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是一個風范十足的時代,
文人與大師揮動衣袖,
帶不走那滿目的狷介與風流。
這是一個動亂迷失的年代,
當國武夫的野心萌動,
說不盡亂世小民的痛苦與哀愁。
百代的唱片,闌珊的天蟬,不見了《何日君再來》的嗟嘆;天涯的歌女,滬上的船王,浪花淘盡了亂世中的容顏。海河之畔,精武英雄的故事依舊縈繞耳邊;佛山故里,詠春君子的目光如此謙和內斂。飲一杯紅房子的咖啡,唱一聲哀婉的《漁光曲》,漫天的飛絮又是哪位影后癡迷的笑臉?廣袖翩翩,曠達傲世,大師風度令后人艷羨;我生國死,我死國存,這是護國將軍的高亢吶喊。殘月升,烈烈風,迷霧盡吹散,洶涌的時代大潮,終會找到歷史的出口。這一段段風云激蕩的歷史,這一次次欲罷不能的回眸,這一張張黯然遠去的面孔,都吸引你走近民國的亂世傳奇。
對于民國那段歷史來說,或許只有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所說的那段話最為貼切:“這是智慧的時代,這也是懷疑的時代;這是篤信的時代,這也是懷疑的時代;這是希望的春天,這也是絕望的冬天……”在這個風范十足的時代,文人與大師們揮動衣袖,譜寫了華夏文明的又一段春秋,北大的讀書聲,燈火通明的長安大戲樓,默片的興盛,國學書畫的繁衍不休成就了民國文化百家爭鳴的主格調;同樣是在這個動亂迷失的年代,當國武夫的野心萌動,說不盡亂世小民的離亂與哀愁,荒誕的洪憲皇帝,可笑的張勛復辟,直皖的利益紛爭,再到直奉的硝煙戰火,成就了民國政治血腥與殘酷、背叛與謊言交織的主色調。軍閥的刺刀,文人的風骨,女星的光芒,江湖的血色,交織成了一段光明與黑暗糾纏的歲月……
文字是記錄和分析過去的工具。無論怎樣精心推敲,近代中國歷史的特點,不可能用寥寥十數萬字,幾十個人物、事件來描述。因此在《民國秘史》一書中,我們力求用白描的手法展現民國歷史的真實,通過當國武夫、名士與名媛、江湖與特工、民國奇案幾個章節來再現民國歷史的部分橫斷面。我們希望書中生動有趣的文字可以讓讀者感受到大師的過人風采、梟雄的真實面孔;書中彌足珍貴的老照片可以讓讀者感受到舊上海的畸形繁榮、勞苦大眾的辛酸生活;我們希望把厚重的史實變得簡明,通過讀史讓讀者變得更富智慧。正如費正清等人在《劍橋中國史》系列中所說的“最偉大的民族,不是自傲,而是善于反省;最具創造性的國度,不在于千百萬年的積累,而在于真與新的發現”,歷史原本就是先賢們遺落的鑰匙,可以帶領我們開啟現實的一道道困惑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