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打造武備,初練鄉(xiāng)勇
- 魂穿亂世大漢崛起之路
- 燒雞仙
- 2843字
- 2025-08-29 16:12:47
自衛(wèi)隊的人選很快就定了下來。陳家村十六到四十五歲的男丁原本有三十七人,除去腿腳不便的李二叔和三個年紀(jì)太小的少年,最終選出了三十名青壯,年紀(jì)最大的是四十歲的王大叔,最小的是剛滿十六歲的陳淵堂弟陳虎。
選好人手的第二天清晨,陳淵便把所有人召集到了村頭的曬谷場。此時天剛蒙蒙亮,空氣中還帶著露水的濕氣,三十名青壯站成三排,大多穿著打補丁的粗布衣裳,手里握著鐮刀、鋤頭之類的農(nóng)具,臉上既有期待,也有幾分忐忑。
陳淵站在眾人面前,目光掃過每個人的臉,沉聲道:“今天把大家叫來,是要教大家兩件事——一是做武器,二是練本事。咱們手里的鐮刀鋤頭,對付莊稼還行,對付拿著刀槍的亂兵山賊,根本不管用。所以,咱們得先做出能防身、能殺敵的家伙。”
說著,他轉(zhuǎn)身指向曬谷場角落堆放的材料——那是昨天村民們從山上砍來的硬木、燒好的木炭,還有從鐵匠鋪借來的鐵錘和鐵砧。“我計劃做三種武器,第一種是木槍,第二種是石斧,第三種是簡易的手弩。”
“木槍?那玩意兒能殺人嗎?”人群里有人小聲嘀咕,說話的是村里的獵戶陳五,他常年在山里打獵,用慣了弓箭,覺得木槍太過簡陋。
陳淵沒有反駁,而是拿起一根碗口粗的硬木,指著頂端說:“咱們的木槍,要把頂端削尖,再放到火里烤硬,烤的時候往上面抹點松脂,這樣頂端會更堅硬,能刺穿普通的布衣。而且木槍長兩米五,比山賊的刀長,咱們能先一步刺到他們,這就是優(yōu)勢。”
他一邊說,一邊拿起斧頭演示削木槍的技巧,“削的時候要注意,只削頂端三十厘米的地方,要削成菱形,這樣既鋒利又不容易斷。大家先跟著我削,削好后統(tǒng)一拿去烤。”
眾人聽著有理,紛紛拿起硬木和斧頭開始嘗試。一開始,大家削出來的木槍頂端要么歪歪扭扭,要么不夠鋒利,陳淵就一個個手把手地教,糾正他們的姿勢和角度。陳五試了兩次,削出的木槍頂端雖然不如陳淵的規(guī)整,但也有模有樣,他掂了掂手里的木槍,小聲道:“這么一看,好像還真有點用。”
木槍的制作相對簡單,一個時辰后,三十根木槍就全部削好,被送到旁邊的火堆旁烘烤。接下來,陳淵開始教大家做石斧。他拿出幾塊事先挑選好的青石塊,這些石塊質(zhì)地堅硬,邊緣鋒利,“咱們把石塊的一面磨平,在中間鉆個孔,再找一根合適的木柄,把石塊綁在木柄上,就是一把石斧。石斧劈砍有力,能劈開木頭,也能劈傷敵人。”
鉆孔是個技術(shù)活,陳淵教大家用燒紅的鐵條在石塊上燙出淺坑,再用小石子慢慢磨。這個過程很費時間,直到中午,才做好了十把石斧。最后是簡易手弩,這是陳淵最看重的武器——手弩射程遠(yuǎn)、威力大,適合遠(yuǎn)程攻擊,能在敵人靠近前就給他們造成殺傷。
手弩的結(jié)構(gòu)不算復(fù)雜,主要由弩臂、弩弓、弩機三部分組成。弩臂用的是韌性好的桑木,弩弓用的是山里的柘木,弩機則用硬木和小鐵片制作。陳淵先做好了一把樣品,他將弩弓固定在弩臂前端,在弩臂上刻出箭槽,再把用硬木做的弩機安裝在弩臂后端,最后在弩機上拴上弓弦。
“大家看,”陳淵拿起一支用蘆葦桿和磨尖的木片做的弩箭,搭在箭槽里,拉動弓弦扣在弩機上,對準(zhǔn)遠(yuǎn)處的一棵大樹,“扣下這個扳機,弓弦就會彈出去,把弩箭射出去。咱們做的手弩,有效射程能到五十步,五十步內(nèi),能射穿薄甲。”
說完,他扣下扳機,“咻”的一聲,弩箭精準(zhǔn)地射進(jìn)了樹干里,只留下一小截箭尾在外晃動。眾人看得眼睛都直了,陳五更是快步走到樹前,拔出弩箭看了看,驚嘆道:“這力道,比我的弓箭還強!”
“大家先跟著做弩臂和弩弓,弩機我來統(tǒng)一做,下午咱們就開始練怎么用這些武器。”陳淵把樣品放在一旁,開始指導(dǎo)眾人制作手弩部件。
中午,村民們送來午飯,是粟米粥和野菜餅。大家圍坐在曬谷場邊,一邊吃飯一邊討論著上午做的武器,臉上的忐忑少了許多,多了幾分期待。王大叔喝了一口粥,對陳淵說:“阿淵,你懂的真多,這些武器要是早做出來,上次那些亂兵也不敢那么囂張。”
“現(xiàn)在做也不晚。”陳淵喝了一口粥,“等咱們的武器做好了,再把本事練好了,不管是亂兵還是山賊,都不用怕。”
下午,武器制作還在繼續(xù),陳淵則開始教青壯們基礎(chǔ)的格斗技巧。他沒有教復(fù)雜的招式,只教最實用的動作——用木槍時,如何扎、刺、擋;用石斧時,如何劈、砍、撩;用手弩時,如何瞄準(zhǔn)、上弦、射擊。
“咱們練這些,不是為了跟人比武,是為了保命。”陳淵拿著木槍,對著一個稻草人演示,“敵人刺過來的時候,咱們不用硬擋,往旁邊躲一步,再用槍桿撥開他的武器,然后趁機刺他的胸口或者肚子,這些地方都是要害。”
他一邊演示,一邊讓眾人兩兩一組,對著稻草人練習(xí)。一開始,大家動作僵硬,常常出錯,陳淵就一個個糾正,告訴他們哪里用力不對,哪里時機不對。陳虎年紀(jì)小,力氣也小,用木槍刺稻草人的時候總是刺不準(zhǔn),陳淵就手把手地教他握槍的姿勢,教他如何發(fā)力:“握槍要穩(wěn),發(fā)力的時候要從腰上使勁,不是光靠胳膊的力氣。”
練了一個時辰,眾人都累得滿頭大汗,胳膊也酸了,但沒有一個人叫苦。他們知道,現(xiàn)在多流一滴汗,將來遇到危險的時候,就能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
傍晚的時候,第一批手弩做好了,一共五把。陳淵把這五把手弩分給了包括陳五在內(nèi)的五個眼神好、手穩(wěn)的人,讓他們練習(xí)瞄準(zhǔn)射擊。陳五拿起手弩,按照陳淵教的方法上弦、搭箭、瞄準(zhǔn),對著遠(yuǎn)處的稻草人射了一箭,雖然沒射中要害,但也射中了稻草人的肩膀。
“不錯,多練幾次就能準(zhǔn)了。”陳淵鼓勵道。
太陽落山的時候,一天的訓(xùn)練才算結(jié)束。三十名青壯扛著做好的武器,雖然累得渾身酸痛,但臉上都帶著笑容。他們能感覺到,自己不再是以前那個只能任人欺負(fù)的農(nóng)民了,他們手里有了像樣的武器,也學(xué)會了保命的本事。
陳淵看著眾人的背影,心里也松了一口氣。打造武器、訓(xùn)練鄉(xiāng)勇,這是他建立勢力的第二步,現(xiàn)在看來,這一步走得還算順利。但他也知道,這還遠(yuǎn)遠(yuǎn)不夠,他們面對的是兇殘的亂兵和山賊,只靠這些簡易武器和基礎(chǔ)技巧,還不足以應(yīng)對真正的危險。
回到張婆婆家,陳靈兒已經(jīng)做好了晚飯,是粟米粥和炒野菜。陳王氏看著陳淵疲憊的樣子,心疼地說:“阿淵,你別太累了,要是累垮了,咱們家可就沒主心骨了。”
“娘,我沒事。”陳淵喝了一口粥,“現(xiàn)在正是關(guān)鍵的時候,不能歇。對了,娘,你明天跟村里的婦女們說一聲,讓她們幫忙做一些藤甲,就是用山里的老藤編織成盔甲,雖然防不住刀槍,但能防住弓箭和石塊,也能減少一些傷亡。”
“好,我明天一早就去說。”陳王氏點頭答應(yīng)。
晚上,陳淵躺在簡陋的木板床上,卻沒有絲毫睡意。他想著白天訓(xùn)練的情況,想著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武器還需要改進(jìn),訓(xùn)練還需要加強,還得制定一些簡單的戰(zhàn)術(shù),比如遇到敵人時如何布陣,如何配合。
窗外,月光透過窗戶紙照進(jìn)來,灑在地上。陳淵看著月光,心里默默想著:亂世之中,弱肉強食,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能保護(hù)身邊的人,才能在這片土地上立足。他的大漢崛起之路,才剛剛邁出第二步,接下來的路,只會更難,但他不會退縮。
就在這時,遠(yuǎn)處的山林里傳來一聲狼嚎,聲音凄厲,在寂靜的夜里顯得格外嚇人。陳淵皺了皺眉,起身走到窗邊,望向山林的方向。他知道,這聲狼嚎或許只是普通的野獸叫聲,但也可能是危險的預(yù)兆。在這個亂世里,危險隨時可能降臨,他們必須盡快做好準(zhǔn)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