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梧桐樹對王秀蘭來說,已經變成一團模糊的灰影。三年了,她的世界像蒙上了一層厚厚的油紙,左眼完全失了光,右眼也只能勉強辨認晝夜。
“媽,慢點走。“茉莉端著粥,站在廚房門口,看著母親摸索著沙發邊緣。那個曾經能在縫紉機上繡出整幅牡丹花的女人,現在連走到沙發都要費半天勁。
“沒事,我自己能行。“王秀蘭倔強地揮揮手,卻在下一秒被茶幾腿絆了個趔趄。
茉莉的心揪了一下,想起去年夏天那通急診電話。母親摔倒在小區花園里,股骨骨折。手術后,醫生的囑咐猶在耳邊:“老人家視力這樣太危險了,白內障手術現在很成熟,早做早好。“
可母親總是搖頭:“老了就是這樣,治不好的,白花錢。“
電視購物成了王秀蘭的救命稻草。那天,她偷偷撥通購物熱線,用積攢的退休金買了2400元的“明目膠囊“。快遞送來時,茉莉才發現母親上了當。
“媽,這些都是騙人的!真這么管用,醫院早就關門了!“
王秀蘭抱著那盒包裝花哨的藥瓶,像抱著什么寶貝:“電視上老專家說了,吃三個療程就能好。人家承諾無效退款。“
結果可想而知。藥吃完了,視力反而更差了。退款電話永遠打不通。
茉莉請來眼科醫生朋友到家做客,特意讓醫生看看母親的眼睛。
“阿姨,您這就是普通的白內障,現在手術十分鐘就能做完,第二天就能看見。“醫生耐心解釋。
王秀蘭只是笑笑:“謝謝啊,我再考慮考慮。“
客人一走,她就對茉莉說:“人家那是客氣話,真那么容易,怎么滿大街都是瞎子?“
最讓茉莉難過的是,母親摔傷住院期間,居然還在接電視購物的電話。那次她聽到母親小聲對著電話說:“便宜點行嗎?我現在手頭緊...“
茉莉奪過電話,那邊還在推銷:“阿姨,我們現在搞活動,3000的藥現在只要600!“
“你們還有沒有良心?我媽媽眼睛都快瞎了!“茉莉氣得發抖,掛斷電話,卻發現母親臉上寫滿了失落。
“萬一這次有用呢...“母親喃喃道。
轉折發生在表姐小梅來的那天。
小梅是王秀蘭帶大的侄女,一進門就撲到阿姨身邊:“姨,您怎么不告訴我眼睛成這樣了?“
她沒像別人那樣講大道理,只是握著王秀蘭的手,眼淚啪嗒啪嗒往下掉:“我記得小時候您給我做嫁衣,那針腳細得啊,大家都說是巧手觀音來了。現在您這樣,我心里疼得睡不著。“
王秀蘭下意識地抬手想替她擦淚,卻摸不準位置。這個動作讓兩人抱頭痛哭。
小梅第二次來,帶了一本老相冊。她一頁頁指給王秀蘭看:“這是您四十歲時的樣子,眼睛多亮啊。茉莉長得最像您,特別是這雙眼睛。“
王秀蘭湊得很近,幾乎要把臉貼在照片上,卻還是看不清。她第一次露出悵然若失的表情。
小梅輕聲說:“姨,我知道您怕給我們添麻煩。可您知道嗎?茉莉每次加班到半夜,都要先來您房間看看。她手機快捷撥號第一個就是您。您健康平安,才是給我們最大的安心。“
長時間的沉默后,王秀蘭終于輕聲說:“那...就用我自己的退休金做手術。“
手術那天,茉莉緊緊握著母親的手直到手術室門口。二十分鐘后,當醫生揭開紗布時,王秀蘭眨了眨眼,突然抓住茉莉的手:“閨女,你都有白頭發了。“
茉莉的眼淚奪眶而出——母親已經多年看不清她的臉了。
重見光明的時刻充滿了驚奇。回家的路上,王秀蘭一直望著車窗外:“天上的云有那么多種樣子啊!““那家店什么時候變成藍色的了?““路邊的花開得真好...“
她甚至主動要求做了第二只眼睛的手術。
如今,王秀蘭成了社區里的“白內障宣傳員“。她逢人就說:“早知道這么容易,我哪會耽誤這些年。“
周末的午后,茉莉回家看見母親正坐在陽臺上縫補衣裳。陽光灑在她身上,針線在指尖飛舞。
“媽,您又開始做針線活了?“
王秀蘭抬起頭,眼睛明亮有神:“是啊,給小梅的孩子做件小衣裳。她下個月就要生了。“
她停下針線,望著窗外:“那棵梧桐樹開花了,紫色的,真好看。“
茉莉站在母親身邊,看著陽光下熠熠生輝的梧桐花。三年了,她終于又能夠和母親看見同一個世界。
“是啊,真好看。“茉莉輕聲應著,握住了母親的手。
針線籃里,那瓶未吃完的“明目膠囊“已經被扔進了垃圾桶。在它旁邊,放著王秀蘭新領的圖書館借書證——她正在實現重見光明后最想做的事:把那些年錯過的好書,一本本重新讀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