《魯濱遜漂流記》給笛福帶來了巨大成功并幫他還清了部分債務。1731年,丹尼爾·笛福去世,終年71歲。
《魯濱遜漂流記》是一部流傳很廣、影響很大的文學名著,它表現了強烈的資產階級進取精神和啟蒙意識。魯濱遜渴望冒險,不甘平庸的生活,是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代表人物。他淪落荒島后,遇到了諸多似乎難以克服的困難,但他以堅強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決心,逐一解決了居住、食物、工具等方面的問題,過上了舒適的生活。
他十分樂觀,充滿了斗志,體現了自我奮斗的精神,他的創造性勞動及成果也體現了人類智慧的無窮魅力。魯濱遜是富有開拓和進取精神的資產階級英雄,也是充滿征服欲和開疆拓土野心的殖民代表。他在島上一站穩腳跟便在海邊豎起了登岸標記,在后文敘述的他與星期五的關系中,魯濱遜的殖民主義者形象更加明顯。所以,《魯濱遜漂流記》是資本主義奮斗精神的頌歌,也是企圖使殖民主義合法化的敘事。
這部作品語言平實,敘事精確。本書敘述了魯濱遜憑借一己之力在荒島上安家的經過,看似十分困難,甚至不可能,但作者把魯濱遜選址造屋的過程以精確具體的細節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具有強烈的真實感,十分可信,使我們覺得,如果我們處在魯濱遜的位置似乎也會這樣做。
由于《魯濱遜漂流記》的杰出文學成就,后人把笛福稱為“英國小說之父”,并把該書看作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