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中國第一位飛行家
- 中外科學家故事精講
- 金萍
- 1283字
- 2015-04-15 16:10:55
在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紀念碑一側的松柏林中,有一塊莊嚴肅穆的墓碑,上面刻的是“馮如”的名字。
馮如——為國殉職的中國第一位飛行家。
1883年,馮如出生在廣東恩平縣一個農民家中。少年馮如勤奮好學,但因家里貧窮,讀不起書,就遠涉重洋,到美國舊金山去當了華工。
馮如到了美國后,利用那里的便利條件,努力學習英語,拼命鉆研機器制造技術和無線電技術。他不僅熟練地掌握了三十六種機器的性能,還發明了抽水機、打樁機和一種能收能發、靈敏度高、準確無誤的無線電報機。他的聰明好學和發明創造,連美國人見了都不得不稱贊“OK”。后來,在當地愛國華僑的大力幫助下,他辦起了一個“廣東制造機器公司”。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兩個窮兇極惡的帝國主義強盜,為了爭奪中國富饒遼闊的東北三省,拼命地在中國土地上打仗。馮如看在眼里,氣在心中。他暗暗地想,如果我們的國家能有成千上萬的飛機來保護家園,那些強盜一樣的侵略者,還敢無所顧忌地來欺負我們嗎?于是,他下定決心要研究制造飛機。
那時,世界上飛機剛發明不久,連一些工業發達的先進國家也還在摸索階段。但馮如不管別人怎么說、怎么看,他想干的事情,有再大的困難也要干!
靠著愛國華僑的資助,靠著自己多年來從事機器制造業出色的技術,馮如真的造出了第一架飛機。可是,一試驗,飛機飛不起來。
有的人嘆息,有的人嘲笑,有的人搖頭……但馮如卻不灰心,開弓沒有回頭箭,繼續試制。1908年,馮如又造出了一架飛機。他親自登上高高的機艙,駕機試飛,不料,龐大的飛機升空才十幾米,就一頭栽了下來。
幸好飛得不高,馮如僥幸沒有摔死。但是,飛機栽下來引起的大火,卻把他辛苦建起來的工廠給燒了。
工廠燒了重建,飛機摔了再造,馮如依舊不放棄,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改造。他堅信他能成功地制造出像樣的飛機來。
又是一年時間過去了,馮如研制成了一架萊特式飛機,并在1909年9月21日試飛成功,飛行距離為兩千六百四十英尺,比六年前美國萊特兄弟首次試飛的飛行距離多了兩倍多。這一成就在當時的世界上是處于領先地位的。
這消息一下子轟動了美國。美國各大報紙都發表評論驚呼:“中國人的航空技術超過西方。”
馮如在成功的基礎上,又精心地經過多次修改研制,所造的飛機終于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了。馮如還一次又一次地創造出新的世界飛行記錄,在美國舉行的國際飛行競賽大會上,馮如獲得第一名,這是歷史上中國人第一次在美國拿到的飛行獎。
從制造飛機到駕駛飛機,從名不見經傳到飛行第一名,馮如的名氣越來越大了,歐美各國的許多大公司都想用金錢和地位來籠絡他。其中美國還不斷地向他發出聘請書,要他去當飛行技術教授,但都被馮如一一拒絕了。
馮如說:“我的志向并不在于個人發財,我花了那么多心血制造飛機,主要為的是使我的國家——中國富強起來,不再受別人欺負。”
1911年,馮如帶著自己制造的兩架飛機和制造飛機的機器,與三名助手一起,回到了祖國。
1912年8月25日,馮如在孫中山領導的廣東革命政府支持下,在廣州進行普及航空技術的飛行表演,不幸失事遇難,年僅三十歲。
馮如雖然逝世了,但他作為中國第一位飛行家的志向和精神,卻鼓舞和激勵了一代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