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會爬樹的恐龍

前面我們已將劍龍向讀者作了概括性的介紹。近幾年,在四川盆地發(fā)現(xiàn)了另一類奇特的恐龍,它和劍龍一樣也屬于鳥臀類恐龍,這里保存有非常完美的化石標本,那就是一類“會爬樹的恐龍”——棱齒龍。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棱齒龍的淵源。

在地球歷史上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曾生活過許多用兩足行走。兩條腿呈站立姿式、后肢上也只有3趾的恐龍,乍看上去這些特點與現(xiàn)代鳥類的某些特征十分相似,因此,古生物分類學上把這類恐龍歸屬于鳥臀類中的“鳥腳龍”。

鳥腳龍屬于鳥臀類恐龍中的一個分支類群。鳥腳龍化石在南北美洲、歐洲、非洲和亞洲都有發(fā)現(xiàn)。我國發(fā)現(xiàn)的鳥腳龍化石材料也非常豐富,如內(nèi)蒙古發(fā)現(xiàn)的“禽龍”,山東、黑龍江發(fā)現(xiàn)的“青島龍”、“山東龍”等鴨嘴龍類恐龍。但是,這些鳥腳龍都是屬于白堊紀的恐龍。

我國有沒有侏羅紀時代的鳥腳龍化石呢?有,而且還真不少呢。它們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中、晚侏羅紀地層中,有三巴龍、鹽都龍、工部龍、曉龍、靈龍等5種鳥腳龍化石。在古生物分類學上,它們都歸屬于棱齒龍科。

讀者可能不會忘記,人類第一次認識的恐龍這類動物化石就是“禽龍”,禽龍屬于鳥腳龍。1822年,英國的曼特爾夫婦發(fā)現(xiàn)禽龍化石,從此揭開了人類研究恐龍化石的序幕。1878年有一個震驚世界的發(fā)現(xiàn),那就是在比利時的貝爾尼沙煤礦,一次發(fā)現(xiàn)30多個禽龍骨架化石,其中有17具完整的骨架保存在比利時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里。

1944年,在四川盆地的威遠縣發(fā)現(xiàn)了禽龍化石,楊鐘健教授研究后將其命名為“岳氏三巴龍”。遺憾的是,由于三巴龍化石材料破碎,不能肯定就是禽龍化石。我國發(fā)現(xiàn)的禽龍化石材料都很破碎,這類恐龍化石,在我國其他省份發(fā)現(xiàn)很少,這里不作詳細討論。

現(xiàn)在,讓我們來著重介紹一下奇特的棱齒龍。由于四川盆地保存的棱齒龍類化石不但材料豐富,而且有完整的骨架、完美的頭骨,我們理應重點介紹。

棱齒龍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是一類個頭很小的恐龍。體長一般1~2米,身體結構相當輕巧。它的前肢短,后肢長,四肢骨中空,靠兩足行走。前上頜骨生有牙齒,下頜骨前方保留了1塊骨齒,腰帶為典型的四射式,因此它也屬于鳥臀類恐龍。

棱齒龍的后肢有4個腳趾,第五趾已經(jīng)退化;腳趾長而靈活。前肢有5趾,第五趾小而與腕骨呈直角,趾端生有細長的爪。由于它的四肢具有上述構造特征,所以許多古生物學家推測:棱齒龍是一類會爬樹的恐龍。因為它身體輕巧,“手”腳靈活,適于抓握和攀緣樹枝,在叢林中過著樹棲生活,以植物的嫩枝葉為食。樹棲生活也是棱齒龍?zhí)颖苋馐痴叩囊u擊、保護自身的好辦法。

關于棱齒龍的生活習性,長期以來,古生物學家眾說紛紜。有的學者對其系“樹棲”觀點持否定看法。究竟它的生活習性是怎么回事,有待發(fā)現(xiàn)更多的化石去研究,才能做出正確的結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泊头市| 西乌| 普兰店市| 永修县| 深州市| 黄石市| 张北县| 庆云县| 开阳县| 青海省| 霍林郭勒市| 玉龙| 新疆| 曲松县| 金乡县| 泸水县| 英德市| 渝中区| 古丈县| 什邡市| 定南县| 乌兰浩特市| 义乌市| 阜宁县| 七台河市| 尚义县| 云龙县| 临沭县| 温州市| 沽源县| 柳州市| 措美县| 洞头县| 汶川县| 天峨县| 沧州市| 民县| 都江堰市| 舒城县| 电白县| 娄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