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淵出鞘
西湖的雨,帶著江南特有的纏綿,細密如織,將遠處的保俶塔和雷峰塔都籠在一片朦朧的水墨里。青石板路濕漉漉的,倒映著岸邊垂柳的綠意,連空氣里都彌漫著雨后青草和泥土的微腥氣息。陳默撐著一把素黑的傘,站在一棟白墻黛瓦的院門前。門楣上掛著一塊小小的木匾,刻著兩個清雋的字:云棲。
這里安靜得不像是在人間,只有雨絲落在傘面和樹葉上的沙沙聲,偶爾能聽到幾聲鳥鳴。與上海那種無處不在的、壓迫性的喧囂相比,這里的時間仿佛流淌得格外緩慢。但陳默知道,這寧靜的表象下,同樣暗流洶涌——他此行的成敗,將直接決定“龍淵”能否順利出世。
他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翻騰的思緒,抬手叩響了門環。銅環撞擊木門的聲音在寂靜中格外清晰,帶著一種穿越時空的厚重感。
片刻后,門“吱呀”一聲開了條縫,露出一張清瘦而略顯疲憊的臉。正是周慕云。他穿著簡單的灰色布衫,頭發有些凌亂,眼窩深陷,眼下的烏青清晰可見,顯然林振宇的死訊對他打擊極大。
“陳默?”周慕云的聲音有些沙啞,帶著一絲意外和疏離,“你怎么找到這里的?我已經很多年沒跟行業里的人聯系了。”
“周先生,”陳默微微躬身,態度恭敬而誠懇,“冒昧打擾,實在是事出緊急。林總的噩耗傳來,整個行業震動,人心惶惶。我知道您歸隱多年,但有些話,有些想法,我只能來找您說。”
周慕云審視著他,目光銳利得像一把刀,似乎想穿透陳默平靜的外表,看清他心底的真實意圖。陳默能感覺到那道目光里的警惕和疲憊——三年前與林振宇的決裂,大概讓他對行業里的人和事,都多了幾分戒備。
幾秒鐘的沉默后,周慕云側身讓開:“進來吧。外面雨大。”
小院不大,卻布置得極為雅致。幾叢翠竹在雨中舒展著枝葉,一方小池里,幾尾紅鯉在蓮葉間游弋,激起圈圈漣漪。書房里,除了滿墻的書,最顯眼的就是占據半面墻的巨大顯示屏,上面跳動著復雜的數據流和代碼結構圖,與這古意盎然的環境格格不入,卻又透著一種獨特的和諧。
“坐。”周慕云指了指窗邊的竹椅,自己則坐在書桌后,沒有多余的寒暄,直接開門見山,“說吧,找我什么事?如果是想借我的名頭去搞什么項目,或者讓我評價哪個公鏈,趁早免談。振宇剛走,我沒這個心思。”
陳默沒有立刻坐下,而是走到那巨大的顯示屏前,目光灼灼地盯著上面流淌的字符。“周先生,您看,”他指著其中一段不斷變化的代碼,“這是寰宇鏈核心交易池目前的擁堵情況。平均確認時間超過四十分鐘,Gas費是正常時期的二十倍。節點委員會那邊,已經吵了兩天兩夜,沒人能拿出有效的擴容方案。外面,各種打著‘寰宇鏈升級版’旗號的山寨鏈、分叉鏈已經開始冒頭,吸血挖礦的、跑路詐騙的層出不窮,用戶投訴量比平時翻了十倍還多。”
他轉過身,直視周慕云的眼睛,聲音低沉而有力:“林總畢生的心血,區塊鏈行業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公信力,正在被瘋狂透支!再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寰宇鏈就會分崩離析,整個行業也會被拖入深淵!您忍心看著林總為之奮斗一生的東西,就這樣毀于一旦嗎?”
周慕云放在扶手上的手猛地攥緊,指節發白。他閉上眼睛,臉上的肌肉微微抽搐,顯然陳默的話戳中了他最深的痛處。書房里只剩下窗外淅瀝的雨聲和服務器風扇低沉的嗡鳴,氣氛凝重得讓人喘不過氣。
良久,周慕云才緩緩睜開眼,眼底布滿血絲,但那份疲憊中,卻燃起了一絲壓抑的火光。“那又如何?”他的聲音帶著一絲無力,“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我一個搞技術的,能做什么?去跟節點委員會那些人爭權奪利?還是去跟那些投機者搶市場?”
“您能做的,比任何人都多!”陳默上前一步,語氣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熾熱,“您是林總最信任的技術伙伴,是寰宇鏈早期架構的核心設計者之一!在所有人心中,您就是‘正統’的象征!現在,行業需要一面旗幟,需要一個能凝聚人心、撥亂反正的‘旗手’!而這個‘旗手’,非您莫屬!”
他打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電腦,屏幕亮起,展示出一個結構精妙、設計恢弘的區塊鏈架構圖。“這是我團隊歷時三年研發的‘龍淵鏈’。它完全兼容寰宇鏈的EVM生態,開發者可以無縫遷移項目,不用做任何適配。但它的底層共識機制采用了全新的‘星云共識’,TPS理論值超過十萬,是寰宇鏈的三倍以上,Gas費近乎于零!”
陳默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動,調出一個個數據圖表和模擬演示視頻:“您看,這是交易確認速度的對比測試,這是智能合約的執行效率,這是跨鏈交互的響應時間……每一項數據,都遠超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公鏈。更重要的是,”他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種近乎虔誠的狂熱,“‘龍淵’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繼承林總‘開放、共享、普惠’的區塊鏈精神!是為了在寰宇鏈遭遇危機的時刻,挺身而出,守護我們共同的理想和信仰!”
視頻里,流暢的交易處理、極低的延遲、強大的擴展性……每一項數據都如同重錘,敲擊在周慕云的心上。他的目光緊緊鎖定在屏幕上,之前的疲憊和警惕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技術人特有的專注與探究——手指無意識地跟著代碼滾動的節奏輕敲桌面,眼神里閃爍著對極致架構的向往。
“周先生,‘龍淵’不是要取代寰宇鏈!”陳默趁熱打鐵,聲音里帶著恰到好處的懇切,“它是寰宇鏈精神的延續和進化!是在這至暗時刻,守護林總遺產、守護行業未來的‘勤王之師’!我們需要您!需要您作為這面旗幟,引領我們走出混亂!只有您站出來,以‘正統’之名,才能凝聚散沙,才能對抗那些趁火打劫的魑魅魍魎!才能讓林總在天之靈,得以安息!”
“勤王之師……正統……”周慕云喃喃自語,目光從屏幕上移開,望向窗外淅瀝的雨簾。雨水順著屋檐滴落,在青石板上砸出小小的水洼,倒映著天空的灰暗。他仿佛透過這雨景,看到了多年前與林振宇并肩作戰的日子——兩人擠在狹小的出租屋里,對著滿屏代碼爭論到深夜,暢想著用區塊鏈改變世界的未來;看到了寰宇鏈上線時的萬眾歡呼,也看到了后來因理念分歧,兩人不歡而散的遺憾。
他放在扶手上的手,松開了又攥緊,反復幾次。陳默能清晰地看到他指尖的顫抖——那是內心掙扎的外化,是對老友的懷念、對行業的擔憂,與對“龍淵”技術的認可,在他心中激烈碰撞。
窗外的雨似乎更大了些,敲打著屋檐,發出連綿的聲響。書房里一片寂靜,只有風扇的嗡鳴和兩人沉重的呼吸。
終于,周慕云緩緩抬起頭,眼底那壓抑的火光徹底燃燒起來,帶著一種破釜沉舟的決絕。“龍淵……好名字。”他站起身,走到陳默面前,伸出了手,“告訴我,具體怎么做?我需要知道每一步計劃,尤其是技術落地和社區溝通的細節——我不允許用卑劣的手段,玷污振宇的名聲。”
陳默緊緊握住那只骨節分明、帶著技術人特有薄繭的手,指尖傳來的力量讓他心頭一震。他能感覺到周慕云掌心的溫度,也能讀懂這雙手背后的決心——這不僅是對“龍淵”的認可,更是對行業未來的擔當。
一絲難以察覺的笑意在他眼底深處一閃而過,但很快被鄭重取代:“第一步,我們需要一場‘正名’之戰。技術上,您牽頭對‘龍淵’的核心代碼進行審核,出具權威的技術白皮書,證明它與寰宇鏈的兼容性和技術優越性;輿論上,陸青桐會配合造勢,把‘周慕云出山守護正統’的消息傳遍行業,凝聚人心。我們要讓所有人知道,‘龍淵’不是投機者的工具,是真正能拯救行業的希望。”
周慕云點點頭,目光重新落回屏幕上的“龍淵”架構圖:“代碼審核我明天就開始,給我三天時間,我要逐行檢查,確保沒有安全漏洞,也沒有違背區塊鏈精神的后門設計。至于輿論……”他頓了頓,語氣里帶著一絲顧慮,“我不希望過度炒作悲情,更不希望攻擊其他項目。我們靠技術說話,靠生態吸引用戶,而不是靠口水戰。”
“您放心。”陳默立刻承諾,“所有輿論宣傳都會以技術和正統傳承為核心,不會主動挑起爭端。但如果有人惡意抹黑,我們也需要反擊的手段——這一點,陸青桐會把握好分寸。”
兩人就技術細節、社區運營、節點招募等問題,又討論了近兩個小時。窗外的雨漸漸小了,天空透出一絲微弱的光亮。當陳默離開“云棲”小院時,雨已經停了,空氣中彌漫著雨后特有的清新。
他撐著傘走在青石板路上,腳步輕快了許多。抬頭望去,遠處的保俶塔在云層中露出一角,隱約可見。他知道,“龍淵”出鞘的第一步,已經成功了——周慕云這面“王旗”豎起,接下來的路,會比想象中好走得多。
幾乎就在陳默和周慕云達成共識的同一時刻,一場席卷整個區塊鏈世界的輿論風暴,毫無征兆地在網絡上爆發了。
陸青桐出手了。
她麾下掌控的“鏈界觀察”“深鏈財經”“區塊脈搏”等頭部行業媒體,以及上百個依附其生存的KOL、大V、社群領袖,如同收到了無聲的號令,在同一時間火力全開。
《寰宇之殤,正統何在?——寫在林振宇先生逝世之后》——一篇署名“資深行業觀察員”的長文被置頂推送。文章以極其悲愴的筆調,回顧了林振宇從白手起家到打造萬億生態的歷程,字里行間滿是對這位行業先驅的敬意。隨即筆鋒一轉,痛陳當前節點委員會的混亂無能:“林總驟然離世,寰宇鏈群龍無首。節點委員會內部派系林立,為爭奪控制權互相拆臺,對主網擁堵、用戶資產受損的問題視而不見。更有甚者,借機中飽私囊,將林總畢生心血當作博弈的籌碼。”
文章接著將矛頭對準那些趁機冒頭的投機項目:“在行業危難之際,某些項目方非但不共渡難關,反而打著‘寰宇鏈升級版’‘林總指定繼承者’的旗號,推出粗制濫造的山寨鏈、分叉鏈,通過高額收益誘惑用戶,實則是為了收割韭菜、吸血挖礦。這些項目,是行業之恥,是蛀蟲碩鼠,是破壞區塊鏈信任根基的元兇!”
最后,文章發出了振聾發聵的詰問:“寰宇精神,誰來繼承?行業正統,誰來捍衛?難道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林總的心血被瓜分殆盡,看著區塊鏈的未來沉淪于無序的黑暗?難道就沒有真正的技術者,站出來撥亂反正,守護我們共同的信仰?”
這篇文章如同投入滾油的火星,瞬間點燃了本就焦慮不安的社區情緒。評論區被“淚目”“林總走好”“節點委員會別再內斗了”“求求大佬們救救行業”之類的留言淹沒,短短一小時,轉發量就突破了十萬,登上了多個科技媒體的熱搜榜。
緊接著,是密集的短視頻轟炸。陸青桐團隊剪輯的短片里,林振宇生前演講的片段(“區塊鏈的本質是信任,是讓普通人擁有平等的機會”)、寰宇鏈早期社區開發者熬夜攻堅的感人畫面、用戶因交易擁堵而錯失機會的哭訴視頻、山寨鏈卷款跑路的新聞報道……強烈的視覺對比,配合煽情的背景音樂和旁白,將“正統危機”和“信仰崩塌”的焦慮感推向了頂峰。
在情緒鋪墊到位后,陸青桐親自操刀的一篇社論《攘夷!當務之急是肅清行業敗類!》,精準地將矛頭指向了幾個勢頭最猛、背景可疑的“分叉鏈”和“升級版”項目——天啟鏈、星火協議、元界之門。
文章沒有指名道姓,卻用極其犀利的筆法,暗示這些項目存在“技術抄襲”“預留后門”“資本操控”等問題:“某主打‘高TPS’的分叉鏈,核心代碼與三年前被淘汰的項目高度相似,卻宣稱是‘自主研發’;某號稱‘零知識證明創新’的協議,其底層算法存在明顯安全漏洞,卻刻意隱瞞,只為快速圈錢;某元宇宙概念項目,創始人背景復雜,關聯公司多次涉及詐騙糾紛,如今卻搖身一變,成了‘寰宇鏈繼承者’。這些項目,看似光鮮,實則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它們的存在,只會讓本就脆弱的行業信任雪上加霜!”
“異端”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陸青桐的文章里。她在社論結尾寫道:“區塊鏈行業需要的是真正的創新者,是堅守底線的守護者,而不是打著‘創新’旗號的投機者,不是破壞正統的‘技術異端’。攘除這些異端,肅清行業生態,是每個有良知的從業者的責任!”
這個詞,如同精準的毒刺,深深扎入了所有關注者的心中。它巧妙地利用了技術圈特有的“正統性”崇拜和排他心理——在區塊鏈領域,“正統”不僅意味著技術傳承,更意味著社區信任。被貼上“異端”標簽,就等于被排除在主流社區之外,失去用戶的信任。
一時間,天啟鏈、星火協議、元界之門的官網和社群論壇下,涌入了大量憤怒的質問和指責。“騙子”“吸血鬼”“滾出區塊鏈圈”的罵聲不絕于耳。原本支持這些項目的部分開發者和用戶,在洶涌的“正統”輿論壓力下,開始動搖、沉默,甚至公開宣布退出項目,轉而支持“正統傳承”的呼聲。
就在這場輿論風暴達到頂峰時,“龍淵”的名字,如同潛行的蛟龍,悄然浮出水面。
最初只是技術論壇里一些零星的討論帖:“聽說有個叫‘龍淵’的新鏈,架構很牛,完全兼容寰宇生態?”“我看了它的技術文檔,TPS參數爆表啊,真的假的?”“據說是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技術大神閉關三年的成果,好像跟寰宇鏈早期團隊有關系……”
這些帖子沒有引起太多關注,卻在技術圈埋下了一顆種子。緊接著,幾家頗具分量的技術博客開始“客觀”分析“龍淵”白皮書(一份由陳默團隊精心撰寫、周慕云審核修訂的文檔)中提到的“星云共識”和超高性能,字里行間充滿了驚嘆和期許:“‘星云共識’在兼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同時,實現了TPS的質的飛躍,解決了困擾公鏈多年的‘不可能三角’問題。如果文檔內容屬實,‘龍淵’或將成為下一代公鏈的標桿。”
然后,一個爆炸性的消息被某位接近“核心圈”的KOL“無意”中泄露:“據可靠消息,‘龍淵’項目得到了周慕云先生的全力支持!周先生在私下技術交流中表示,‘龍淵’的架構設計完全符合林振宇先生‘開放、共享、普惠’的理念,是真正能解決當前行業困境的希望。他本人也在參與‘龍淵’的代碼審核和技術指導,不日將正式發聲!”
一石激起千層浪!
周慕云!這個名字在區塊鏈技術圈,尤其是在寰宇鏈的早期支持者心中,擁有著近乎神圣的地位。他是林振宇最親密的戰友,是寰宇鏈底層架構的核心設計者,是技術純粹性的象征——當年他因理念不合離開寰宇鏈,不少老用戶都為他惋惜,認為他的離開是寰宇鏈的損失。
他的背書,幾乎等同于“正統”的認證!
“周先生出山了?真的假的?”
“果然!我就知道周大神不會坐視行業混亂!”
“有周大神站臺,‘龍淵’穩了!這才是真正的繼承者!”
“那些山寨鏈、分叉鏈可以歇歇了!有周大神把關,‘龍淵’的技術絕對沒問題!”
輿論的風向瞬間逆轉。對“龍淵”的期待和贊譽如同潮水般涌來,相關話題的搜索量在幾小時內暴漲百倍。之前被陸青桐點名為“異端”的三個項目,此刻更是被踩到了泥濘里——天啟鏈的代幣價格暴跌30%,星火協議的開發者社群流失過半,元界之門的合作方紛紛發布聲明,與其實行切割。
三天后,杭州西溪濕地一處幽靜的會所。
陳默、周慕云、陸青桐三人圍坐在一張古樸的茶案旁。窗外是雨后初晴的江南庭院,陽光透過柳葉灑下,在青石板上形成斑駁的光影。室內茶香裊裊,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檀香,氣氛卻凝重如鐵。
陸青桐將一份實時輿情監測報告推到桌子中央,平板電腦屏幕上,代表“龍淵”正面聲量的曲線如同火箭般躥升,已占據行業輿論的70%以上;而天啟鏈、星火協議、元界之門的負面聲量曲線,則斷崖式下跌,評論區充斥著謾罵和質疑。
“效果超出預期。”陸青桐端起青瓷茶杯,抿了一口雨前龍井,語氣平淡,眼底卻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異端’的帽子扣下去,他們現在百口莫辯。社區情緒已經被我們完全引導,‘龍淵’的‘正統’形象初步確立。不過,”她話鋒一轉,看向周慕云,“周先生,您確定要在發布會上公開露面嗎?這一步踏出,您就會成為所有明槍暗箭的靶心——節點委員會不會放過您,那些被我們打壓的項目方也會把您當成眼中釘。”
周慕云放下手中的茶杯,指尖輕輕摩挲著杯沿。他看向屏幕上那刺眼的“異端”標簽和下方不堪入目的評論,眉頭緊鎖,臉上掠過一絲不忍和掙扎——他畢生追求技術純粹,從未想過卷入這樣的輿論紛爭。但他很快搖了搖頭,眼神重新變得堅定:“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振宇的心血不能毀在這些人手里,行業的信任也不能就這樣崩塌。青桐,你做得很好——為了大局,有些代價,必須承受。”
他頓了頓,補充道:“不過,發布會上,我只談技術,不談其他。我會詳細解讀‘龍淵’的架構設計、共識機制、生態規劃,證明它的價值。至于對其他項目的評價,我不會說一個字——我們靠技術贏,不是靠輿論打壓。”
“沒問題。”陸青桐立刻答應,“輿論方面我會把控好,發布會的宣傳重點全部放在技術和正統傳承上,避免任何攻擊性言論。”
陳默適時地開口,聲音沉穩,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周先生是‘王旗’,是道義所在。青桐的筆和喉舌,是‘攘夷’的利劍。而我們的‘龍淵’,就是承載這一切的戰艦。現在,戰艦已經打造完畢,王旗已經豎起,利劍已經出鞘。是時候,讓‘龍淵’正式亮相,接受整個世界的矚目了。”
他點開筆記本電腦,屏幕上顯示著一個倒計時頁面——龍淵鏈主網上線全球發布會。背景是一條盤旋的巨龍,龍爪下是流動的代碼長河,氣勢磅礴。
“一周后,上海中心大廈118層‘巔峰之眼’。”陳默的目光掃過周慕云和陸青桐,眼神里閃爍著志在必得的光芒,“我們將向世界宣告,‘正統’歸來,‘勤王’之師,正式起航!”
窗外,陽光穿透云層,灑在茶案上,照亮了屏幕上那跳動的倒計時數字——7天00時00分00秒。也照亮了三人眼中閃爍的、各不相同的火焰:陳默的野心,周慕云的擔當,陸青桐的興奮。
尊王攘夷的棋局,已進入中盤。龍淵出鞘,寒光初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