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入文講所(中央文學講習所)是1984年初。當時我特別羨慕先期入學那些作家,他們一說起自己的學歷,自豪的口氣多少給我們帶來些壓抑感。“我是六期的,文革后第一期和蔣子龍、王安憶同一期!”“我是二期的,所長是丁玲,茹志娟、鄧友梅我們同期!”而我們,已是第八期的了,所長和同學們在文學史上都不如先前那些人記得重。那時有一部人人熟知的阿爾巴尼亞電影叫《第八個是銅像》,有人特別羨慕先期的作家們時就好自嘲說第八...
上QQ閱讀APP看后續(xù)精彩內(nèi)容
登錄訂閱本章 >
我入文講所(中央文學講習所)是1984年初。當時我特別羨慕先期入學那些作家,他們一說起自己的學歷,自豪的口氣多少給我們帶來些壓抑感。“我是六期的,文革后第一期和蔣子龍、王安憶同一期!”“我是二期的,所長是丁玲,茹志娟、鄧友梅我們同期!”而我們,已是第八期的了,所長和同學們在文學史上都不如先前那些人記得重。那時有一部人人熟知的阿爾巴尼亞電影叫《第八個是銅像》,有人特別羨慕先期的作家們時就好自嘲說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