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劉備大軍困于涪城,損兵折將,軍師龐統中箭身亡的消息傳至荊州,諸葛亮手持羽扇微微一滯,杯中熱茶泛起漣漪。
關羽上前一步:“軍師,大哥孤軍深入,今士元又亡,如之奈何?”
諸葛亮閉目良久,忽睜雙眼,眸中精光乍現:“云長留守荊州,我與子龍、翼德率精兵兩萬,即刻西進。”
一、奇兵越天險
巴東山脈連綿,險峰插天。兩萬荊州兵卻如履平地,悄無聲息地在絕壁間穿行。
“軍師真神人也!這等險路,如何得知?”張飛摸著絡腮胡,望著腳下云霧繚繞的深澗,不禁贊嘆。
諸葛亮羽扇輕指巖壁上幾近模糊的古老圖騰:“此乃古蜀道,先秦時所辟。亮少時得異人傳授,通曉天下地理脈絡,此道雖險,卻可直插江州腹地。”
忽然前方山谷中殺聲震天,一隊益州伏兵從兩側殺出。
趙云白袍銀槍,躍馬而出:“軍師稍歇,待云破敵!”
但見趙云長槍如龍,在敵陣中左沖右突,銀光過處,敵兵紛紛倒地。忽然敵陣中躍出一將,手持雙戟,直取趙云。
“來者何人?”趙云橫槍立馬。
“巴東嚴顏!”老將聲如洪鐘,雙戟舞動間隱有風雷之勢。
二人戰作一團,槍戟相交,火花四濺。三十回合不分勝負。
張飛在旁觀戰,手癢難耐,大喝一聲:“子龍讓開,待俺老張會會這老兒!”
正要拍馬出戰,諸葛亮羽扇輕揚:“翼德且住。”
只見諸葛亮從懷中取出七面小旗,隨手一拋,小旗竟自行插入地面,排列成奇異陣型。他口中念念有詞,忽然間山谷中狂風大作,飛沙走石。
嚴顏軍頓時大亂,馬驚人慌。嚴顏本人亦覺天旋地轉,雙戟沉重難舞。
趙云趁機一槍挑飛嚴顏頭盔,槍尖點在其喉頭:“嚴將軍,承讓了。”
嚴顏長嘆一聲:“久聞諸葛先生能呼風喚雨,今日得見,果真神人!顏愿降。”
二、江州降李嚴
兵至江州城下,守將李嚴乃是益州名將,城池堅固,兵精糧足。
張飛連日罵戰,李嚴只是閉門不出。
“軍師,讓俺老張帶兵強攻,定破此城!”張飛氣得胡須倒豎。
諸葛亮微笑搖頭,夜觀天象后,命人在城外筑起高臺。
三日后,江州地區突然大旱,城內井水干涸,人馬渴極。李嚴大驚,親率精兵出城搶水。
趙云早已伏兵等候多時,雙方戰于江畔。李嚴使一柄長刀,勢大力沉;趙云長槍靈動,如銀蛇出洞。戰至五十回合,李嚴漸感不支。
忽然間,諸葛亮登臺作法,但見天上烏云匯聚,雷聲隆隆。
“李將軍,可知我為何能呼風喚雨?”諸葛亮聲如洪鐘,傳遍戰場。
李嚴勒馬怒喝:“妖道邪術,何足道哉!”
諸葛亮羽扇指向西南方向:“非是邪術。亮通天文地理,知三日后此地必有暴雨。爾城內井枯,乃因我早命人暗堵汝水源。今雨水將至,若將軍不降,我縱放水淹城,爾等皆成魚鱉矣!”
話音剛落,豆大雨點傾盆而下,轉眼成瓢潑之勢。
李嚴見諸葛亮神機妙算至此,長嘆棄刀:“先生真神人也!嚴愿降。”
三、綿竹斗張任
綿竹關地勢險要,守將張任乃蜀中名將,號稱“槍王”,曾是趙云同門師弟。
兩軍對陣,張任銀槍白馬,出陣挑戰:“常山趙子龍!可敢與我一戰?”
趙云正要出馬,諸葛亮輕按其肩:“子龍,張任槍法得童淵真傳,與你同出一門,此戰兇險。”
趙云淡然一笑:“軍師放心,云自有分寸。”
二將交鋒,雙槍并舉,宛若蛟龍相斗。百回合過去,竟不分勝負。
張任忽變槍法,槍尖抖出七點寒星,直取趙云面門。趙云識得這是“北斗七殺槍”,急舞長槍格擋,仍被劃破肩甲。
諸葛亮在陣中看得分明,命鳴金收兵。
當夜,諸葛亮獨坐帳中,以八陣圖推演張任槍法。至三更時分,喚趙云入帳。
“子龍請看,張任槍法雖精,然左脅下三寸是其破綻。明日再戰,可詐敗而走,待其追來,回馬槍取其左脅,必勝。”
次日再戰,趙云依計而行。戰至三十合,詐敗而走。張任果然追來,趙云猛然回身,一槍直刺其左脅。張任慌忙閃避,仍被刺中肩胛,翻身落馬。
“為何不殺我?”張任閉目待死。
趙云收槍:“同門之情,豈忍相害。益州將才難得,何不共扶明主?”
張任感其義氣,遂降。
四、成都決戰
建安十九年夏,諸葛亮大軍兵臨成都城下。劉璋親率最后的三萬精兵出城決戰。
兩軍于成都平原擺開陣勢。劉璋軍中躍出一將,手持開山斧,乃是蜀中第一猛將——冷苞。
“張翼德!可敢與我一戰?”冷苞聲如驚雷。
張飛大怒,挺丈八蛇矛出戰。二將力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冷苞斧沉力猛,張飛矛疾如電。
諸葛亮在車上面露微笑,羽扇輕搖。忽然間,戰場四周升起濃濃霧氣,對面不見人影。
“八陣圖起!”諸葛亮一聲令下,荊州兵依陣型移動,忽隱忽現。
冷苞頓時迷失方向,被張飛一矛挑落馬下。劉璋軍大亂,自相踐踏。
劉璋在城頭上看得膽戰心驚,忽見諸葛亮乘四輪車,從霧中現身。
“季玉公!”諸葛亮聲音清晰傳入每個人耳中,“今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我主劉皇叔,仁德布于四海,若得益州,必善待百姓,亦不負君恩。公若執迷,城破之日,恐傷及無辜啊!”
劉璋長嘆一聲,淚流滿面:“吾為守土,致使生靈涂炭,實乃罪過。諸葛先生,望你言而有信,善待我益州軍民。”
次日,成都城門大開,劉璋自縛出降。
五、三分天下基
劉備入主成都,親解劉璋之縛,奉為上賓。
是夜,劉備設宴慶功,持諸葛亮之手泣曰:“若非軍師,備無今日矣!”
諸葛亮羽扇輕搖:“主公得蜀,三分天下之勢成矣。然亮請主公牢記:北有曹操,虎視眈眈;東有孫權,坐觀成敗。益州雖定,天下未安。”
趙云、張飛等將紛紛舉杯:“愿隨主公、軍師,匡扶漢室!”
諸葛亮走出殿外,仰望星空。他知道,真正的征途,才剛剛開始。西川的崇山峻嶺間,還隱藏著更多武林高手和未知的挑戰;中原大地,曹操的鐵騎仍在奔騰;江東水鄉,孫權的舟師虎視眈眈。
一陣清風吹過,掀動他的衣袍。羽扇輕搖間,眼中閃過睿智的光芒。
天下這盤大棋,他已落子。
這并非刀光劍影的江湖,卻是一場最高境界的“武俠”傳奇。諸葛亮,這位運籌帷幄的“一代宗師”,其武器非劍非刀,而是超絕的智慧與謀略。“入川”之戰,是他畢生功力最經典的施展:看似未動川蜀一草一木,卻以《隆中對》為總綱,以民心為內力,以律法為招式,步步為營,因勢利導。他最終為劉備“平定成都”,奠定的不只是一座王城的基業,更是一個時代的秩序與格局。這不是武力的征服,而是智慧的開國,堪稱謀戰中的“至高心法”。
諸葛亮可不就是三國第一“智力武俠”大宗師嘛!“入川”就是他的一場經典戰役:軍師龐統意外折戟,劉備集團危難之際,諸葛亮親自掛帥,張飛、趙云為左右護法,溯江而上,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最后與劉備會師成都城下,不費太多流血便拿下益州。這一戰,他展現了“全能宗師”的風采——能治國、能外交、更能打仗!為劉備奠定了最堅實的一塊基石,這才有了后來三分天下的蜀漢王朝。此乃真正的“上兵伐謀,大師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