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歸因理論

大部分人認為,對人們的行為進行預測和解釋是非常困難和不現(xiàn)實的,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當你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如歸因理論)之后,預測和解釋人們的行為就變得不再困難。

——凱利(美國社會心理學家)

有果必有因

管理者為了預測和評價員工的行為,并對環(huán)境和行為加以控制,需要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過程進行因果解釋和推論,這樣的一個完整過程就被稱為歸因。

1958年,美國心理學家海德最早提出了歸因理論,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歸因理論引起社會心理學界的廣泛關注,從而躋身于熱門研究領域。

1965年,瓊斯和戴維斯提出了相應推斷理論,他們從行為者的角度出發(fā)來推斷人們的行為意圖,對歸因理論作了較大的補充。

1967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凱利發(fā)表了《社會心理學的歸因理論》。繼相應推斷理論之后,凱利將歸因理論區(qū)分為單線索歸因和多線索歸因兩類,其中單線索歸因依據(jù)一次觀察就能作出歸因,而多線索歸因則是在多次觀察同類行為或事件的情況下作出的推斷。這是對海德的歸因理論進行的又一次擴充和發(fā)展,從而成為了歸因理論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歸因三部曲

無論是單線索歸因還是多線索歸因,個體行為的歸因總是涉及行為者(內(nèi)因)、接受者(外因)、所處環(huán)境(外因)三個方面的因素,即三維歸因理論(又稱三度理論)。凱利認為,在對個體行為進行歸因的時候,可以依據(jù)這三個因素作為基礎來確定判斷標準。

一般來講,評估個體行為并對其進行歸因可從以下三個角度出發(fā):首先是它的一貫性——個體在一定時間范圍內(nèi),行為是相對穩(wěn)定的(頻率較高)還是不穩(wěn)定的(偶然出現(xiàn));其次是它的獨特性——個體在這一任務上的行為是否不同于其在其他任務中的行為;

最后是它的一致性——個體在這一任務上的行為是否與其他人在此任務中的表現(xiàn)一致。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比如,一名員工今天上班遲到了,對其遲到的原因應如何分析推斷呢?這就要用到歸因三部曲。

第一步,從一貫性著手。如果這名員工上班從不遲到,則表明這是一個特例,行為的一貫性較低;而如果他每周都遲到兩三次,則說明行為的一貫性較高。行為的一貫性越高,觀察者越傾向于對其作內(nèi)部歸因。

第二步,再看獨特性。這名遲到的員工是否經(jīng)常表現(xiàn)得自由散漫、違反規(guī)章紀律。如果行為的獨特性低(此行為經(jīng)常出現(xiàn)),則觀察者可能會對行為作內(nèi)部歸因;如果行為的獨特性高(此行為偶爾出現(xiàn)),則活動原因可能會被歸于外部。

第三步,要觀察一致性方面。所有走相同路線上班的員工都遲到了,則遲到行為的一致性就高。從歸因的觀點看,如果一致性高,我們對遲到行為進行外部歸因。如果走相同路線的其他員工都準時到達了,則應認為該員工遲到行為的原因來自于內(nèi)部。

歸因三部曲絕不是孤立存在的,對它們進行組合評價可以產(chǎn)生許多可能的解釋。它可以歸因為能力的高低、努力程度的大小、任務的艱巨與否或者運氣的好壞。其中,能力和努力是內(nèi)部歸因(即個人原因),它是指對高一貫性、低獨特性和低一致性判斷而作出的解釋;任務難度和運氣是情境歸因,當員工的行為被認為是獨特的,且與其他同事不同,通常會以情境歸因作為解釋。

不要過分依賴邏輯

凱利還提出了歸因過程中嚴密的邏輯分析模式,即人們在對他人的行為進行判斷和解釋過程中所遵循的一些規(guī)律,對人們的歸因過程作了比較細致、合理的分析和解釋。但是,他的三度理論也遭到了人們的批評,主要是因為其過分強調(diào)歸因的邏輯性,使之成為一個理想化的模式,脫離了普通人歸因活動的實際。

實際上,人們往往得不到這個模式所要求的信息,不知道某人在以前這種場合中的行為,也不知道其他人在同樣場合中的行為。經(jīng)驗表明,在許多情況下,人們對于所發(fā)生的事情,并不是經(jīng)多方觀察、收集足夠的信息后進行歸因,而往往是利用在生活經(jīng)驗中形成的某些固定的聯(lián)系,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期望,憑借有限的信息,對行為迅速、經(jīng)濟地作出歸因。因此,現(xiàn)實生活中不該主觀的不要主觀!

后來,凱利對他的理論進行補充和完善,提出了因果圖式說、打折扣原則、增強原則和補償原則等。

生活中的偏見

眾所周知,歸因是一個主觀分析和推斷的過程,對此我們必須慎而再慎,堅決回避錯誤意識的影響,力求作出科學合理的解釋。現(xiàn)實生活中的偏見往往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其中就包括基本歸因偏見和自我服務偏見。

——基本歸因偏見這種偏見常在判斷他人行為時表現(xiàn)出來。人們傾向于將他人的成就歸因于運氣好或任務簡單;但如果別人失敗了,則認為他們沒有盡全力、缺少合適的個性,或者整體能力不足。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每一方都試圖通過操縱評價和歸因,盡量提高自我形象。而在一個企業(yè)中,歸因的傾向性明顯強調(diào)了管理者與員工之間角色的不同之處,并且這些偏見在管理、考評員工時會明顯出現(xiàn)。

例如,當銷售代表的業(yè)績不佳時,銷售經(jīng)理傾向于將其歸因于下屬的懶惰而不是客觀外界條件的影響,這正是基本歸因偏見作用于該銷售代表的充分驗證。

——自我服務偏見歸因是主觀性的評估,所以我們感興趣的是什么影響了解釋的選擇。一個重要因素是我們在評估自己的行為還是在解釋其他人的行為。通常,我們傾向于表現(xiàn)出自我服務偏見,即高估自己對成功的貢獻和低估自己對問題的責任。這種偏見表現(xiàn)在評價自己的成功時,高估內(nèi)部因素(個人特征)的影響;而對于個人的失敗,則認為是由于外部(特定情境)原因造成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安市| 内江市| 绩溪县| 会同县| 房产| 普定县| 佛坪县| 曲周县| 灵璧县| 精河县| 曲水县| 普兰县| 抚松县| 疏附县| 抚顺市| 临漳县| 红安县| 雅安市| 子洲县| 溆浦县| 三门峡市| 图们市| 嘉定区| 永宁县| 肥城市| 延安市| 顺昌县| 泸西县| 来凤县| 临江市| 巴中市| 高碑店市| 紫阳县| 永清县| 青岛市| 长汀县| 太仆寺旗| 嫩江县| 阜宁县| 福鼎市| 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