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亞歷山大主教的愿望(1)
- 官員商人的故事(世界經典童話故事全集)
- 周治主編
- 3331字
- 2015-04-08 17:34:42
豪夫
阿里·巴努是亞歷山大的主教,也是一個性情古怪的人。他長得英俊威嚴,頭上裹著一條珍貴的羊毛頭巾;額頭上皺起深皺紋,好像新犁過的地,但上面撒滿陰郁;穿著鮮艷的衣服,束著一條價值五十匹駱駝的華貴腰帶,總是鎖著眉頭,垂著眼簾。每天清晨,他穿過城里的街道,去教堂給信徒們講《古蘭經》。這是當主教的職責。他緩慢地邁著莊嚴的步伐,每走五步就摸摸自己那又長又黑的胡子,好像滿腹憂郁。他每次走過時,街上的人都會站住腳,望著他的背影,議論紛紛。
一個說:“這真是一位英俊而威嚴的美男子!”
另一個附和說:“也有錢。他不是在伊斯坦布爾港有一座宮殿嗎?他不是還有農莊和田地、數千頭牲畜和許多奴隸嗎?”
“確實如此,”第三個跟著說,“最近從伊斯坦布爾來了一個鞍翅人,是受先知保佑的大君親自派來的。他告訴我們說,我們的主教很受外交大臣、禁軍司令和每一個人的尊敬,甚至蘇丹陛下也很看重他呢!”
“的確,”第四個人大聲說,“他很幸運,飛黃騰達,是個貴人。不過……不過……你們知道我說的是什么意思!”
“知道,知道!”其他的人插嘴說,“這是真的,他肩上的擔子不輕啊,我們才不愿意和他交換呢。他的確是個有錢的貴人,但是,但是……”
阿里·巴努在亞歷山大最美麗的廣場上有一幢豪華大樓,大樓前面有一片寬敞的平臺,四周是大理石圍墻,圍墻外是茂密的棕櫚樹林。傍晚,他常坐在大門外棕櫚樹下抽水煙。十二個衣著華麗的奴隸站立在旁邊,與他保持一段表示尊敬的距離,隨時聽候吩咐。奴隸們各有分工:一個手里捧著檳榔,另一個為他撐遮陽傘,第三個托著裝滿名酒的純金酒杯,第四個拿著一把孔翎扇,驅趕主人附近的蒼蠅,第五個手捧好幾卷經書,為他朗讀,其他的是歌手,抱著各種管弦樂器,需要時為他奏樂,供他消遣。
不過,所有人都是白費力氣。他既不要求奏樂,也不要求唱歌,既不想聽先哲們的箴言和詩賦,也不想飲酒,嚼檳榔。打孔翎扇更是徒勞,因為主人根本不注意身邊嗡嗡飛舞的蒼蠅。
過路的人往往停步觀賞,羨慕地注視著這所宏偉的房子、穿著華麗的奴隸和各種舒適的陳設。但當他們看見主教非常嚴肅、郁悶地坐在棕櫚樹下,目不轉睛地盯著從水煙袋上升起的淡藍色煙霧的時候,他們就搖頭說:“這個有錢有勢的人真是太可憐了。他雖然有萬貫家財,卻比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光蛋還可憐。因為他不會享福,先知沒有賦予他這種才智。”
所有經過的人都如此嘲諷他,然后幸災樂禍地走開了。
一天傍晚,主教又一次坐在大門外面的棕櫚樹下,沉浸在極其的孤寂之中,悲哀、寂寞地抽著水煙袋。這時,幾個年青人站在離他不遠的地方,看著他暗自發笑。
“真是的,”一個說,“這個阿里·巴努,他是一個十足的白癡。我要是有他這么多錢財,天天要過得痛痛快快,歡歡喜喜。我要把朋友們都請到一起來大吃大喝,讓這座富麗堂皇的大廳充滿歡聲笑語。”
“很不錯的主意,要是能夠這樣,倒也不壞。”另一個附和道,“不過如果這樣長時期吃喝,即使是受到先知保佑的蘇丹,也會坐吃山空的。我要是他的話,每天晚上也會坐在這個美麗的廣場上的棕櫚樹下,但我不會讓奴隸們站在一邊,要讓奴隸們唱歌奏樂,要舞蹈家翩翩起舞,表演各種各樣的精彩節目。我還要拿出派頭來抽水煙,喝瓊漿玉液,像巴格達國王一樣享受一切。”
“我可不會那樣做,”第三個青年是個作家,他說,“這位主教是個有學問、有智慧的人,這是真的。他講古蘭經的時候,引用各種富有哲理的詩文,充分顯示出博學多才。你們看到捧書的那個奴隸了嗎?那可都是些極其珍貴的經書,我情愿拿我的財產去換它們。可是他呀,坐在那里抽煙,讓書完全閑著。我要是主教阿里·巴努的話,就一定要叫那個家伙給我朗讀,一直讀完所有的經卷,要么就讀到深更半夜,而且要讀到我睡著為止。”
“哈哈……”第四個是一個旅行家,笑過之后,他說,“你們知道我怎么安排嗎?吃喝玩樂,聽經卷,我可不干這些。我要是有了錢,就將生活安排得特別瀟灑。他有最好的馬匹和駱駝,有大量的金錢。我要是他的話就出去旅行,行遍世界,甚至走到莫斯科人、法克蘭人那里去。在我看來,看世上的美景才是最大的享受。如果我是那個人的話,我就這么做。”
“青年時代是美好的時代,這個年齡是快活的年齡,”站在他們旁邊,聽完他們談話,一位外貌平平常常的老人說,“不過,我認為,青年人也是無知的,說起來口若懸河,夸夸其談,做起來卻不知如何下手。”
“你說這話是什么意思,老頭兒?”青年們很生氣地問道,“您為什么要橫加干涉呢?”
“一個人如果比別人懂得多,就應該糾正別人的錯誤。這是先知的意思,”老人回答,“主教在先知的保佑下,有這么多財富,這是事實。而且只要他心里想要什么,就會得到什么。其原因就是,他保持著嚴肅和悲傷。以為他原本就是這樣的嗎?不是。在十年前,我就認識他。那時的他,活潑健壯,生活愉快,善于享受。他那時有一個兒子,這孩子不僅長得漂亮而且聰明好學。凡是看見他的模樣、聽到他的言談的人,都羨慕主教有這么個寶貝。他才十歲,學問就與一個十八歲的人差不多了。”
“他那個孩子怎么就死了呢?主教太可憐了!”那個青年作家驚叫道。
“假如這個孩子是回到先知的家里,那倒是值得慰藉的,那里比亞歷山大可要舒服得多了。但是,注定要經歷的事情,是無法逃脫的。那時,法蘭克人像餓狼一樣向這里猛撲過來,對我們開戰。他們攻占了亞歷山大,從那里長驅直入,把馬梅盧克軍打得落花流水。主教是個聰明人,懂得忍耐并與他們周旋。可能是他們貪圖他的財寶,也可能是他私藏他的本教弟兄。具體原因我也沒有弄明白。反正有一天他們是闖進了他的家,指責他用武器、馬匹和食品秘密支持馬梅盧克軍。不管他如何辯護,都沒有用處。在榨取錢財方面,法蘭克人是一個粗暴而殘忍的民族。他們把他那個名叫凱拉姆的年幼兒子作為人質抓到他們的兵營,他為救兒子給他們送去了許多金錢,他們卻不放他走,還要他拿出更多的財物。突然,有一天,法蘭克人接到命令,這命令可能是他們的總督下達的,也可能是別的什么人發布的。這道命令要他們乘船撤退。在亞歷山大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他們突然撤到公海。而可憐的小凱拉姆——主教的兒子也被帶走了。從此,再也沒有聽到他的消息。”
“啊,可憐的人啊,安拉給了他多么大的打擊!”年輕人異口同聲地叫喊,同情地看了看那位主教。
“更不幸的是,由于兒子的下落不明,他心愛的妻子傷心過度而死。他買了一條船,配置了設施,說服了住在下面井邊的一位法蘭克醫生,一起駛往法蘭克斯坦,去尋找失蹤的兒子。他們登上船,在海上航行了很長時間,才到達那些異教徒的國家。但是,據說那里剛剛發生過駭人聽聞的事件。那些人殺害了蘇丹和總督,窮人和富人互相殘殺,全國一片混亂。他們找遍每個城市,但都沒有發現小凱拉姆的蹤影,也沒有人知道他的消息。無奈之下,他們只好返回亞歷山大。從那時開始,主教就開始現在這樣的生活了。他為兒子而悲傷,這是情理之中的事。當他吃飯喝茶的時候,怎能不會想起,我可憐的凱拉姆現在是不是餓了,渴了?當他根據自己的職位和身份披上豪華的頭巾,穿上節日盛裝的時候,怎能不會想起,兒子是如何度日的呢?當他周圍站滿歌手、舞伎和朗誦者,站滿了奴隸的時候,怎能不想起,他的兒子是否正在法蘭克獨裁者面前,按照命令跳舞奏樂?使他最痛苦的是,他那可憐的小凱拉姆正生活在異教徒中間,異教徒肯定會讓他背叛自己的信仰,如果真是這樣他想在天國擁抱他也不可能了!
“因此,他對自己的奴隸非常溫和,給窮人以大量施舍,他認為,安拉會讓他如愿以償的,也會感動法蘭克統治者的。那時,他們就會溫和地對待他的兒子了。每逢他兒子被劫持那天,他都釋放十二名奴隸。”
“我也聽說過些,”作家接著說,“不過,奴隸們的故事說得很離奇。至于他的兒子,從沒有人提及。所有人都認為他是個古怪的人,特別愛聽別人講故事。他每年都要讓奴隸們舉行講故事比賽,講得最好的就被釋放。”
“不要去聽別人的胡扯,”老人說,“情況就是我剛才所說的那樣。我對這些事了如指掌。可能是他在這些痛苦的日子里,想使自己快樂一下,便叫人給他講故事。但是他釋放奴隸是出于兒子的緣故。夜涼了,我必須趕路了。愿你們平安無事。年輕人,以后要更好地了解善良的主教!”
年輕人感謝老人給他們提供的消息,回頭又看了看那悲傷的主教,便沿街而走,一邊走,一邊說道:“我可不想當主教阿里·巴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