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中的日本間諜案
1894年9月8日,中日兩國在朝鮮交戰正酣,而北京的皇宮里也是“熱鬧非凡”:江南道監察御史張仲炘詞鋒激烈地要彈劾李鴻章,還列舉了他腐敗、通敵等罪名。而其中最嚴重的,是前不久發生在天津的“日本間諜案”。一時間,朝中群情激憤,紛紛上奏皇帝,要求嚴懲此刻正在指揮清軍作戰的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
老練的石川伍一
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國力迅速增強。但囿于國土狹小、資源匱乏,近代的日本一開始就有著非常濃重的對外擴張的野心。主要的擴張目標自然就是與其有著千余年友好關系的中國。
為了適應擴張的需要,日本從19世紀中期開始就有意識地對中國進行情報收集活動。尤其是在甲午戰爭前,在中國內地組建的各種間諜機關如雨后春筍般地發展起來。他們都以各種合法身份做掩護,有的甚至剃發易裝,直接冒充中國人。而最惡劣的就是大肆收買那些喪失民族尊嚴、貪婪的漢奸,為發動戰爭做好準備。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后,清政府就接連偵破了數起日本在華間諜案——張仲炘彈劾狀中所提到的天津日本間諜案,就是這一系列間諜案中最大的一起。而事件的主角便是老練的石川伍一。
石川伍一又名義倉告,18歲時從日本來到中國,隨后加入了設在漢口的樂善堂(樂善堂是甲午戰爭前日本在華最大的間諜機關)。樂善堂很快就將他派往中國西南地區進行調查。歷經艱險回到漢口后,他和同伴一起將途中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并且還附上十分精密的地圖。而這份西南考察報告后來受到日本軍事當局的高度重視,被當作極為珍貴的資料保存。
1893年石川來到天津,繼續從事間諜活動,以日本松昌洋行的普通職員做掩護。

當時“高升號”共裝有清軍官兵1116人,除245人獲救外,其余871名全部遇難。另有船上工作人員74人(12人獲救),其余56人,也全部葬身海底。這是“高升號”被擊沉時的場景。
收買漢奸劉棻
1894年7月25日,英國商船“高升號”載著千余名清兵,航行在朝鮮附近的洋面上,但很快就被日本軍艦攔住了去路。當時,清政府租用“高升號”商船,主要是考慮到日本應該不會對一艘掛著英國國旗的船只開炮。但日本人似乎早已洞悉了內情——不顧中日當時尚未開戰的關系,斷然發射了魚雷及大炮,擊沉了該船,最終釀成“高升號事件”。
那么日本人是怎么得知這艘船上運載的是中國士兵呢?這里不得不為石川伍一“記上一功”。
1894年2月,清軍駐天津護衛營的一個名叫汪開甲的前來兌換英鎊。石川想借機在軍營中安裝內線,便有意與他接觸。汪開甲是一個見錢眼開的人,經不住石川百般討好、賄賂,最后兩人關系就熟絡起來。汪開甲也是個聰明人,知道石川拉攏自己絕對不是單純的交朋友,應該還有更大的目的。但對汪開甲來說,只要能讓他每天花天酒地地享受,其他什么都無所謂。
有一天,汪開甲笑著告訴石川,想帶他去見一個人,問他是否有興趣。石川猜出這個見錢眼開的家伙已經察覺了自己的身份,也就不再掩飾,問讓他去見誰。后者告訴他要見的人就是時任軍械局書辦的劉棻。石川喜出望外,這個人可不簡單,他的舅舅可是當時清廷的重臣李鴻章。
石川見到劉棻后,通過交談和觀察很快就看出了面前這個中國人也是一個貪婪之徒,可以好好利用一番。從此,利欲熏心的劉棻就這樣掉進了石川伍一所設的陷阱之中,唯石川之話是從,不斷為石川提供情報。日本大本營也根據他提供的情報,不斷調整在朝鮮的兵力部署,從而使清軍的所有作戰意圖和兵力配置完全暴露在他們眼中。1894年7月23日的“高升號事件”就是因情報而為。

在多方的壓力下,李鴻章最終懲處了“日本間諜案”中的相關人員。但甲午戰爭結束后,他又代表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身份暴露
就在石川伍一和那幾名中國敗類揚揚得意之際,他們的行動暴露了。天津城守營千總任如升幾次得到報告,說汪開甲最近和日本人走得很近,行為鬼鬼祟祟,很值得懷疑。捉來一審,汪開甲便供出了石川伍一。而就在此時,日本領事館也出了事情。
原來,“高升號”慘案發生不久,全國各地的民眾極其憤慨。當時,中日甲午戰爭即將爆發,日本領事館人員及其家屬,準備搭乘重慶號撤離天津。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天津當地民眾怒不可遏,決定不能讓日本人就這樣跑了。于是他們冒充清軍沖進日本領事館,抓住日本人就打。意外的是,在這起騷亂事件中,竟然搜到了日本間諜瀧川具和發給天津領事館武官的密信,其中就有石川伍一的動態。石川的間諜身份就此暴露。
不久,上海、杭州也接連破獲了幾起日本間諜案。這一系列案件中,石川伍一案發現最早且危害最大,因而成為焦點。另外兩起間諜案如何處理,必然要以此案作為參照。
在初審中,石川聲稱自己是一名守法的日本僑民,不承認自己的間諜身份。與此同時,美國因為接受中日兩國政府委托為中日兩國分別保護僑民,也開始積極干預此案。美國婉轉地希望將石川伍一就近遣送回國,但被中國政府拒絕,而總理衙門也表示將根據國際公法,處死戰時間諜。
多行不義必自斃
劉棻屬于石川案的重要角色,而他又是李鴻章的直系親屬。因此,李鴻章在審理過程中,自然有不少忌諱,加上此案比較復雜,遲遲沒有進展。此時,朝野上下一片質疑,朝中政敵乘機連連上書,直斥李鴻章袒護罪犯。于是就出現了文中開頭那一幕。
8月15日,在沉默了十二天后,李鴻章終于向總理衙門正式報告了石川一案。不過,這只是初步的案情進展,其他的還在審理之中。
此時的石川案已經與前線軍情、中美外交及中國內政瓜蔓相連。清廷對此案也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光緒皇帝還親自派人不時傳話催促。
9月17日,案情徹底審理完畢,李鴻章終于向總理衙門提交了結案報告:石川伍一按公法槍斃,劉棻處死。
9月20日,石川伍一、劉棻如期被處決。
此案轟動全國,行刑當天,引來無數圍觀群眾。行刑后,圍觀者一致拍手稱快。當日,李鴻章將該案所有案卷包括供詞等呈交總理衙門。有了這起案子的定理結果,另外兩起美國干預的日本間諜案也辦理得比較順利。
10月8日、10月27日,兩起案子主犯分別在南京和杭州被處決。
“高升號事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