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醫出診.高血壓對癥調養
- 吳曉青
- 911字
- 2019-01-01 16:14:09
收縮壓高及其治療
收縮壓高的界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成人收縮壓≥140毫米汞柱或(和)舒張壓≥90毫米汞柱時即可確診為高血壓。收縮壓≤120毫米汞柱稱為理想血壓,收縮壓≤130毫米汞柱稱為正常血壓,介于130~140毫米汞柱之間者,稱為臨界高血壓。收縮壓在臨床上意義很大,有一種高血壓稱為收縮壓偏高癥,就是指舒張壓正常,而收縮壓增高。在高血壓各種類型中,收縮壓增高最常見,而且難控制。
臨床觀察發現,隨著年齡增長而表現的單純收縮壓增高,更易發生中風和冠狀動脈急性事件,因此在臨床上醫生會更關注患者的收縮壓。
收縮壓高與大動脈血管硬化有關
一個人單純收縮壓高而舒張壓低,說明大動脈血管彈性低,動脈已經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它比收縮壓和舒張壓都高的高血壓患者更不容易控制。高血壓患者,有的舒張壓高,有的收縮壓高,這是怎么一回事?血壓形成取決于5個因素:大血管彈性、心臟收縮、血液本身、血液的黏稠度、外部阻力。心臟收縮形成收縮壓,大動脈回縮形成舒張壓。收縮壓高的人大多是老年人。發現收縮壓高,就要考慮是否有心血管疾病。
對于高血壓的治療,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方案是——利尿劑加鈣拮抗劑。這兩類藥物是治療收縮期高血壓的必用藥。臨床使用時必須用其中一種,尤其是長效鈣拮抗劑除了直接降低收縮期高血壓以外,還有一個優點是血壓低的時候不降,而且還是治療心血管病的藥物,且沒有副作用。
收縮壓高更難控制
收縮壓高的早期治療包括藥物及非藥物治療,可先在早期進行非藥物治療。高血壓的低壓高,在臨床上是個難題。高血壓患者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高壓升高,大部分人能夠降下來,一旦低壓升高,就很難降下來。因此及時治療顯得非常重要。
影響低壓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因素有兩個:
1.心跳頻率改變時對低壓有較大影響。心率增快,舒張期偏短,在較短時間內通過小動脈流向外周的血液也較少,因而心舒期末在主動脈中存流的血量增多,導致舒張壓增高。
2.動脈管壁的彈性對低壓也有影響。老年時,血管膠原纖維增生,逐漸取代平滑肌與彈性纖維,再加之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壁彈性降低,使回心血量減少,在心舒末期存留在主動脈中的血量增多,低壓就會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