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諾羅敦·西哈努克:柬埔寨的民族和解之父
- 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啟示錄)
- 畢尚 風華主編
- 3979字
- 2015-04-09 09:22:18
諾羅敦·西哈努克1922年10月31日生于金邊,系諾羅敦和西索瓦兩大王族的后裔,已故諾羅敦·蘇拉瑪里特國王和哥沙曼·尼亞里麗王后之子。
他早年曾就讀于越南西貢(今胡志明市)和法國巴黎,1941年4月被王位委員會推選為國王。1946年至1948年,他在法國索繆爾騎兵軍事技術及裝甲兵學院接受高等教育。1952年至1953年,他以柬埔寨國王身份向法國提出獨立要求,并于1953年11月9日使柬埔寨獲得完全獨立。
1955年4月,西哈努克將王位讓與其父蘇拉瑪里特后,開始組建“人民社會同盟”,并親自擔任該聯盟主席至1970年。
1955年4月,他代表柬埔寨出席萬隆亞非會議,并宣告柬埔寨為中立國。
1955年至1957年,他3次出任柬埔寨首相兼外交大臣,并于1956年2月至9月任柬埔寨王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
1956年,他與南斯拉夫總統鐵托、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總統納賽爾、印尼總統蘇加諾和印度總理尼赫魯共同簽署了不結盟運動宣言,成為不結盟運動的締造者之一。1958年7月,他再次出任柬埔寨首相。
1960年其父逝世后,西哈努克宣誓就任國家元首。
20世紀70年代,柬埔寨發生了歷史性的悲劇。1970年3月,美國擴大侵略越南戰爭,鼓勵柬埔寨內閣首相朗諾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國家元首西哈努克,建立親美叛國的反動政權。在這種情形下,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親切接待了流亡到北京的西哈努克親王,同意他及其家屬長期留住北京。
在此期間,柬埔寨人民革命黨總書記波爾布特也秘密來華訪問。由于各種原因,他沒能同西哈努克會面。周總理在會見波爾布特時表示,柬埔寨共產黨應從國家前途出發,共同反對敵人,實現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回國后,波爾布特馬上召開中央會議,并以人民革命黨的名義向西哈努克發來信函,表示愿同柬埔寨各派組織進行合作。
在中國的力促下,越南、老撾、柬埔寨的最高領導于1970年4月24日在廣州舉行印支三國四方首腦會議。我和外交部副部長韓念龍先期到達廣州做準備,把會議地點確定在珠江畔的珠島賓館。參加會議的有越南總理范文同、南越民族解放陣線主席阮友壽、老撾愛國戰線主席蘇發努馮、柬埔寨民族統一陣線主席西哈努克、柬民族團結政府首相賓努。
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乘專機來到廣州,同三國四方領導人進行了重要會談。他提出五項建議:揭露美國擴大侵略越南的陰謀;印支三國人民要團結一致,爭取獨立和平,譴責朗諾進行政變,支持西哈努克為首的政權;印支三國要相互尊重,加強團結,和睦相處;呼吁東南亞和世界各國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三國領導人紛紛發言,支持周總理的主張,最后他們達成了《印支三國聯合聲明》。當晚,周總理在為他們舉辦的宴會上說,七億中國人民是印支三國人民的堅強后盾,遼闊的中國領土也是印支三國的可靠后方!
會議結束后,西哈努克回到北京。那天正逢五一節,毛澤東主席在人民大會堂同西哈努克進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親切交談。西哈努克詳細介紹了三國四方首腦會議的成績,并真誠地表達了對中國政府的感激之情。毛主席說:“您不要這樣說,我們歡迎你們常住北京,支持你們努力工作,盡可能協助你們的救國事業。我喜歡您的講話,內容坦率,思想真誠,您好像有共產黨黨員的資格!”西哈努克哈哈大笑地說道:“毛主席!我真的不是共產黨員,也不具備加入共產黨的資格。為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我可以同國內共產黨聯合,共同抗擊外國侵略!”
西哈努克提出建立民族統一陣線和聯合政府的方針,得到中國、越南、老撾等國的支持。柬國內各派也十分贊賞,一些重要人物和流亡國外的人士紛紛來到北京。
1970年5月4日,西哈努克在北京釣魚臺賓館舉行了第一次全體會議。經過多次討論,通過了民族統一陣線的政治綱領,推舉西哈努克擔任陣線主席。隨后,民族統一陣線舉行會議,決定成立民族團結政府,推舉西哈努克繼任國家主席,賓努為內閣首相,喬森潘為副首相兼國防部長,通過了12位內閣成員。為了避免外國媒體指責他們是流亡政府,會議決定將團結政府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設立在中國北京,負責外交事務,爭取外國支援,配合國內的政治和軍事戰略;另一部分設在柬國內解放區,負責國內的戰略和軍事斗爭。
柬埔寨在北京成立統一陣線和團結政府后,周總理指示外交部給他們選擇一處辦公地點。最后選擇了位于海淀區的友誼賓館。當年7月,民柬團結政府搬進友誼賓館,柬埔寨國旗在門前高高升起。在為此舉行的儀式上,西哈努克激動地說:“我衷心感謝周總理為我們政府安排了辦公樓,這是民柬政府的大廈,面積很大,莊重豪華,比我們金邊政府的辦公樓還大,我們政府在此工作必然順利。”周總理表示:中國大力支持柬埔寨在北京成立團結政府,并決定每年向他們提供500萬元人民幣的捐款,并提供警衛人員和汽車隊。
西哈努克及其家屬流亡中國以來一直住在釣魚臺賓館五號樓。但是,當時中國正進行文化大革命,“四人幫”也在釣魚臺常住,警察密布,戒備森嚴,使外賓有所不便。為此,周總理要求外交部給他們選擇一個新住址。幾年前西哈努克訪華時,曾住在東交民巷15號賓館,那是清朝法國駐北京的公使館。
1970年12月,東交民巷15號修繕一新,西哈努克和夫人等從釣魚臺搬遷到此處。外交部還在東面一座小樓上成立了接待處,協助西哈努克工作。
西哈努克和家人搬進東交民巷后,周總理和夫人到此親臨看望。他向西哈努克表示,這里居住條件不錯,是獨門獨院,建議將此院改名為“柬埔寨元首府”。幾天之后,一位西方記者到此賓館采訪西哈努克。記者問:“您是柬埔寨親王,又是佛教人物,您在中國成立了流亡政府,您也想充當中國的傀儡嗎?”西哈努克激動地怒斥那位記者:“你胡說八道!我絕不是中國的俘虜,更不是中國的傀儡。我在中國長期留住的原因是,中國支持我們反抗美國侵略,給了我們很大幫助。另一原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和周恩來總理是我們尊重的好朋友!”
柬埔寨民族團結政府成立后,為支持他們的和平解放,中國政府同民柬團結政府每年都簽署無償軍事援助的協議。當時,由于柬埔寨偽軍控制著交通要道,中方運輸武器準備的惟一通道就是著名的“胡志明小道”。這條道路從越南北方經過老撾南部進入柬埔寨東北部地區,全長1200多公里。周總理得知此項工程,便派方毅赴越南考察。經過多次踏訪和會談,中越雙方達成協議。周總理決定,中方要同越方全面合作,進一步改建和擴建“胡志明小道”。隨著道路的開通,車輛運輸時間從半個月縮減到五天,中國政府派軍事人員把武器裝備和援助資金運送到柬埔寨。最初運輸車輛只有幾十部,后來猛增到1974年的1500輛,幾年里中國援助柬埔寨的物資總金額達到幾億元人民幣。1973年2月至4月,西哈努克曾從北京經過越南河內,經過這條“胡志明小道”回國。
1974年4月17日,民族統一陣線在柬埔寨取得全面勝利后,他就任民主柬埔寨國家主席。1976年4月,他辭去國家主席職務。
1975年4月17日,朗諾偽政權被打敗,首都金邊獲得了徹底解放。
1975年8月,波爾布特派喬森潘到北京迎接西哈努克元首回歸祖國。
毛主席和周總理囑咐當時的黨政主要負責人鄧小平、葉劍英為西哈努克及其家人送行。西哈努克十分感謝地說:“中國給我們大量的、慷慨的、兄弟般的、無條件的、多形式的支援,使我們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我相信,今后中國仍然是我們柬埔寨的頭等支持者!”在回國前夕,他特意寫了一首歌曲《我親愛的第二祖國》,歌詞中寫道:“啊!光榮偉大的中國,我向你致敬,我衷心熱愛你,把你當作我的第二祖國!”
1981年3月,他成立爭取柬埔寨獨立、中立、和平與合作民族團結陣線,并親自擔任主席至1989年8月27日。
1982年7月9日,他就任民主柬埔寨(1990年2月3日改名為柬埔寨)主席。1991年7月17日,他被推舉為柬埔寨全國最高委員會主席。同年10月23日,他率柬埔寨全國最高委員會全體成員出席巴黎會議,并簽署了“關于全面政治解決柬埔寨沖突的協定”。11月14日返回金邊后,他被柬埔寨四方一致擁戴為國家元首。
1993年6月14日,柬制憲會議通過決議,完全恢復西哈努克親王在1970年3月18日違憲政變前的一切權力和地位,并授予他國家元首的所有權力。同年9月24日,柬埔寨頒布新憲法,恢復君主立憲制。同日,王位委員會一致選舉西哈努克為國王、終身國家元首。2004年10月6日,西哈努克國王發表告同胞書,宣布由于健康等原因決定退位。
西哈努克國王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長期致力于中柬友好事業,并多次訪問中國。他曾先后創作了《懷念中國》、《萬歲,人民中國;萬歲,主席毛澤東》和《啊,中國,我親愛的第二祖國》等贊頌中柬友好的歌曲。他也曾多次慷慨解囊,向中國遭受自然災害的地區捐款。
1999年4月30日,應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的邀請,西哈努克國王在莫尼列王后的陪同下到中國昆明出席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
西哈努克1952年4月與諾羅敦·莫尼列·西哈努克結婚。他們生育了諾羅敦·西哈莫尼國王和諾羅敦·諾林達拉邦王子。
充滿傳奇色彩、先后兩度登上王位的西哈努克盡管年事已高,而且患有多種疾病,但目前的健康狀況依然良好。家事、國事、天下事,西哈努克仍事事關心,時常通過宮廷月報和網站對有關國計民生的事情發表意見。在柬國內各政治派別之間明爭暗斗出現危機時,也都是西哈努克及時出面調解,打破僵局,并因此被柬埔寨國內譽為“民族和解之父”。
2002年11月,東盟“10+3”首腦會議在金邊舉行。熱情好客的國王在會議之余在王宮設盛宴招待來訪的各國首腦。那一晚的王宮燈火通明,充滿了歡歌笑語。西哈努克在舞會上特邀兩位女元首——梅加瓦蒂和阿羅約跳起了華爾茲。他舞姿翩翩,舞步輕盈,震驚四座。晚會持續了4個多小時,國王除了微笑著熱情招待來賓,還即興演唱了十幾首自己作詞作曲的歌曲,博得滿堂喝彩。云升首相說,“這次東盟首腦會議如此圓滿,尊敬的國王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