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做電商,白鹿選擇賣保暖內衣

其實有點閱歷的中國人,會從中國的文字里學到很多知識,也會產生很多體悟。

例如“貪”字與“貧”字的關聯:貪念多了那一“點”,一旦底下的“撇”露出“馬腳”,“貪”就變成了“貧”。

從淘寶的發展脈絡來看,中國電商網店的雛形始于 2003年淘寶網的成立,到 2012年天貓商城正式出現,這 9年時間里,確實有不少人抓住機遇賺到了錢。

網上開店屬于電子商務的范疇,而電子商務是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手段,實現商品交易或服務傳遞的商業活動。

電子商務的模式主要分為:ABC、B2B、B2C、C2C、B2M、M2C、B2A(即 B2G)、C2A(即 C2G)、O2O等。

其中,淘寶采用的是 C2C模式,阿里巴巴是 B2B模式,天貓則是 B2C模式。

不過這些專業術語,白鹿自己也不太懂,其實也不重要

——開網店的核心是掙錢,只要清楚“掙誰的錢”就夠了。

大概在 2012年或 2013年,當時女裝類目排名靠前的品牌“妖精的口袋”,其老板曾和白鹿聊過:

做到他們那個規模后,線上運營的規則和線下其實沒什么區別。

那時候白鹿還不理解這話

——他當時只是個美工。

后來他自己開了網店,還幫其他公司做過電商運營總監,做了十多年電商后,才慢慢有了自己的體悟。

其實“線下交易”用“做生意”三個字就能概括,而做生意的規則從古至今都沒太大變化,線上交易不過是換了一種實現方式而已。

如果把線上和線下割裂開來看,給別人打工上班或許沒什么影響,但要是自己當老板,很容易陷入思維誤區。

有人問:“做生意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其實很簡單:“掙錢。”

可很多執著于“線上”和“線下”差異的網店老板或個人,恰恰被“線上”這兩個字迷惑了,忽略了做生意的本質。

2003年到 2012年,足以代表中國電商發展初期的淘寶,主要做了兩件關鍵的事:

2008年 4月推出淘寶商城,2012年 1月 11日上午,淘寶商城正式更名為“天貓”。

馬老板當初推出淘寶商城時,其實遇到過不少挫折,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支撐他堅持做這件事的理由也不少。

白鹿知道其中一個關鍵原因

——2009年《郵政法》修訂,讓民營企業快遞公司獲得了政策扶持。

這份《郵政法》修訂,到底給了馬老板什么底氣?

答案很簡單:淘寶商城邀請的是品牌商家,或是有生產能力但無品牌的商家入駐。

而 B2C(企業對消費者)模式,正是電子商務中企業直接向消費者銷售商品或服務的模式,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商品展示、在線支付及物流配送。

白鹿曾給一家寵物保健品工廠做過運營,用這個案例就能說清楚當時的情況:

有人找白鹿幫他們公司組建電商項目部門,這家公司有自己的品牌,每年能給代理商賣出 1000萬的產品。

他們的產品單價大概 10元左右,但 2008年的物流環境里,快遞費均價要 27元,即便有 8到 15元的優惠價,最低也還有 2元左右的省內郵政普通包裹價格。

要是快遞費降不下來,企業入駐電商平臺后,賣產品的收入甚至覆蓋不了快遞成本

——這個問題,馬老板作為電商行業的領軍者,肯定早就意識到了,而且也為此出過力。

這其實也是他打算拿下電商市場的第一步布局。

從小賣家的角度看,2008年電商行業有什么變化呢?

2003年到 2008年,更像是對網上購物消費者習慣的“培養期”。

這 5年里,基本是個體小賣家在賺取紅利。

那這些紅利是從哪里來的?

是從淘寶網來的嗎?

其實不是

——這些利益,本質上是從線下的代理渠道商手里“拿”來的。

從工廠到消費者,中間原本有一堆線下渠道商;而線上和線下的邏輯其實相通,這些小賣家、網店老板,本質上就是工廠的“線上分銷渠道商”。

他們賺走了原本屬于線下分銷渠道商的利潤,也確實賺到了錢。

而馬老板打算引入淘寶商城,其實就是想自己做“線上的線下渠道商”,掌控更核心的環節。

這場行業博弈中,馬老板的團隊用了 4年時間,才初步完成了這個產業布局。

而白鹿重生到 2008年這個時間點,其實比 2003年做電商更有優勢:

一方面,5年的時間已經培養出了一批有網上購物習慣的消費者;

另一方面,大部分小賣家的思維模式還停留在“線下老板”的層面,滿腦子都是“怎么多掙錢”,還沒被馬老板的天貓商城計劃“轉化”成他的分銷代理商

——這就留下了窗口期。

而且 2008年的大環境很好,有很多只有做過電商的人才知道的“隱性機會”,比如快遞選擇上,郵政就是個好選項。

郵政快遞是國企,從誕生起就有“先天優勢”,所以它也被黑得最慘

——畢竟不貶低郵政,其他民營快遞怎么能快速崛起呢?

但郵政快遞其實有兩個核心優勢:便宜,以及“甩鍋”能力。

先說說價格優勢:郵政可以做到不掙錢運營,本質是為了推動國家快遞行業的發展;有些時候覺得其他快遞比郵政便宜,其實只是“使用方式不對”。

不過讓白鹿覺得郵政靠譜的,反而還是它的“甩鍋”能力。

從 2003年到 2025年,電商快遞總會因為各種原因沒法把貨送到消費者手里。

而郵政是國企,一旦出現問題,打官司、賠錢都很方便

——因為送貨和賠錢分屬不同部門。

遇到這種情況,白鹿可以“倒逼”送貨部門去催促賠錢部門;更關鍵的是,不僅賠的錢能到位,快遞費還能先拖欠著,這比私人快遞公司方便多了。

當然,這是綜合考量后的選擇;如果能和其他快遞深度合作,比如自己開一家快遞公司專門給自己發貨,也是可行的。

除了快遞,產品選擇也很關鍵。

很多人第一次做電商,會選做女裝,其實這并不是個好選擇。

女裝類目確實流量大,理論上起步快,但這個類目其實“沒什么希望”

——白鹿見過太多女裝電商品牌,最后都慢慢消失在了電商平臺上。

所以重生到 2008年,白鹿選擇從保暖內衣做起。

做電商其實不用盲目“討好所有消費者”:

只有購買你產品的人,才是你的核心消費者;沒購買的人,和你其實沒什么關系。

但如果想把電商做大,就必須考慮兩個關鍵因素:

同行競爭對手,以及市場大環境。

電商其實是“市場大環境的擾亂者”

——大家斗不過馬老板,但能針對在他平臺上開店的人。

比如以前雅鹿,把給經銷商 199元進貨價的羽絨服,拿到網上賣 99元,這就破壞了行業規矩。

白鹿當時所在的公司是行業龍頭,就出手制裁了這種“規矩破壞者”。

白鹿重生前做過羽絨服行業,知道羽絨服行業有“維護市場環境的大佬”;但保暖內衣行業沒有

——保暖內衣基本都是貼牌生產,還存在串貨、價格錯亂的問題。

比如市場上賣 98元的保暖內衣,你要是敢賣 9.9元包郵,雖然能快速起量,也會破壞保暖內衣的整體市場價值。

這種行為雖然不違法,但在其他行業早就被制裁了,可保暖內衣行業沒人管。

從 2013年開始,19.9元包郵的保暖內衣一直賣到 2025年。

白鹿的老上司在貓人工作時,就特別痛恨 19.9元的保暖內衣;他還有個代理商,甚至打算燒 300多萬,用補貼的方式賣貓人的內衣,就是為了對抗低價沖擊。

可以說,保暖內衣就是電商行業的“法外狂徒”

——沒人會用非電商的手段來制裁你這個網店創業項目,這也是白鹿選擇做保暖內衣的核心理由之一。

其次是對競爭對手的判斷:做保暖內衣,其實相當于“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

服裝行業有個現象,至少在JS省內是這樣的:

工廠招聘工人加工服裝時,春夏裝沒什么利潤,主要靠秋冬裝盈利。

這就導致工廠運營有明顯的淡季和旺季

——淡季時,工廠要養著工人,這其實是很大的負擔。

而羽絨服和保暖內衣都只能在冬季賣,羽絨服的利潤高,保暖內衣的利潤低,所以不管是做保暖內衣的線上公司還是線下公司,日子大多不好過。

比如 2016年,常年排在保暖內衣類目前三的線上品牌電商公司,就因為這個問題“垮了”:

雙 11期間,他們的電商客服團隊集體辭職,哪怕不要薪資,也要出一口惡氣。

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很多網上銷售保暖內衣的電商公司,都是“季節性用工”:

冬季招人,冬季結束就開除;就算是留下的人,也只能拿平時 50%的薪資。

更過分的是,為了怕人跑,在冬季來臨前,公司只給員工發基礎生活費。

做電商的人,和去工廠加工衣服的工人不一樣

——他們在辦公室上班,也算體面工作,但這種“季節性壓榨”的大環境問題,直到 2025年還存在。

白鹿選擇做保暖內衣,正是因為這些公司從來沒有過完整的團隊,一直是“從零到一”反復折騰,根本留不住人才

——這就給了新入局者機會。

還有一個讓保暖內衣類目電商人無奈的點:

這個行業真的“靠天吃飯”。

你能力再強,也不如天氣變冷對銷量的影響大。

而 2008年正好有雪災,天氣足夠冷

——這就是“天時”。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 2008年的冷天氣,人和是當時在網上賣保暖內衣的,沒幾個靠譜的團隊;地利則是南京的金橋和玉橋批發市場,從這里能拿到價格有優勢的保暖內衣貨源。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含山县| 兴安县| 乐陵市| 饶阳县| 灵寿县| 台中县| 岳普湖县| 金塔县| 基隆市| 若羌县| 亚东县| 彭泽县| 满城县| 麻栗坡县| 麻江县| 明水县| 清河县| 瑞丽市| 池州市| 麻城市| 故城县| 兴化市| 普宁市| 杭锦后旗| 宝鸡市| 平定县| 彭泽县| 两当县| 年辖:市辖区| 湘潭县| 阿克陶县| 客服| 阿拉善右旗| 霍山县| 辽宁省| 大悟县| 濮阳市| 禄劝| 英吉沙县| 平乡县| 塘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