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庶子矯詔,咱老朱是千古一帝?
- 大明:讓你就藩,你海上日不落?
- 叛逆雞爪
- 2156字
- 2025-08-26 03:18:53
堅毅有力的男聲響起,天幕中有彩色畫卷徐徐展開,種種綺麗景象閃過,觀之似天上仙景,如夢如幻。
紫禁城,南京城,或者說此刻整個大明國度所有抬頭仰望的人全都怔住了。
千古一帝,華夏圣主,萬國之主這些大家還可以理解。
長生天化身,上帝代言人,最強碳基生物是什么鬼?
奉天殿鎏金龍椅前。
朱允炆看著距離自己雙手只有一寸的東宮之寶,心中焦急萬分,卻又不好催促。
眼珠子一轉,腦海中靈光一閃,當即拜倒在地高呼:
“孫兒恭喜皇祖父,得千古一帝稱號!”
此言一出,眾人皆醒。
以秦晉燕三王為首,場中人全朝著鎏金龍椅上的洪武皇帝拜倒,山呼:
“恭喜父皇,得千古一帝稱號!”
“恭喜陛下,得千古一帝稱號!”
朱元璋虎眸掃過眼前眾人,他并非好大喜功之人,可此情此景也讓其忍不住嘴角翹起。
但他只是老了,不是昏了。
驅逐韃虜,收復燕云十六州和云南,使得天下再次回到漢人手中,自己的功績確實不小。
但在士人的口中,名聲可不大好。
洪武九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被杖死的官吏多達數萬之巨。
士人嘛,最擅長的就是軟刀子殺人。
明面上不敢與自己對抗,就只能暗地里用筆墨潑臟水。
千古一帝?
士人會坐看這個稱號被按到自己的頭上?朱元璋不太相信。
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對長生天化身,上帝代言人,最強碳基生物三個稱號心生疑竇。
遂壓下心中那點欣喜,擺手沉聲道:
“咱自家人知自家事,千古一帝之名咱當不起,說得并非是咱,你們不用給咱戴高帽子了。”
“皇祖父您實在太謙虛了,以您的功績,完全當得起千古一帝!”
朱允炆高聲道:
“自先秦以來眾多王朝帝皇,您出身最微,秦國奮六世方能一統天下,漢高祖乃先秦泗水亭長,晉、隋、唐、元更不用說。”
“您以一介布衣之身,起于暴元末世,驅逐韃虜,締造華夏歷史中唯一一次由南向北的征伐勝利。”
“昔年劉宋武帝,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卻落得個半壁江山的結局。”
“金陵龍蟠虎踞是真,紙醉金迷亦是真。”
“漢末孫吳,司馬后晉,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南唐,陳漢,偽張吳。”
“而來千年有余。”
“唯有皇祖父,北伐成功,收復我漢人丟失了四百余年的燕云十六州!”
“后又南征收復了丟失近八百余年的云南。”
“御極二十五載,驅韃虜,開疆土,收失地,復衣冠,我大明如今已是萬國來朝。”
“若您都不算千古一帝,誰人還有資格?”
沒有人不喜歡聽好話。
朱元璋也不例外,這些話換作其他人來說,他可能還沒有什么感覺,畢竟這位雄主生性多疑。
可從朱允炆嘴里說出來,雖明知對方有討好的成分,朱元璋還是沒忍住爽朗大笑。
孫子哄老爺子,一哄一個準。
尤其,朱允炆剛才那些話字字句句皆是事實。
“哈哈,乖孫啊咱的功績是不小,但誰又保不齊大明后世之君的功績比咱更盛?”
朱元璋笑道:“那千古一帝說不得是你也不定。”
這話一說出來,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以及宋國公馮勝、涼國公藍玉、穎國公傅友德等藩王武將勛貴盡皆暗暗撇嘴。
千古一帝?他朱允炆也配?
宏大音樂繼續奏響。
【說到這里,想必大家都知道我說的是誰了。】
【沒錯,他就是大明朝官方記載的第二位皇帝,大明太宗文皇帝!】
許多人立時傻眼,紛紛將目光投向跪在龍椅前的少年身上。
燕王朱棣:“什么情況,這個庶子還真是千古一帝?他憑什么?”
朱棣的心聲也是許多人的心聲,甚至站在朱允炆這邊的文官里也有不少人有著同樣的疑惑。
后世之君的功績會比開國之君大嗎?
會,這種情況不少。
可在場之人還真想不出朱允炆何德何能,竟比朱元璋這位開局一個碗,紫金山上建元洪武的大明開國之君功績還大。
都說三歲看老,就朱允炆從小的性子,就能看出他未來必不可能是開疆拓土的君王。
不開疆,不拓土,安能稱千古一帝?
看著欣喜若狂的朱允炆,朱元璋頗為疑惑,在他看來,自己這孫子未來只能當守成之君。
剛才說他有可能是千古一帝,完全是戲言,不過是鼓勵罷了。
莫非大明第二位皇帝,大明太宗文皇帝并非眼前的乖孫,而是其他人?
朱元璋虎眸掃視下方的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等一眾藩王。
感受到嚴父慈愛目光,眾藩王心中全部一緊,畢恭畢敬,不敢有半分不敬。
朱元璋見狀心道:“咱這些兒子可沒這個膽子在咱還活著的時候造反,難不成是咱死了以后?”
“不對,天幕中那人都說了是大明官方記載的第二位皇帝。”
“太孫乃是國本,靈前登基合情合理,若有逆賊篡位,總不能讓天下士人都為其改寫歷史。”
【說到我們這位老祖宗啊,他其實一開始距離大明的皇位頗為遙遠。】
【因為他,是庶出!】
【大明朝遵循立嫡立長,有嫡在前,老祖宗本無成為皇帝的可能。】
【然世事難料。】
【懿文太子的英年早逝,打亂了太祖皇帝的所有計劃,也讓大明朝的軌跡發生了偏移。】
朱允炆是越聽愈發亢奮,面紅耳赤,恨不得當場躍起,揮手朝眾人高喊。
沒錯,說的就是我!
一時間,他已經在腦海中幻想起朱元璋駕崩,自己登基稱帝帶領著大明朝走向興盛,萬國來朝,萬萬臣民拜旒冕的景象。
【上馬打天下靠武將,下馬治天下靠文官。】
【懿文太子薨了后,太祖皇帝基于平衡宗室、朝堂,二代君主當守成的想法。】
【最終經過深思熟慮,多方考量,選擇了皇孫朱允炆,冊封其為皇太孫,成為大明儲君。】
【然而事實證明,這位皇太孫的保守太過激進。】
【隨著太祖皇帝愈發老邁,朱允炆開始按捺不住躁動的心。】
【太祖皇帝駕崩后,留下的遺詔命朱允炆靈前繼位,諸藩不得入京祭拜,哭臨本國,是日即斂,停靈六日下葬。】
【也正是這道遺詔,將朱允炆釘在了恥辱柱上。】
【史稱,庶子矯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