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西湖 淡妝濃抹總相宜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最著名的景觀便是西湖。我國共有36處名為“西湖”的景觀,浙江有9處,其中以杭州西湖最為著名。西湖,以秀麗清雅的湖光山色,璀璨豐蘊的文物古跡和文化藝術征服了四方來客。

歷史中走來的西湖

西湖位于杭州市西部,東西寬2.8千米,南北長3.2千米,周長15千米,占地6.5平方千米,水面面積為5.66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為2.27米,是江南三大名湖之一,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中國十大名勝古跡、中國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之一,在我國的歷史文化和風景名勝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西湖有錢水、錢塘湖、明圣湖、金牛湖、石函湖、上湖、瀲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龍川、銷金鍋、美人湖、賢者湖、明月湖等諸多別名,且各有來歷。唐長慶年間因白居易筑石函以蓄泄湖水得名“石函湖”;與北部地勢較低的下湖而言被稱為“上湖”;北宋天禧年間因杭州郡守王欽若奏請以西湖為放生池而得名“放生池”;南宋文人樓鑰評西湖有賢者之風而稱其為“賢者湖”;在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又見“錢塘湖”;因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而得名“西子湖”。

西湖處于周圍山峰的包圍之中,盡顯受寵之勢,綠樹鮮花遍布山野,寶塔閑庭點綴山間,古橋長堤橫跨湖上,一切都為了襯托西湖的美麗,好像一塊巨大的稀世瑰寶鑲嵌在江南水鄉之中。西湖附近的景觀似乎都是為了使西湖更加完美而存在,西湖清澈碧綠的湖水又將周邊的一切,包括天空都一齊倒映在水中,好像具有魔力一般,讓水中的景色更絢爛多彩。這就是西湖無與倫比的魅力所在。

西湖沿岸風光

這不僅是一個湖

西湖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成5個湖區,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根據湖區景觀,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孤山海拔35米,面積約0.22平方千米,位于湖區北側的外西湖中。南宋咸淳時在《臨安志》中記載:“一嶼聳立,旁無聯附,為湖山勝絕處。”贊嘆孤山周圍雖無其他山水相伴,卻是觀賞西湖景色的最佳之地。杭州人將“孤山不孤”“寡人孤”,“長橋不長”“情意長”和“斷橋不斷”“情誼斷”稱為西湖三怪。孤山風景秀麗,“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凍木晨聞尾畢浦,孤山景好勝披圖”、“人間蓬萊是孤山,有梅花處好憑欄”等名家名句伴隨著山上的名勝古跡影響至今。孤山南麓有中山公園、文瀾閣、浙江博物館,西麓有秋瑾墓及西泠印社,東北部有放鶴亭。其中,中山公園原為清代行宮的御花園,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將其改建而命名;西泠印社由近代著名的金石書畫藝術團隊創立于1904年;文瀾閣是清代乾隆年間為了存放巨著《四庫全書》仿照故宮文淵閣而建;放鶴亭是為了紀念宋代以“梅妻鶴子”聞名天下的林浦而建。看來孤山其實并不孤,滿山的歷史與文化氣息令其他景觀望塵莫及。

蘇堤、白堤越過湖面,是湖區最美的風光所在,每當太陽升起,晨光初露時,湖面騰起一層薄霧,如霧如煙,好似仙境一般的“六橋煙柳”便出現在人們面前。蘇堤俗稱蘇公堤,全長近3千米,南起南屏山路,北至棲霞嶺,堤面平均寬度為36米。堤壩是宋代文豪蘇東坡先生在任職杭州知州期間,為了疏通和清理西湖,利用挖出的泥沙堆砌而成,后來百姓為了紀念東坡先生的功績將此堤命名為蘇堤,“蘇堤春曉”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白堤長約1千米,因堤壩上原先鋪設有白沙,其在唐朝時被稱為白沙堤、沙堤,宋時又稱孤山路、十錦塘,兩側種植著柳樹和桃樹,景色秀美。白堤東起斷橋,經錦帶橋向西與孤山接于“平湖秋月”。

阮公墩

阮公墩是漂浮于粼粼西湖碧波之上的一座小島,是西湖著名的三島之一。島上有“憶蕓亭”、“云水居”、“環碧小筑”等景觀。因島外碧波粼粼,島上草木蔥蔥,故名環碧莊,也稱為“阮墩環碧”。

“蘇堤春曉”御碑亭

題刻“蘇堤春曉”的御碑位于蘇堤壓堤橋以南21米的堤體西緣,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帝巡游西湖時御書“蘇堤春曉”景名所立。碑為太湖石所制,通高2.56米,寬1.05米,厚0.22米;碑額正反面浮雕海水和云龍圖案;碑身正面刻康熙帝御題行書“蘇堤春曉”四字,背面刻乾隆帝御題七言絕句,側面刻乾隆帝為該景觀御題的兩首疊韻詩。

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人工小島鼎立于外西湖湖心。仲秋時節,小瀛洲上,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與賞月人心中寄托的“明月”相互輝映,是為“三潭印月”;在湖心亭極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阮公墩籠罩在郁郁叢林下,茵茵綠草,油油碧色,使這里猶如碧玉盤中閃爍著的一塊晶瑩翡翠。

夕照山的雷峰塔與寶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譽,西湖上亦呈現出“一湖映雙塔,南北相對峙”的美景。雷峰塔又名皇妃塔,又稱西關磚塔。舊塔已于1924年倒塌,新建的雷峰塔為中國銅領域第一人朱炳仁擔綱銅總工藝師,使這座塔成為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保俶塔原名應天塔,亦名寶所塔、寶叔塔、寶俶塔、寶石塔。現在的實心塔是民國二十二年(1933)按照古塔原樣修葺,為八面七級實心塔,高45.3米,底層邊長3.26米,塔剎鐵構件均為明代舊物。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曾整修塔基座,修理石墈,增設圍欄。1997年,更換了朽壞塔剎,此后,保俶塔一直保持完好至今。保俶塔雖失去塔檐和平座,然而塔身挺秀,是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結合的典范,因而世人將其喻作西湖和城市的標志。

積雪環抱下的保俶塔

西湖宛若神話中的一面明鏡,映射著天上人間的美景,流淌著無數浪漫、甜美的故事。她以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跡成為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憑借著上千年的歷史積淀孕育出特有的江南風韻。

西湖十景,此景只應天上有

蘇堤春曉

蘇堤春曉為西湖十景之首。蘇堤兩旁栽種著桃樹和柳樹,陽春三月,柳絮飄飄,灑落湖面,生機盎然。四月桃花開放,向蘇堤遠處望去,似一個粉色的天國。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中難得的夜間美景。景觀觀賞處位于白堤西端。明月當空的夜晚,在此處憑欄仰望皎潔的月色,湖水、扁舟、柳樹、小橋都在月光的照射下映入畫卷,似一幅天然素雅的水墨畫。南宋詩人孫銳曾在詩中贊美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

斷橋殘雪

斷橋殘雪是西湖冬天時的美景。因大雪落至湖面,遠望去一片白霧茫茫,斷橋在雪霧中時隱時現,美輪美奐。每年冬季,當瑞雪降臨西湖時,從寶石山上向西湖的盡頭眺望,根本找尋不到邊際,天地仿佛在湖的盡頭連接在一起。漫步斷橋之上,猶如置身雪白的宮殿,四周寂靜,只有踩雪時帶來的沙沙聲,靜謐而綿長。

雷峰夕照

雷峰夕照,成景于夕陽照射下的雷峰塔。晚霞紅潤,灑在雷峰塔上,似佛光普照一般神奇。雷峰塔位于南屏山北面的山脈之上,周圍山間遍布樹木,郁郁蔥蔥的高聳綠樹,色彩紛呈的楓樹、榆樹等都將雷峰塔圍繞在中間,夕陽灑落西湖的時候,在日光和周圍林木、湖水的映襯下,雷峰塔異常光彩神圣。

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指位于南屏山上的凈慈寺夜晚撞鐘的聲音,南屏山是一座怪石林立、山峰俊秀的石山,因山體石壁形如屏障而得名。南屏山綿延千米,海拔卻不高,主峰慧日峰海拔131米。南屏晚鐘是西湖十景中最早的景觀。

蘇堤春曉

平湖秋月

斷橋殘雪

雷峰夕照

南屏晚鐘

曲院風荷

曲院風荷的觀賞地在西湖西側,岳飛廟前面。曲院是金沙澗進入西湖的入口,從南宋時期就開始在這里栽種荷花,巨大的荷葉、盛開的粉紅色花朵,正應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花盛開的季節,一片片巨大的荷葉攤開在水面上,各色荷花點綴其上,在日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美麗。

柳浪聞鶯

柳浪聞鶯位于西湖東南岸邊的大型公園中,南宋時期曾是京城最大的御花園。分為聞鶯、友誼、南園和聚景4個景區。景區內種植著各種樹木花草,雪松、紫楠、廣玉、碧桃、海棠、月季等名花異草,花開樹綠之時,常有黃鶯穿梭飛行,發出啼叫之聲,仿佛在歌唱此處花海的艷麗。

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是一處集鮮花、港灣、游魚于一體的景點,位于蘇堤南段西側。園內有牡丹園、花港、紅魚池、密林和大草坪5個景區。人工堆砌的小島和曲橋是觀魚的好位置,在橋上扶欄向池中望去,難以計數的金鱗魚圍成一團嬉戲游水,生機盎然。乾隆云:“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雙峰插云

雙峰插云是由天目山余脈經西湖而分成南山和北山后形成的自然景觀,雙峰分別名為南高峰和北高峰。天空中有云朵的時候,山峰擋住了陽光的照射,云朵從空中飄過,遠看去,仿佛雙峰高聳直入云霄一般,故名為雙峰插云。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以秀美的風景和清幽的環境聞名天下。此島面積達6萬平方米,是西湖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有“小瀛洲”之稱。島嶼修建于明朝萬歷三十五年(1607),主要以西湖中的淤泥堆積而成。雍正時期,為此地架設了南北走向的曲橋和東西方向的柳堤,儼然一個巨大的“田”字形湖泊。最好的印月景觀出現在中秋佳節當晚,明月當空,映照在湖面之上,水中鏡花,難分實景和夢幻。這一景觀還出現在人民幣壹圓紙幣的背面,體現著西湖景觀在中國悠久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曲院風荷

柳浪聞鶯

花港觀魚

雙峰插云

三潭印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包头市| 邛崃市| 武川县| 永寿县| 噶尔县| 白玉县| 东丽区| 崇阳县| 苗栗市| 辉县市| 女性| 莱阳市| 衡阳市| 成都市| 腾冲县| 岑巩县| 县级市| 航空| 祥云县| 尼勒克县| 迭部县| 定安县| 张家港市| 慈利县| 溧水县| 辽源市| 漾濞| 顺昌县| 玛多县| 芜湖市| 海阳市| 武隆县| 溆浦县| 恭城| 湟中县| 同江市| 汝城县| 遂宁市| 宝应县| 太和县| 涟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