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為什么有些人努力學習卻收效甚微?
- 學什么都快:基于認知心理學的高效學習法
- 紀元
- 3537字
- 2025-08-28 10:33:46
我是紀元,自律幫創始人。我從事教育培訓13年,實踐時間管理已有12年的時間。如果在這之前你對我有一點了解,可能是因為我的書《哪有沒時間這回事》,也可能是各大平臺上我的《讓你每天效率翻三倍》的課程。
你可能會有點奇怪,為什么一個做時間管理的老師為什么來教我們如何學習呢?
其實當編輯找到我寫這本書時,他們是這樣告訴我的:“你在時間管理和效能方面的方法以及你獨特的思考方式一定能幫到正在學習中焦慮的人們。”
我想,也許真的是這樣,小時候我學習成績一直優異,高考是學校第十名,在中科院心理所我用了半年時間就修完了別人兩年的內容,我有計算機、心理學兩個專業的學歷,我做過軟件工程師、產品經理、大學老師,經營過兩家公司,也是知識經濟中的內容創業者,我做了大量的培訓,也搞過很多線下活動,還開發過好幾款手機應用……這么看來,也許在學習方面,我沒準兒還真有兩把刷子。
學習是個大話題,我第一次觸碰它是在我的第二本書《哪有沒時間這回事Ⅱ:自律的力量》的寫作過程中,我將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觀簡要地記入書中作為一個小節,結果很多讀者反饋我說在這部分收獲最豐。我身邊的朋友經常驚訝于我看書速度為何如此之快,經常買一本書幾十分鐘就翻完了。我的學員常常評價我理性,解決問題能力超強,無論哪方面的問題(備考、效率、職業發展、婚姻戀愛、婆媳關系)只要找我做咨詢,都能獲得清晰的解決路徑。一位讀者在給我的書評里這樣寫道:“別人讀完書然后整合出了一本自己的書,我讀完了就讀完了,真是人比人氣死人。比國外的很多時間管理書籍好,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所以,我決定把我自己學習過程中的科學方法以及背后的心理學知識整理出來,以此幫助那些在學習過程中痛苦掙扎的朋友們。
近些年,高等教育普及、知識經濟興起、互聯網及新媒體技術成熟,催生出一片繁榮的學習景象,一不留神,你就會以為人人都在學習。也難怪,學生要考試升學,職場人要提升充電,孩子的媽媽要育兒育己,沒有人會甘于落后。但與欣欣向榮的學習熱潮對照,國人的整體學習能力似乎并沒有同比提升。
近三年知識的極大豐富,很多消費者忙于到處選購和收聽課程,腦子里卻仍是一鍋漿子,未能讓自己面臨的問題得到實質性的解決。就如同近三十年物質的極大豐富,人們大量采購商品布置家用,家里卻越來越亂七八糟,并沒有真正提升生活的品質。多數學習者始終沒有擺脫“知道但做不到,做不到就還想更多的知道”的怪圈,他們在時間和精力上的付出以及情緒上忍受的焦慮和挑戰與他們所獲得的收益相比,使他們的努力顯得如此之低效,像極了大煉鋼鐵的年代,用土高爐土法煉鋼,最后煉出來的土崗土鐵全都不能用,積極性被嚴重挫傷,自我懷疑的情緒蔓延,甚至很多人徹底否定了通過學習改變自己人生的可能性。
問題出在哪兒了?土法怎樣的?科學的方法又是什么?這就是這本書要探討的。
在開始創作內容之前,我對市面上與學習效率有關的書籍和課程進行了調研,結果令我惶恐不安,沒想到那么多談學習的內容本身對學習的理解竟如此淺薄粗暴,也許是出于商業的考慮,但這不免會引導學習者誤入歧途。
總結下來,他們的誤導學習者的伎倆大致有五種:
1.一概而論:這類內容常常冠以高效學習之類的名稱。但,殊不知復習備考、自我提升、興趣閱讀這些不同的學習場景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效率的衡量標準也就根本不同,怎么可能靠一套方法解決不同學習場景下的效率需求呢?
2.玩弄文字游戲:有本書就叫《如何高效學習》,它的副標題是“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門課程的整體性學習法”。恰巧,我在大學教過書,而且我還參與過三個本科專業的教學計劃的設計和修訂(計算機、軟件工程、通信)。前面也提到,我自己也曾突擊用半年完成了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班的兩年學習內容,我很清楚地知道,所謂的“1年完成4年云云”,根本就沒什么值得驚奇的,不需要什么特別的學習方法,只要在單位時間內安排和管理好自己的時間突擊一下就能做到。
我來給你算算術來證明哈:
證據一:本科四年,教學計劃內課程學時總數約為2400學時,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學校,上下會有200學時左右的浮動,而且,這2400學時是包括了數學、英語、體育、馬克思主義哲學等和專業無關的基礎必修課的。
證據二:本科四年,一共八個學期,每個學期的教學周通常為16周,每周學時數約25個左右,每學期400學時,八個學期滿打滿算3200學時,通常,最后一個學期甚至一學年都沒什么課,用于實習和畢業論文,所以其實也就2400~2800學時。
證據三:每門課程少的32學時,多的128學時,平均80學時,那本書說的33門課,乘下來是2640學時。
所以,以上三個證據都顯示,四年本科的課程學習量大致在2400~2800學時之間,平均2600學時,平均分攤到一年365天里,每天七學時出頭,一學時就是一節課,壓力還比不上讀高中備戰高考呢。
所以我說只要時間管理好,不需要什么特別的技能就能做到,只要用小學數學理性的一算,就能看穿那副標題的用心。另外,這本書的英文原本叫《Learn More,Study Less》,根本就沒有副標題,那標題八成是出中文版時出版商加上去的!
3.狀元包裝:高考類復習類的內容尤其喜歡這么做,誰不想當狀元呢。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狀元的起點就跟你不一樣,他們的學習方法你用了就能管用?你回想下你們班,學習成績好的同學通常都是一直學習好,很少有最后三個月某個學渣逆襲成學霸的,真的高考狀元也絕不是看了高考狀元的書聽了高考狀元的課才成狀元的。除了使用狀元吸引人,還有用各種美國、英國名校學生來包裝,不客氣地講,人家生出來時就和你不同,你很可能早輸在起跑線上了。
4.簡單問題復雜化:有些談論學習的內容喜歡用各種高深莫測,晦澀難懂的概念,講解一大堆復雜深奧的理論,以顯得內容制作者知識淵博,內力深厚,結果本來可以簡單解決的問題被搞得云山霧罩,本來可以具體操作的方法被弄得無從下手,這樣的內容,作者自我包裝的成分多,助人的成分少。
5.鼓吹快速閱讀或記憶術之類:前面幾種伎倆還都屬于市場包裝行為,在可接受的范圍內,這第五種就更接近騙術了,尤其是通過訓練眼動來提高閱讀速度之類的方法,美國心理學家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證明不靠譜了,我們這里卻還大有市場。再有就是所謂的記憶術,既無法提高你的學習能力也無法提高你的記憶力,只不過是一套通過想象的方式翻譯要記憶的內容的技巧罷了,用于演講很有效,或者表演性質的記住撲克牌圓周率之類的,跟你在進行的學習沒半毛錢關系,結果,中國的學習者以及父母家長趨之若鶩。
上述這些,都未能觸及問題的本質,學習,到底是什么?高效學習又需要具備哪些方面的能力?
學習就是一個人探索世界和改變自我的過程。
所有人在六歲開始上學之前,都并不知道學習是什么,反倒是這段時間,進步最神速,該學的沒一樣耽誤了,而且還特開心。進了學校,似乎知道了學習是什么,但越學越沒勁,而且好像也沒通過這種所謂的學習長了什么本事。離開了學校步入職場,突然發現以前學的很多都白費,似乎又重新明白了學習是什么,于是又重新開始讀書、聽課,結果越學越焦慮。等到了為人父母,為孩子成長開始發愁,于是,又一輪新的學習開始,結果,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基本還是只能靠吼。
似乎人們越是進行著所謂的學習,越是失掉了探索世界和改變自我的能力。顯然,人們缺少的不是學習行為本身,而是學習能力。如果學習是探索世界和改變自我的過程,那么,這一過程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呢?
當代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高效學習的核心能力由三部分組成:目標設定與自我調節、問題解決能力和興趣。這也是本書的三個組成部分。
自我調節與激勵能力是學習的關鍵,同時,也是一個人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個體能否通過自我鞭策保持對學習動力,并引導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是高效學習的關鍵,也是一個人取得成就的關鍵。本文的第一部分將通過備考類學習講解如何在學習中進行目標設定與自我調節。
問題解決能力則是個體通過學習發生實質性改變的關鍵,在以實際應用為目的的學習中,學習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本文的第二部分將以致用類學習為例,講解如何獲得這種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旺盛的學習興趣驅動下,人們很難體驗低效。但,興趣并非想有就有的,它需要一個培養和訓練的過程。本文的第三部分將以拓展類學習為例,講解如何培養自己對學習的興趣。
科學的心理學已經有了大量的對于學習、認知以及人類動機的研究和方法,根本無需我再去胡亂編造什么概念。我不打算宣稱這本書教給你的方法是萬能的高效學習法,也不打算把我自己包裝成某種神一樣的存在,只打算實實在在地幫助你解決一個又一個具體的學習問題,并提供容易實踐的具體方法,僅此而已,別無其他。
我想引用笛卡爾的名言送給你:“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希望你在學習這些方法的時候,能像喬布斯說的那樣——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奪嫡
【古風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磕C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手撬動整個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備先下手為強,順便找個背鍋俠。本以為這個背鍋俠是個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表里不一、心機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封口費吧。”葉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葉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民調局異聞錄之勉傳
這是關于一個長生不老的男人跨越兩千年的故事,在每一段歷史的角落里都曾經留下過他的名字。他曾經是一些人心中的噩夢,也曾經把一些被噩夢困擾著的人們喚醒。故事的開始他的名字叫做吳勉,故事的結局他的名字叫做無敵。
與晉長安(宋軼、丞磊主演《與晉長安》原著)
大將軍之養女黎霜鎮守大晉邊疆,一次外出碰見一個奇怪的小孩,這小孩咬了她并吸了她的血。善心大發的女將軍把他回軍營養了起來,卻沒想到這孩子身上竟然大有秘密:白天是小孩,朝夕相處;夜晚化身黑面騎士,向她直球追愛。當黎霜逐漸淪陷的時候卻發現這小孩竟然是敵國世子,這戀愛還怎么談!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