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重甲壓垮戰馬!料敵先機驚賈詡
- 穿越三國開局獲得萬斤巨力
- 楓吟秋葉
- 2691字
- 2025-08-27 22:11:28
校場的篝火在夜色中噼啪作響,蘇云與賈詡擊掌立誓的瞬間,晚風卷起地上的沙塵,仿佛為這場賭命之約添了幾分凝重。隨著李肅一聲令下,五萬步卒列成整齊的方陣,火把的光芒如長龍般蜿蜒向東方,朝著汜水關的方向進發。
蘇云翻身跨上戰馬,身上五件厚重的玄鐵鎧甲碰撞著發出“哐當”聲響,坐下的戰馬剛邁出兩步,便發出一聲哀鳴,前腿一軟,竟直直跪倒在地,馬鞍瞬間被壓得變形。周圍的士兵都驚呆了,李肅連忙上前:“都尉!這戰馬撐不住您的重量啊!”
蘇云無奈地翻身下馬,看著被壓垮的戰馬,只能苦笑著解開鎧甲:“看來這穩妥也得有個限度。”他隨手將一件件鎧甲遞給親兵,最后只留下兩件貼身的皮甲,再翻身上馬時,戰馬才終于能穩穩前行。賈詡騎馬跟在一旁,看著蘇云的舉動,眼底的疑惑又深了幾分——這人不僅力氣大得離譜,行事風格也總透著股讓人捉摸不透的怪異。
大軍晝夜兼程,三日后終于抵達汜水關下。守關校尉早已率人在關前等候,見蘇云等人到來,連忙上前迎接:“蘇都尉!末將已在此等候多時!孫堅率領三萬精銳,此刻正駐扎在十里外的河上游,連日來雖未攻城,卻一直在打探關內虛實,來者不善啊!”
蘇云點點頭,與賈詡一同登上汜水關城樓。站在城樓上遠眺,能看到遠處河邊密密麻麻的營帳,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隱約能聽到士兵操練的吶喊聲。賈詡眉頭緊鎖,沉聲說道:“孫堅素有‘江東猛虎’之稱,麾下將士皆是精銳,且他此次作為諸侯先鋒,必定急于立功,我們不可輕敵。”
蘇云卻不以為意,手指著孫堅的營帳方向,淡淡說道:“文和兄,你可別被孫堅的名頭唬住了。他哪是什么忠漢義士,不過是借著討董的名義擴充勢力罷了。你可知,他沿途已經吞并了三個太守的兵馬,還殺了不愿歸附的王睿、張咨二人?”
賈詡猛地轉頭看向蘇云,眼神中滿是震驚:“此事當真?我怎么從未聽聞?”他身為副將,早已提前打探過孫堅的消息,卻從未聽說過這些事——要知道,王睿、張咨皆是朝廷任命的太守,孫堅私自殺害他們,若是傳出去,可是謀逆大罪,這種消息必然被孫堅嚴密封鎖,蘇云又是如何知道的?
守關校尉在一旁聽得真切,連忙點頭附和:“都尉說得沒錯!末將前日派斥候探查時,確實聽聞了這些傳聞,只是不敢確定真假,也沒敢上報。沒想到都尉竟也知曉此事!”
賈詡看著蘇云,心中的懷疑越來越強烈。蘇云不僅能預測董卓的舉動,還知道這些未廣泛傳播的隱秘情報,難道他真的能預知未來?他壓下心中的震驚,問道:“既然孫堅并非真心討董,那我們該如何應對?如今諸侯大軍尚未匯合,正是打響名聲的好時機,你可有主意?”
蘇云嘴角微揚,反問道:“文和兄足智多謀,不妨說說你的想法?”
賈詡沉吟片刻,說道:“孫堅大軍駐扎在河上游,我們只需派人悄悄在水源中下毒,待其軍中出現混亂,再率軍出關突襲,定能大獲全勝。此計雖有些陰損,但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勝。”
“不可。”蘇云直接拒絕,語氣堅定,“我要的是能讓天下人信服的好名聲,而非陰險狡詐的罵名。下毒這種手段,只會讓人不齒,絕不可用。”他心里清楚,想要在亂世中立足,名聲至關重要,尤其是他未來還想跳槽到曹操麾下,若是留下“毒殺降兵”的惡名,必然會被曹操忌憚。
賈詡沒想到蘇云會如此在意名聲,畢竟此前蘇云“背信棄義、栽贓嫁禍”的名聲在軍營中可是出了名的。他正想再說些什么,一旁的胡軫突然開口,語氣中滿是嘲諷:“蘇都尉倒是清高!可如今大敵當前,不想著如何取勝,反而顧忌名聲,我看你就是沒什么實戰經驗,不敢主動出擊!”
胡軫本就對蘇云搶走戰功一事心懷不滿,如今見蘇云拒絕賈詡的計謀,更是覺得蘇云無能,忍不住出言嘲諷。蘇云瞥了胡軫一眼,懶得與其爭辯,只是對眾人說道:“無需急于進攻,不出半日,自會有‘關鍵小魚’送上門來,到時候我們再出兵不遲。”
“關鍵小魚?”賈詡滿臉疑惑,“你怎么知道會有人來?”
蘇云笑而不答,只是讓人加強關防戒備,自己則坐在城樓之上,悠閑地喝著茶。胡軫見蘇云如此悠閑,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卻也無可奈何,只能在一旁冷哼。
果然,不到一個時辰,關下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斥候飛奔而來,大聲稟報:“都尉!不好了!鮑信之弟鮑忠,率領三千馬步軍,從小道殺來,此刻已在關前搦戰!”
賈詡聽到“鮑忠”二字,瞳孔驟然收縮,猛地看向蘇云。鮑信是十八路諸侯之一,此次并未隨孫堅一同前來,鮑忠突然率軍來襲,事先毫無征兆,蘇云卻能精準預測,這絕非巧合!他心中對蘇云“能預知未來”的說法,第一次有了幾分相信。
胡軫也愣住了,他沒想到蘇云真的預測成真,一時間竟說不出話來。
蘇云放下茶杯,站起身,眼神銳利如刀:“來得正好!文和兄,此次活捉鮑忠的任務,就交給你了如何?”
賈詡聞言,錯愕地看著蘇云:“讓我去?鮑忠雖只是三千兵馬,但也是一員猛將,我不過是個謀士,怎能活捉他?”他從未想過自己會親自上陣殺敵,蘇云這個提議,實在太過突然。
蘇云拍了拍賈詡的肩膀,笑道:“文和兄不必妄自菲薄。你只需率軍出關,假意迎戰,再趁鮑忠不備,用計將其困住即可。以你的智謀,這點小事還不是手到擒來?而且,活捉鮑忠,也能讓你在軍中樹立威信,豈不是兩全其美?”
賈詡看著蘇云眼中的信任,心中微動。他沉吟片刻,覺得蘇云說得有道理——若是能活捉鮑忠,不僅能證明自己的能力,也能在這場戰事中占據更多主動權。他深吸一口氣,拱手道:“好!末將領命!定將鮑忠活捉歸來!”
蘇云點了點頭,轉身對李肅說道:“李將軍,你隨文和兄一同出關,負責接應,務必保證文和兄的安全。”
“遵命!”李肅拱手應道。
很快,汜水關的城門緩緩打開,賈詡與李肅率領五千士兵出關迎戰。鮑忠見出關的竟是個文弱書生模樣的人,不禁哈哈大笑:“董卓麾下無人了嗎?竟派個謀士來送死!”
賈詡面不改色,手持馬鞭,大聲說道:“鮑忠!你私自率軍來襲,不過是自取滅亡!識相的話,速速投降,否則,休怪我手下無情!”
鮑忠怒喝一聲,拍馬挺槍,直沖向賈詡。賈詡早有準備,連忙下令士兵列陣迎敵,同時示意李肅從側面突襲。一時間,兩軍在關前展開激烈廝殺,刀光劍影,吶喊聲震天動地。
蘇云站在城樓上,看著下方的戰局,嘴角勾起一抹笑容。他知道,賈詡必然能順利活捉鮑忠,而這,只是他在汜水關打響名聲的第一步。接下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在等待著他,而他,早已做好了準備。
胡軫站在蘇云身旁,看著下方激烈的戰局,又看了看蘇云胸有成竹的模樣,心中的嘲諷漸漸變成了敬畏。他不得不承認,蘇云確實有過人之處,或許,跟著蘇云,真的能立下戰功。
夕陽西下,余暉灑在戰場上,映得滿地鮮血格外刺眼。賈詡憑借著精妙的計謀,成功將鮑忠困住,李肅趁機率軍包圍,鮑忠左沖右突,最終力竭被擒。當士兵將鮑忠押到城下時,賈詡翻身下馬,抬頭看向城樓上的蘇云,眼神中充滿了敬佩——蘇云的“料敵先機”,已經徹底征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