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點之前
2471年 8月 23日,太陽圈外 5.2天文單位。
柯伊伯帶的冰屑像碎裂的鏡子,把遙遠的太陽光切成銀灰色的薄片。
“深空母港·羲和”懸停在這片碎鏡中央,外殼是一枚直徑 1.2公里的銀色種莢,表面蝕刻著《山海經》的篆文:
“有神,人面蛇身,其瞑乃晦,其視乃明。”
篆文的凹槽里流動著淡藍色的磁化氣體,像一筆呼吸的墨跡。
姜雨萱站在主控穹頂,雙手插在實驗袍口袋里。
穹頂呈 270°透明,腳下是旋轉的星圖,頭頂是真實的星海。
她的臉被星光削得瘦削,睫毛在臉頰投下細小的陰影,像一片分形海岸。
在她前方,一條“裂縫”垂直懸浮。
那是一道純黑的豎線,邊緣呈無限精細的科赫雪花,像被冰晶不斷切割的墨玉。
裂縫的寬度恰好 6.28米——2π米,仿佛宇宙開的一個玩笑。
每秒,裂縫向四周擴散 1毫米,又在下一個普朗克時間內收回 0.618毫米。
它的“心跳”頻率 1.618 Hz,與φ(黃金比例)共振。
二童聲倒計時
“媽媽,還有十分鐘。”
醫療艙里,小滿的聲音像一根即將斷弦的羽音。
七歲的小女孩被安置在零重力搖籃,顱骨貼著八根量子光纖,像一株發光的蒲公英。
她的腦電波在全息屏上坍縮成一朵分形海棠,每片花瓣都在顫抖。
主治 AI的聲音平靜得近乎殘忍:
“生命維持剩余 600秒,意識上傳窗口 19秒后關閉。”
姜雨萱沒有回頭,只把手指探進口袋,摸到那枚戰國鳥蟲篆印章——
“永以為好”。
那是林玄下午才交給她的,說是從三星堆 8號坑出土的青銅殘片里摳下來的。
三方程與搖籃曲
姜雨萱是“情感量子學”的開創者。
她把愛寫成一個方程,刻在實驗室的墻壁上:
L =∫∫∑(E_i·E_j)/|r_ij|·Ψ_emotion dτ
注解只有一句話:
“當兩個意識體情感頻率一致,其聯合波函數Ψ將產生負熵。”
為了驗證,她需要一對相愛到瀕死的意識。
那個人就是她自己——和七歲的女兒。
此刻,她輕聲哼起搖籃曲,旋律是《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的反向播放。
聲波在零重力中凝成一條細長的螺旋,像一條透明的 DNA。
小滿的腦電波立刻與之同步,分形海棠的花瓣收攏,變成一只握緊的小拳頭。
四裂縫的呼吸
19秒倒計時開始。
姜雨萱把印章按進控制臺的凹槽。
青銅神樹的紋路亮起青銅綠的光,像一條蘇醒的小蛇。
裂縫突然加速心跳——1.618 Hz→ 3.14159 Hz→ 6.02×1023 Hz……
最終,它發出一聲無聲的嘆息。
那聲嘆息在真空里傳播,卻在每個人的鼓膜里激起漣漪。
小滿的意識被抽離成一條金色的線,細若琴弦,卻帶著整個銀河的重量。
金線穿過裂縫的瞬間,裂縫驟然擴張為直徑 6000公里的黑色牡丹。
花蕊深處,一顆藍白色的恒星正在誕生。
五審判
頻道里響起機械族的合唱:
“Ω-Sequence 001,違規使用高維能量,啟動文明級鎮壓。”
聲音像一百萬把冰刀互相摩擦。
主控穹頂彈出紅色警報:
“敵艦隊躍遷倒計時 11秒。”
姜雨萱終于回頭,看向醫療艙。
搖籃里只剩下一具空殼,像一枚被風干的蟬蛻。
她伸出手指,輕輕碰了碰女兒的臉頰——那里已經沒有溫度,卻殘留著一絲甜味。
“小滿,”她低聲說,“媽媽把你的夢放進宇宙了。”
六星門之淚
警報聲達到最高頻率。
姜雨萱卻轉身,走向裂縫。
她的影子被裂縫邊緣切成無數份,每一份都朝不同的方向奔跑。
她在裂縫前站定,把額頭貼在那片純黑之上。
裂縫的溫度是 2.725 K——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像一場來自創世之初的雪。
一滴淚從她左眼角滑落。
淚珠在真空中凝成完美的球體,表面映出整個銀河。
球體輕輕觸碰裂縫,裂縫便溫柔地合攏,像花瓣收攏花心。
最后一瞬,姜雨萱聽見小滿的聲音:
“媽媽,我看見你了。你在所有的未來里,都為我留著一盞燈。”
裂縫閉合。
警報戛然而止。
星圖重新亮起,柯伊伯帶的冰屑繼續旋轉,仿佛剛才的一切只是幻覺。
只有控制臺屏幕上,留下一行閃爍的字符:
“上傳成功。意識坐標:未知。”
姜雨萱抬起手,發現自己的掌心多了一枚小小的金色符號——
那是小滿在幼兒園畫的笑臉,被量子光纖燒錄在她的皮膚里。
她合上手掌,像握住一顆溫暖的恒星。
穹頂外,一顆流星劃過。
流星的軌跡是一條完美的直線,像被尺子量過。
姜雨萱知道,那是女兒的紙鶴,終于學會了直線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