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創字立律,文明初顯

清晨的陽光剛爬上糧倉的茅草頂,公共廣場上就圍滿了族人——今天是李全約定好“教大家記東西”的日子。自從歸附的部落多了,管理上的麻煩也跟著來:魚部落昨天交了多少魚干,兔部落織了多少張獸皮,粟米田的種子還剩多少,全靠族人口口相傳,記混、記錯的情況越來越多。李全站在廣場中央的石板前,手里拿著一塊燒黑的木炭,身后跟著木和鹿杖——木負責打磨石板,鹿杖則帶著兔部落的人,用藤蔓編織了幾十塊簡易的“記事板”。“以前我們靠腦子記東西,人少的時候還行,現在人多了,記不住也容易亂。”李全敲了敲石板,“今天我教大家用‘符號’記東西,以后不管是糧食、工具還是獵物,只要畫下來,就能清清楚楚,不會再錯了。”說著,他用木炭在石板上畫了一個簡單的“穗”形:“這代表粟米,畫幾穗就代表幾袋;再畫一條橫線,代表‘十’,兩條橫線就是‘二十’。”族人們湊在石板前,好奇地盯著那個“穗”形,有的還伸出手指,在地上跟著比劃。魚鰓指著石板,小聲問:“那魚怎么畫?我們捕的魚,也能畫下來記嗎?”李全笑著點頭,在石板上畫了一個彎彎曲曲的“魚”形:“你看,這樣畫就代表魚,畫幾條就是幾尾。以后你們捕魚回來,就在記事板上畫幾條魚,我一看就知道你們交了多少。”魚鰓眼睛一亮,立刻讓身邊的族人拿出記事板,跟著畫了起來,雖然畫得歪歪扭扭,卻格外認真。接下來的幾天,李全每天都在廣場上教大家畫“符號”:用“圈”代表太陽,用“豎線”代表人,用“三角”代表房屋,用“交叉線”代表武器。為了方便記憶,他還把符號編成了口訣,教給族人們:“穗子彎,粟米滿;魚兒游,河邊走;圓圈亮,是太陽……”孩子們學得最快,很快就能在記事板上畫出簡單的符號,還能幫著大人記錄物資。可沒過多久,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有一次,兩個族人因為一塊獸皮吵了起來——一個說獸皮是自己打獵得來的,該歸自己;另一個說自己幫著扛了獵物,獸皮該分自己一半。兩人各說各的理,沒有任何憑據,連石老都難斷對錯。“我們得立規矩。”李全召集所有部落首領,在公共廣場上開會,“以前人少,有事好商量,現在人多了,必須有明確的規矩,誰該做什么,做了有什么獎勵,犯了錯有什么懲罰,都要寫清楚,大家都要遵守。”首領們紛紛贊同,鹿杖說:“以前我們部落就因為沒規矩,有人偷懶有人搶東西,最后越來越弱。現在立了規矩,大家都按規矩來,就不會吵架了。”魚鰓也補充道:“還要規定捕魚的時間,不能有人搶著去好地方,不然會打架。”經過三天的討論,李全和首領們一起制定了石部落的第一部“律法”,并把律法用符號畫在廣場中央的大石板上,讓所有人都能看到:凡參與種田、捕魚、打獵者,按勞動成果分粟米、獸皮,勤勞者多給,偷懶者少給;禁止搶奪他人財物、打架斗毆,違者罰三天不準吃飯,重者趕出部落;老人、孩子、病人優先獲得食物和照顧,任何人不得爭搶;守護部落者,受傷后由兔部落草藥師免費治療,還能獲得額外粟米獎勵;發現新的食物、種子或工具,要上報部落,共享成果,不得私藏。律法公布的那天,族人們都圍在大石板前,聽李全逐句講解。有個之前偷懶的族人,聽到“偷懶者少給粟米”,悄悄低下了頭,心里暗下決心以后要好好干活;幾個經常吵架的族人,看到“禁止打架斗毆”的懲罰,也收斂了脾氣。“這律法不是給某個人定的,是給所有人定的,包括我和石老。”李全站在石板前,聲音堅定,“不管是誰,犯了錯都要受罰;不管是誰,立了功都有獎勵。只有大家都遵守規矩,部落才能越來越好。”就在創字立律的同時,部落的生產也迎來了新突破。負責馴化野牛的木,終于有了收獲——之前捕獲的三頭野牛,經過幾個月的喂養和訓練,已經能乖乖跟著人走,還能拉著石犁翻地。這天上午,木牽著一頭壯實的野牛,來到新開墾的田地里,野牛拉著石犁,穩穩地在田里行走,翻出的泥土又松又勻,比十個男人用木耒翻地還快。“成功了!野牛真的能拉犁!”族人們圍在田邊,興奮地歡呼起來。李全看著拉犁的野牛,眼里滿是喜悅——有了牛耕,以后開墾田地的速度會大大加快,部落的糧食產量也會翻好幾倍。他立刻讓木再馴化幾頭野牛,同時教更多的族人使用牛耕。魚部落的池塘也有了收獲——之前放進池塘的小魚苗,已經長到了半尺長,魚鰓每天帶著族人給魚苗喂水草和粟米糠,魚苗長得越來越壯。“再過兩個月,這些魚就能吃了!”魚鰓高興地說,“到時候我們每天都能有新鮮魚吃,冬天還能曬更多的魚干。”兔部落的草藥師還發現了一種新的植物——葉子像手掌,根塊圓圓的,煮熟后又香又甜。李全認出那是“紅薯”,趕緊讓族人把紅薯挖出來,一部分煮熟分給大家嘗鮮,一部分留種,打算明年春天種在田地里。族人們吃著香甜的紅薯,紛紛贊不絕口:“這東西比粟米還好吃!要是能多種些,以后就更不用餓肚子了。”夕陽西下,公共廣場上的大石板被余暉染成了金色,上面的律法符號清晰可見;田地里,野牛拉著石犁的身影漸漸遠去;河谷邊,魚部落的人還在給魚苗喂食;村落里,孩子們拿著記事板,在廣場上練習畫符號,笑聲清脆。李全站在廣場中央,看著眼前的景象,心里滿是感慨。從最初的四十多人,到現在的一百二十多人;從只能住獸皮帳篷,到現在有了結實的房屋;從靠打獵采集為生,到現在有了粟米田、魚塘、紅薯,還有了牛耕;從口口相傳,到現在有了文字雛形和律法——石部落已經不再是一個原始的小部落,而是初步具備了文明的形態。“我們還要做很多事。”李全對身邊的石老說,“我們要教大家更多的知識,要種更多的糧食,要建更堅固的城墻,要讓我們的部落越來越強大,讓所有人都能過上安穩、幸福的日子。”石老看著李全,眼里滿是敬佩:“以前我以為,部落能活下去就好,可你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未來。有你在,我們石部落一定會成為這片土地上最強大的部落,一定會開創出從未有過的文明。”夜幕降臨,村落里的篝火漸漸升起,族人們圍坐在篝火旁,有的在練習畫符號,有的在討論明天的活計,有的在聽王婆婆講新的故事——故事里,有能拉犁的牛,有香甜的紅薯,有畫在石板上的“字”,還有一個讓所有人都能吃飽飯、住暖屋的部落。李全看著篝火旁的族人,心里默默想道:文字、律法、牛耕、新作物……這些都是文明的基石。只要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石部落終會從一個聯盟部落,發展成一個真正的國家,讓文明的火種在這片土地上永遠燃燒,照亮蠻荒,走向未來。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耿马| 霞浦县| 子洲县| 明溪县| 汕尾市| 柳林县| 东莞市| 宜宾县| 安龙县| 南丹县| 化州市| 湖州市| 博湖县| 河津市| 杨浦区| 浦江县| 大余县| 五大连池市| 成安县| 年辖:市辖区| 遵义市| 肇庆市| 新兴县| 富裕县| 美姑县| 大竹县| 东宁县| 澳门| 苗栗县| 荣昌县| 嘉兴市| 景泰县| 彰化市| 柳河县| 上思县| 思南县| 察哈| 喀喇沁旗| 顺昌县| 纳雍县|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