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封王
- 重生朱允熥,出走大明創(chuàng)帝國時代
- 土豆配大鯤
- 2014字
- 2025-08-28 16:55:06
話音落下,整個奉天殿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術,難以置信地看著跪在殿中的朱允熥。
這是···主動放棄皇太孫的位置了?
連爭都不爭一下就放棄了?
如此審視度勢?
若是如此,允紋殿下此后便可名正言順,無人能再非議其庶出身份。
不少官員看向朱允熥的眼神都柔和了許多。
少部分中立的文臣以及藍玉為首的淮西武勛們則是喟然嘆息。
朱允炆也滿眼錯愕的側頭看向自己這個弟弟。
他這個弟弟向來沉默寡言,今日這番表現(xiàn)跟平日比起來簡直判若兩人。
殿內無人說話,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穩(wěn)坐高臺的朱元璋身上,等待他的決斷。
“允熥可有中意之處?”
隨著他開口,無數(shù)道目光再次看向朱允熥。
朱允炆袖中的手指不自覺地縮了一下,同樣在等待這個答案。
他身邊的齊泰、黃子澄等東宮近臣更是屏息凝神注視著那道跪著的身影。
朱允熥能清晰地感受到那道審視的目光,心里早有考慮。
遼東背靠大明,東南毗鄰恭順卻可隨時南下吞并的高麗(劇情需要設定此名)。
甚至跨海東征,將那蘊藏巨量白銀的倭島納入版圖!
向北又可逐步整合女真,經營東北,獲取無盡資源!
是最符合利益的理想的根據地(劇情設定,請忽略北平的朱棣)。
進,可打造一個前所未有的東北亞帝國;
退,亦可倚仗山海之險,割據自保,靜待中原之變。
然而這番話是萬萬不能說的。
如今的大明,經過洪武初年的連連大戰(zhàn)和數(shù)次北伐,民生亟待恢復國庫也并不充盈。
此時大明堅持“固守中原,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對周邊藩國多以安撫為主,若非必要絕不輕啟戰(zhàn)端。
誰敢敢流露出一絲一毫開疆拓土的野心,不用文官集團反對,首先朱元璋就會懷疑他窮兵黷武非國家之福!
而從帝王的角度來看,一個想要積極擴張的藩王,對當前的大明王朝來說,對中央皇權的挑戰(zhàn)是顯而易見的威脅。
心思電轉間朱允熥再次深深叩首,抬起頭時臉上已是一片赤誠與決然。
“回皇祖父,孫臣年幼無知,于國家地理所知甚淺,本不敢妄言。然,既蒙皇祖父垂詢,孫臣斗膽直言!”
略微停頓,又組織了一番語言這才繼續(xù):
“孫臣嘗聞,‘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我大明驅逐韃虜,再造華夏,然北元殘部猶在塞外窺伺,遼東之地,地廣人稀,毗鄰虜境,更為藩屬高麗屏藩,位置險要,關乎國本!”
直接點出了遼東防御北元屏藩高麗的戰(zhàn)略地位。
這是政治絕對正確的大旗!
“孫臣雖不才,亦深知身為朱明子孫,享萬民奉養(yǎng),便當為皇祖父分憂,為大明戍邊!孫臣不敢求江南富庶之地,亦不敢近中原繁盛之邦。孫臣愿效仿歷代戍邊之將士,請旨前往遼東!”
“遼東苦寒,正可磨礪孫臣之意志!強敵在側,正可時刻提醒孫臣不忘皇祖父創(chuàng)業(yè)之艱,守成之難!孫臣愿為皇祖父,為大明,筑起一道北疆鐵壁!讓高麗謹守臣節(jié),令北虜不敢南顧!”
“此心天地可鑒,日月可表!孫臣所求,非為藩地之豐瘠,只為社稷之安固!求皇祖父成全孫臣這片赤誠之心!”
一番話擲地有聲!
沒有抱怨沒有索要,只有主動請纓前往最艱苦的地方倔強!
為祖父分憂是孝,為國戍邊是忠!
字字句句,扣準了“忠孝”二字。
讓人乍一看絕對不是一個有野心的藩王。
而是一個勇于承擔責任、甘于犧牲奉獻、忠孝兩全的皇室楷模!
殿內群臣之中,尤其是以藍玉為首的淮西勛貴中與常遇春有舊的武將聞言不禁微微動容。
從這個少年皇孫身上,仿佛看到了幾分其外祖父常遇春當年縱橫沙場、為國征戰(zhàn)的豪氣與擔當!
與之相反的,與那殿中那位同樣是懿文太子血脈的朱允紋,這個深居宮中、深受文臣喜愛,卻似乎少了些血性的皇孫形成了鮮明對比。
文官們反應不一,心思各異。
覺得此子深明大義者有之。
覺得他過于激進恐生邊釁者亦有之。
但最終還得看陛下如何看待。
龍椅上,朱元璋久久不語。
身為帝王他心中那根多疑的弦并未完全放松。
遼東?那確實是最苦寒、最危險的地方之一。
然而朱允熥的這番話說得太完美了,完美到沒有任何理由可以駁斥。
駁斥他,就是駁斥“忠孝”,駁斥“為國戍邊”的大義。
良久,朱元璋緩緩開口,聲音聽不出喜怒:
“遼東……苦寒之地,且常有虜患,你可知其中艱險?”
“孫臣知道!”
朱允熥回答得毫不猶豫,眼神堅定:
“正因為艱險,才更需要朱家子孫前去鎮(zhèn)守!孫臣愿以此殘軀,報效皇祖父,報效大明!雖百死,亦無悔!”
“好一個‘雖百死,亦無悔’!”
朱元璋忽然重重地說了一句,身體慢慢向后靠回了龍椅,目光從朱允熥身上移開,掃視著滿朝文武。
這一刻,無人能猜透這位帝王心中真正所想。
“你的請求,皇爺爺準了。”
最終,三個字落下,為這場突如其來的朝堂風波,暫時畫上了一個句號。
“即日起,冊封皇孫朱允熥為‘遼王’!就藩遼東廣寧(注:明代遼王本封地在湖廣荊州,此處為劇情需要改動)!一應儀仗、屬官、護衛(wèi),由禮部、兵部依制籌辦!”
“孫臣,謝皇祖父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允熥再次深深叩首。
這第一步終于成了!
而站在前方的朱允炆,在聽到“遼王”封號和“廣寧”這個邊塞之地后,一直緊繃的肩膀,幾不可察地松弛了下來。
眼中最后一絲驚疑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淡淡的、屬于勝利者的憐憫和輕松。
威脅已然解除了。
他卻不知,朱允熥要的正是這片所有人都看不上的“蠻荒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