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別把模型當個寶

偶爾翻一本雜志,看到國內一家頗負盛名的學術機構和香港合作對2005年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走勢的預測。據他們的預測,2005年下半年GDP增長將以7月份為拐點,呈現下滑態勢。全年平均增速8.6%,消費物價指數持續下降,第三、第四季度為負數。

2005年已經過去了,結果與預測相差甚大,全年的增長率為9.9%,經調整后又為10.2%。整個經濟在持續上升,根本沒有拐點和下滑的跡象。消費物價指數并不高,但并沒有出現負的情況。兩家權威的學術機構、一批學富五車的海歸學者,為什么對半年內的經濟走勢做出了如此錯誤的預測呢?

據報道,這個預測依據了宏觀經濟計量模型。由于它據稱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得到了國內相當一批學者的支持和認可。所謂“科學的基礎”就是用經濟計量模型“依靠機器算出來的冷冰冰的數據”。如此科學的工具居然得不出科學的結論,我們不得不問,這種工具到底有多少科學的成分?

經濟學家經常用數學工具來研究經濟問題。其中運用最廣的就是編制經濟計量模型來預測未來經濟走勢,或者檢驗經濟政策的效果。應該說,這是經濟學研究方法的重大突破。首創經濟計量模型的兩位經濟學家弗瑞希和丁伯根獲得了首屆諾貝爾經濟學獎,以后獲獎的經濟學家至少一半以上與經濟計量模型相關。國外經濟學家運用經濟計量模型進行了許多有意義的研究工作。根據這類模型所進行的預測正確的比例也相當大。把經濟計量模型作為“科學基礎”也并不為過。但為什么這種“科學基礎”運用到中國,預測并不長遠的經濟走勢,就不“科學”了呢?

運用經濟計量模型要能得到大體上正確的結論,取決于兩個前提。一是這個模型所反映的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要是正確的;二是代入這個模型中的數據要是大體正確的。如果這兩個前提不存在,模型的“科學性”就會變成“不科學”。預測2005年下半年宏觀經濟走勢的模型變得“不科學”,正在于缺少了這兩個條件。

經濟計量模型是用數學公式來表述所涉及的各種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在不同的國家,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差別相當大。現在的各種經濟計量模型都是西方經濟學家根據自己的國情編制的,并沒有普遍的適用性。例如,在市場化程度高的國家,利率變動與投資之間的關系相當密切。用經濟學術語說,就是投資的利率彈性大。但在市場化程度低的國家,尤其在政府做出重要投資決策、私人投資并不重要的情況下,利率的變動與投資之間的關系就不密切了,或者說,投資的利率彈性小。如果把表示市場化程度高的國家的利率與投資關系的模型運用到市場化程度低的國家,其科學性就不存在了。經濟預測的不正確首先是所運用的模型不正確。中國的市場化時間短,經濟學研究總體水平也不高,還沒有能正確反映各種經濟變量之間關系的經濟計量模型,要借用國外的模型就很難符合中國國情,也談不上是“科學的基礎”。

模型不正確,所用的數據再正確也難以得出正確的預測。何況我們的統計數據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預測中關于消費物價的走勢,除了模型本身的問題之外,所用的數據可能有問題。公布的消費物價指數由于所選的商品以及各種商品的權重數,往往低估了實際通貨膨脹,與人們的感覺不一致。人們感到物價上升較快的房價、教育、醫療、勞務等項目,或者沒有包括在計算消費物價指數的商品中,或者權重數太低,或者所計算的價格與消費者的支出不同(醫生紅包與教育亂收費不可能計入)。統計局也承認這些問題的存在,并在逐步進行調整。不對這些消費物價進行調整,就作為預測未來物價走勢的依據,科學的模型就得出了錯誤的結論。

經濟預測對政府、企業和個人做出決策都十分重要。好在政府并沒有依據這種貌似科學、實際錯誤的預測。根據這種預測應該采用松的政策,如降息或增加貨幣投放,等等。如果這樣,經濟豈不更熱?政府對宏觀經濟走勢有清醒的認識,繼續加強宏觀經濟調控,現在看來是正確的。

運用“科學的模型”預測卻得出了錯誤的結論,這告訴我們,不能把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照搬到中國。西方經濟理論是建立在發達市場經濟基礎之上的,我們的經濟還不是一個完全的市場經濟。我們應該吸取、借鑒這種經濟理論中對我們適用的內容,如加強產權保護、完善市場調節機制、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等等。但絕不能把它們現成的模型拿過來就用。我們研究中國經濟問題,出發點不應該是這些引進的現成理論與模型,而是中國的現實。不從實際出發,任何貌似科學的東西都會變為不科學的或者荒謬的東西。

一些學院派經濟學家會迷戀模型。其實模型的運用是有條件的。在現實中,比模型更重要的是對現實的認識和感悟。有時直覺比模型更重要。記住這一點,經濟學家才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都县| 抚宁县| 当阳市| 黎川县| 凤山市| 莱州市| 宜城市| 平南县| 伊通| 海门市| 巴南区| 镇原县| 崇信县| 健康| 富川| 泸水县| 台江县| 大理市| 邛崃市| 蕉岭县| 夏津县| 睢宁县| 山阴县| 青海省| 皋兰县| 双牌县| 砀山县| 尼木县| 昔阳县| 庆安县| 祁连县| 滦平县| 铜梁县| 达尔| 临武县| 凤山市| 泰来县| 沛县| 磐安县| 绥宁县| 芒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