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神秘失蹤的原子彈
- 失蹤之謎百科(科學探索百科)
- 竭寶峰主編
- 1758字
- 2015-04-15 16:40:19
1945年8月9日,對于日本的長崎來說,這是一個和8月6日的廣島一樣的黑色的日子。但是對于美蘇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核對抗來說,8月9日這一天充滿了難解之謎。人們一直試圖弄明白,這一天在日本的長崎,美國是投下了一顆原子彈呢?還是兩顆?
如果是兩顆,那么第二顆原子彈到哪里去了?
隨著時光的流逝,美國原子彈研究的秘密逐步被世人所了解。最有權威性的材料,莫過于美國原子彈研制和生產的組織者,美國退役陸軍中將格羅夫斯的回憶錄。
1945年7月24日,格羅夫斯在給馬歇爾的報告中,就提出了對日本的4個原子彈轟炸目標,它們是廣島、長崎、小他和新野。
到7月底,確定了其中的3個目標。格羅夫斯在他的回憶錄中明確寫道:“廣島是第一目標,小他兵工廠和小倉是第二目標,長崎是第三目標。”
為此美國從一開始就準備了3顆原子彈。為投擲這3顆原子彈,509飛行大隊準備了7架飛機。
在轟炸廣島之后,美國積極進行了轟炸另外兩個目標的準備工作,可以肯定,美國在對小他和長崎的轟炸之前,運到提尼安空軍基地的是兩顆原子彈。
8月9日凌晨3時49分,美國提尼安空軍基地兩架B-29轟炸機和兩架偵察機起飛。兩架轟炸機向小倉飛去。到達小倉上空時,天空中陰云翻滾,煙霧濃密,用肉眼根本看不見目標。機長威內斯駕駛飛機,從小倉上空一連3次飛過,用了45分鐘,還是沒有找到目標,惡劣的天氣挽救了這個城市成千上萬的生命。
飛機只好飛向第二目標長崎,長崎上空同樣是云霧重重。但是這一次飛機是不可能帶著核彈返回的,于是臨時決定采用雷達轟炸,當飛機做好了投彈準備的時候,空中云霧突然散開了,天空中出現了一個清楚的大洞,轟炸員比漢透過這個大洞,看到了峪中的一條條道路,于是果斷地把核彈投了下去……
事后美國戰略轟炸統計局估計,約有35萬人死亡,6萬人受傷。
對于這次轟炸,美國方面一直保持沉默,沒有做過任何說明和解釋,只有格羅夫斯在事后聽到傷亡人數時說:“這個數字比我們原來估計的要少得多。”美國方面原來估計的數字,是兩顆原子彈同時爆炸的死亡數字,而事實上只爆炸了1顆。
美國在長崎投下的是兩顆原子彈,當時日本長崎的防空報告,準確地記錄下了這一情況。
日本長崎知事致防空總部長官,九州地方總監,西部軍管區參謀長的報告如下:
本日10時50分B-29兩架,自熊本縣上空向北進,經過原半島西部橘灣上空入侵長崎市上空,11時2分投下附有降落傘新型炸彈2個。
由于爆炸的這顆原子彈,偏離目標約2000米,所以另1顆未爆炸的原子彈,并沒有受到損害。接到報告后日軍大本營立即派人將這顆沒有爆炸的原子彈嚴密看管起來。
這可謂是天賜良機,日本雖然遭到了美國原子彈的轟炸,但同時也因禍得福得到了1顆原子彈,如果條件可能,日本也可以造出自己的原子彈。
日軍大本營立刻召開了緊急會議,會上認為日本目前已經成為戰敗國,要制造原子彈已不可能,而且帝國大學的原子加速器已遭到了美國飛機轟炸的破壞,要想挽救日本只有一條出路,這就是將原子彈交給前蘇聯。由于戰局緊張,日本派代表約見了蘇聯情報總局局長。
日本代表對前蘇聯情報人員說:“我們完蛋了,美國使我們屈服了,但是如果原子彈為美國和蘇聯同時掌握,我們深信日本在不久的將來,定能重新站立起來,并在大國之中占有適當的位置。”
在這一點上,日本表現出的可以說是一次劃世紀的賭注,也可以說是一次戰敗國獨到的遠見。日本將原子彈交給了前蘇聯,前蘇聯當時是否對日本作出了某些承諾,這一點至今仍然是個謎。
1949年8月29日4時,前蘇聯第一顆原子彈代號“首次閃電”爆炸成功。美國總統杜魯門被驚呆了,接連自語:“這是真的嗎?是真的嗎?”
格羅夫斯將軍曾預言過,前蘇聯要造出原子彈至少需要20年。這個預言是有一定的依據的。因為自從1938年底,德國科學家哈恩和斯特拉曼用中子轟擊鈾,發生了裂變之后,美國、英國、法國和逃到美國的德國科學家,經過了7年的艱苦努力,才造出了第一顆原子彈。為此美國動用了50萬人,花費了23億美元。這樣巨大的開支對于剛剛在戰爭中恢復過來的前蘇聯,顯然是難以承受的。
雖然前蘇聯科學家的聰明才智是不容否認的,但使前蘇聯的核彈試驗成功節約大量時間和資金的原因,是否應該歸于從日本那里得到的一顆原子彈呢?而且美蘇的對抗不也正是從核彈的成功爆炸而開始的嗎?
失蹤的第三顆原子彈到底給這個世界帶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