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醫出診.糖尿病對癥調養
- 謝培鳳
- 1888字
- 2019-01-01 16:15:20
糖尿病的診斷
糖尿病診斷的內容
糖尿病診斷包括三方面內容:第一,是否有糖尿病;第二,是哪種類型的糖尿病;第三,有無糖尿病并發癥。中國執行的糖尿病診斷標準是世界衛生組織(WHO)于1999年公布的糖尿病診斷新標準:有糖尿病癥狀者,如多飲、多尿、多食、消瘦,并符合以下三條之一可診斷為糖尿病:
1.隨機(一天中任意時間)抽查血漿中血糖含量≥11.1毫摩爾/升。
2.空腹血漿血糖≥7.0毫摩爾/升。
3.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兩小時的血漿血糖≥11.1毫摩爾/升。
無糖尿病癥狀者,如果有兩次血糖測定結果達到以上標準,則可以診斷為糖尿病。一旦確診為就很有必要掌握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這會便于監測自己的血糖,觀察治療效果,并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預防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
表1-2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表
注:“隨機血糖”表示任何時候,不考慮距上一餐的時間抽取的血糖,若無典型癥狀,應在不同日期再測一次,均超過上表標準,方可診斷為糖尿病。
糖尿病診斷檢查項目說明
●尿糖
正常人尿液中只含有微量葡萄糖,尿糖定性檢查呈陰性;當血糖增高到一定程度時,尿糖定性呈陽性。因此,定期尿糖檢查是早期發現糖尿病的必要檢查項目。通常情況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水平。
需要提醒的是,尿糖有時與血糖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患者有腎小動脈硬化等腎臟疾病時,腎糖閾降低,即使血糖不高,尿糖也可呈陽性;妊娠期女性腎糖閾常降低,即使血糖不高,尿糖也可呈陽性。輕微的高血糖患者也可能出現“尿液中未測出尿糖,血糖值卻偏高”的情況。因為通常情況下,血糖值超過160毫克/分升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才會排放到尿液中。
●血糖
血糖檢查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
空腹血糖(FPG)是指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時未進食任何食物,飲水除外),早餐前采血所測得的血糖值,主要反映的是人體基礎胰島素分泌功能。
測空腹血糖時,最好選在清晨6:00~8:00采血,采血前不吃早餐、不運動。如果空腹抽血的時間太晚,所測的血糖值很難真實反映患者的治療效果,其結果可能偏高或偏低。
餐后2小時血糖是進餐后2小時采血測得的血糖值,反映的是人體胰島細胞的儲備能力(進餐后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
空腹血糖在6.1~6.9毫摩爾/升為“空腹血糖受損”(IFG),餐后2小時血糖在7.8~11.1毫摩爾/升為“糖耐量異常”(IGT),IFG和IGT屬于糖尿病前期,應高度重視并及早干預以防發展成為糖尿病。
注:有些患者主要表現為餐后血糖高,而空腹血糖正常。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是全天的,因此需測餐后血糖才能真正了解病情。
糖化血紅蛋白可反映平均2~3個月的血糖水平,≥6.0%可認為血糖偏高。
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OGTT對隱性糖尿病診斷有幫助。正常人一次食入大量葡萄糖后,血糖會暫時升高,2小時后即可恢復正常,這是人體的“耐糖現象”。具體檢查過程:葡萄糖耐量試驗前先測病人的空腹血糖,隨后再口服75克葡萄糖,分別在30分鐘、60分鐘、120分鐘抽血測血糖。
正常糖耐量:空腹時血糖<6.1毫摩爾/升;待口服葡萄糖30~60分鐘時達到高峰,峰值<11.1毫摩爾/升;待120分鐘時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即<7.8毫摩爾/升,而尿糖均為(-)。這種糖耐量的變化曲線說明機體糖負荷的能力好。
糖尿病性糖耐量: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峰時后延,常在1小時后出現,峰值≥11.1毫摩爾/升;120分鐘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即>7.8毫摩爾/升,其中服糖后2小時的血糖水平是最重要的判斷指標。因此,在實際應用中亦可簡化OGTT,即只取空腹和服糖后2小時標本測定血糖值,一般認為2小時值是關鍵性的。
有些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正常,或雖偏高但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但若服糖后2小時血糖達到甚至超過11.1毫摩爾/升,可診斷為糖尿病。這部分病人若不做葡萄糖耐量試驗,就有可能被漏診。
尿微量白蛋白測定
尿微量白蛋白測定是發現早期腎損傷的較靈敏的指標。糖尿病患者易并發腎損害,如不及時發現和治療,會逐漸發展為尿毒癥。在早期糖尿病腎病階段,尿常規檢查常為陰性,只有通過尿微量白蛋白檢測方能發現。
尿酮體檢查
酮體是體內脂肪代謝的中間產物。尿中的酮體是三種不同成分的總稱,它們是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羥丁酸。正常情況下這些酮體產生極少,用一般的常規方法檢測不出,因此正常人酮體定性試驗為陰性。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嚴重升高時,會引起體內脂肪大量分解,導致酮癥酸中毒,此時,尿酮體檢查就為陽性。若疏忽這一點,病人不能被及時發現和救治,可導致昏迷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