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長假靜思,商機初現
- 影視糾察員:從流金歲月開始
- 醉酒戲諸侯
- 2434字
- 2025-08-31 10:14:13
(2010年10月1日-7日,魔都,同濟大學校園)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國慶長假的到來,如同按下了一個巨大的暫停鍵,讓原本喧囂忙碌的校園瞬間安靜下來。梧桐葉在秋風中打著旋兒飄落,鋪滿了空蕩蕩的林蔭道。教學樓鎖上了門,圖書館開放時間大幅縮短,連食堂的窗口都關閉了大半,只剩下幾個基礎檔口,供應著種類驟減、價格卻未見松動的飯菜。一種人去樓空的寂寥感,籠罩著留守的校園。
302宿舍里,只剩下了陳默和王巖。王巖是家太遠,來回奔波不值當。而陳默,他坐在靠窗的書桌前,看著窗外零星的留校學生拖著行李箱離開的背影,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面。一千元生活費,扣除假期里無法避免的食堂開銷、日用品消耗,再想想下個月必然要買的專業耗材(繪圖紙、模型材料)……系統賦予的這份“基本生存保障”,在長假無課、無處開源的環境下,其“摳門”的本質被無限放大,像一根無形的繩索,悄然勒緊。
【滴!檢測到宿主情緒波動:成分(70%經濟焦慮,20%對系統‘等價交換’原則的怨念,10%對假期無聊的煩躁)。觸發關鍵詞:‘摳門’。】系統如同最精準的情緒雷達,瞬間捕捉到了陳默的內心。
【摳門?這簡直是葛朗臺轉世!】陳默忍不住在腦海里吐槽,【別人家的系統,宿主過個節好歹發個禮包意思意思吧?你這倒好,坐看我吃土?說好的‘改變命運的機會’呢?就靠這一千塊?】
【警告!檢測到宿主思維滑向‘不勞而獲’深淵!】系統的電子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嚴厲。【本系統核心原則:等價交換!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節日禮包?禮包從何而來?憑空變出?那是魔幻!不是現實!本系統存在的意義是提供平臺和機會,不是當散財童子!宿主,你的第一桶金,需要用你的汗水、智慧和行動去等價交換!而不是指望本系統大發慈悲!】
系統的話像一盆冷水,澆滅了陳默一部分的怨氣,但也讓他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現實。抱怨系統無濟于事,他現在需要的是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開始厘清思維。
面對系統生活費僅夠基本生存,無法滿足技能學習、專業投入及未來發展需求的經濟壓力。他必須找到低門檻、快速啟動、可持續的賺錢方式。
想達到目標,“信息差”是最快捷也是最有利的。2010年…智能手機尚未普及,但諾基亞的塞班系統、早期的安卓手機正在興起。移動互聯網的大潮雖然還未席卷,但暗流已然涌動。他想起了2025年那些無處不在的外賣騎手,想起了大學時自己也曾抱怨過食堂的擁擠和口味單一,想起了長假留校時想吃點校外東西的不便……
一個詞匯如同閃電般劃過他的腦海:校園外賣!
是的!在2010年,專業的、依托移動平臺的外賣巨頭尚未形成氣候。校園周邊的餐館大多還停留在電話訂餐、或者學生自己下樓打包的階段。如果能在校園內建立一個快速、便捷、專門服務學生的送餐網絡呢?
思路一旦打開,想法便洶涌而來,他完全可以復制餓了嗎的成功:首先是需求,長假留校學生、懶得去食堂的學生、想吃校外特定餐館的學生、在圖書館、實驗室趕工沒時間吃飯的學生…需求真實存在!
其次是供給,校園周邊那些物美價廉、愿意做學生生意的小餐館很多。
剛開始無需APP!現在手機普及率已經很高。完全可以采用最原始的——電話接單:設置一個專門的手機號碼作為訂餐熱線。采用短信將合作餐館的菜單和價格整理成短信模板,學生發送“菜單”到指定號碼即可獲取。
接到電話或短信訂單后,人工記錄,然后聯系餐館制作,再派人去取、配送。初期完全可以招募校內勤工儉學的學生(尤其是體育系、像王巖這樣體能好的)當兼職騎手,按單結算費用。盈利方向則向學生收取小額配送費(1-2元/單),或者從餐館那邊收取少量服務費。
這個模式的優點顯而易見:啟動成本極低,技術門檻為零,充分利用現有通訊工具和學生資源,直接切入最剛需的“吃”的問題。而且,校園環境相對封閉,配送距離短,效率高。
陳默越想越興奮,仿佛已經看到了訂單紛至沓來的場景。他立刻在筆記本上奮筆疾書,勾勒著初步的實施方案:
1.市場調研:立即走訪校園周邊小餐館,了解其是否愿意合作、合作條件(起送價、菜單、價格、出餐速度)。
2.成本核算:專用手機+卡費用、兼職騎手工資、可能的通訊費。
3.團隊組建:核心需要1-2人負責接單、調度、記賬。兼職騎手若干(優先王巖這樣的熟人介紹)。
4.定價策略:配送費定多少學生能接受?1元?1.5元?
5.宣傳推廣:制作簡單傳單,在宿舍樓、圖書館、教學樓張貼。利用校園BBS發帖。
【思維梳理完成。方案:校園人工外賣網絡。可行性評估:高(基于校園環境及當前技術條件)。啟動成本:極低(數百元)。風險:1.餐館合作不穩定;2.配送時效控制;3.初期訂單量不足導致騎手流失;4.潛在競爭。】系統給出了客觀的評估,沒有潑冷水,反而給陳默查漏補缺,透著一絲“孺子可教”的意味。
陳默放下筆,看著窗外秋日的陽光,心中那份因經濟壓力帶來的陰霾被一股強烈的行動欲驅散。系統的摳門,反而成了逼他跳出舒適區、主動尋求“等價交換”的契機。
他站起身,走到王巖的床邊。王巖正戴著耳機打游戲,嘴里還罵罵咧咧。
“老王!”陳默拍了拍他。
“啊?咋了老陳?”王巖摘下耳機,一臉疑惑。
“想不想國慶期間賺點零花錢?有個活兒,可能需要點體力。”陳默開門見山。
“啥活兒?能賺錢?”王巖眼睛一亮,游戲瞬間不香了。
“送外賣!在校園里跑腿送餐!”陳默言簡意賅。
“送外賣?就咱們學校?”王巖愣了一下,隨即咧開嘴笑了,“行啊!這活兒簡單!包在我身上!跑腿我在行!給多少錢?”
“按單算,送一單給你一塊錢,多勞多得,怎么樣?”陳默報出預想的價格。
“一塊錢一單?沒問題!”王巖拍著胸脯,“啥時候開始?需要多少人?我們田徑隊好幾個兄弟估計都愿意干!”
第一步,就這么邁出去了。陳默看著王巖興奮的臉,又想起筆記本上那個簡陋卻充滿生機的計劃。他不再是被動等待系統施舍的“牛馬”,而是開始嘗試用自己的雙手和頭腦,去撬動“等價交換”的杠桿。
國慶長假的校園,依舊安靜。但在這片寂靜之下,一顆名為“校園外賣”的種子,伴隨著秋日的陽光和陳默心中燃起的火焰,正悄然破土。他的第一桶金,或許就藏在這份為他人,也為自己解決“吃飯”問題的行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