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賊心虛”指出了“為盜者”一個致命弱點,說明一個人只要做了見不得人的事,總是不能夠理直氣壯。
此典出自《夢溪筆談·權智》。
樞密直學士陳述古任建州城知縣時,有人丟了東西,后來抓到了一些人,但卻弄不清哪個人是真正的盜賊。于是陳述古騙他們說:
“某某廟里有一口鐘,能辨認盜賊,特別靈驗。”他派人把那口鐘抬到官署后閣,祭祀起來,把這一群囚犯帶到鐘前,對他們說:“沒有偷東西的人,摸這口鐘,它不響,偷了東西的人一摸它,鐘就會發出聲響。”述古親自率領他的同僚,在鐘前很恭敬地祈禱。祭祀完畢后,用帳子把鐘圍起來,并暗地里派人把墨汁涂在鐘上,過了很久,鐘涂好以后,帶領被捕的犯人一個個讓他們把手伸進帷帳里去摸鐘,出來就查看他們的手,發現都有墨汁,只有一個人的手上沒有墨汁。述古對這個人進行審訊,于是他才承認自己是盜賊。原來這個人是害怕鐘響,沒敢去摸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