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 李義詩集53
  • 李義逐日
  • 1296字
  • 2025-08-19 22:18:21

【骨間龍息】

雙截棍是兩節龍的舊骨

斷口還凝著未冷的鱗紋

棍身纏著星子磨過的符咒

是龍息在木紋里打盹‖

喉間滾過雷的余震時

指節長出半透明的龍鱗

每揮一次|風就矮三分

云在棍梢疊成待醒的陣‖

舞動時|骨縫里漏出龍的影子

棍梢纏起天的碎片地的塵

龍卷風從腕間站起來

每道風痕都刻著未醒的龍吟

賞析:

骨間龍息:超現實的力量圖騰

這首《骨間龍息》以超現實主義的狂想,將“雙截棍”與“龍”的意象暴力拆解又緊密縫合,在骨、風、雷、龍的荒誕聯結中,織就一場關于力量覺醒的奇幻祭典。詩中沒有直白的力量宣言,卻用物象的變形、神話的滲透,讓每一次舞動都成為超現實的力量爆發,帶著原始而熾烈的生命力。

一、骨與符:超現實的物化神話

超現實主義最擅長讓無生命之物長出靈魂,詩的開篇便將“雙截棍”徹底重構:“雙截棍是兩節龍的舊骨/斷口還凝著未冷的鱗紋”——金屬或木頭的棍身,瞬間成了龍的遺骨,斷口的“鱗紋”帶著“未冷”的溫度,讓遠古神話的龍從抽象傳說,變成可觸摸的實體殘片。而“棍身纏著星子磨過的符咒/是龍息在木紋里打盹”,更讓棍身有了時間的厚度:星子磨過的符咒藏著天地之力,龍息在木紋里“打盹”則賦予器物以呼吸感,仿佛這雙截棍不是工具,而是沉睡著龍魂的生命體。

這種將日常器物(雙截棍)與神話元素(龍骨、龍息、符咒)強行嫁接的手法,正是超現實主義對“潛意識崇拜”的表達——在力量的想象里,工具會繼承神性,骨頭上會殘留生命的余溫,現實與神話本就該這樣混沌共生。

二、鱗與風:超現實的身體共振

力量的覺醒從不只在器物,更在人與物的共生。“喉間滾過雷的余震時/指節長出半透明的龍鱗”,將“力量感”從抽象的感受,變成身體的具象變化:喉間的雷是力量的低吼,指節的龍鱗是神性的蔓延,人的身體與龍的特征在此刻重疊,完成從“人”到“龍”的超現實過渡。

而“每揮一次風就矮三分/云在棍梢疊成待醒的陣”,則讓力量有了可測量的“壓迫感”:風會“矮三分”,云會“疊成陣”,舞動的動作不再是簡單的肢體運動,而成了能號令天地的儀式。這里的超現實邏輯藏著原始的力量崇拜——當人與神性器物共振,連風與云都會臣服,身體的每一寸律動都在撬動天地的秩序。

三、影與風:超現實的力量閉環

詩的結尾將力量推向極致,完成超現實的閉環:“舞動時骨縫里漏出龍的影子/棍梢纏起天的碎片地的塵”,龍的影子從骨縫“漏出”,天與地的碎片被棍梢“纏起”,器物、神話、天地在此刻徹底交融,舞動不再是孤立的動作,而成了連接古今、攪動天地的媒介。

“龍卷風從腕間站起來/每道風痕都刻著未醒的龍吟”,更是將力量具象化為“站起來”的龍卷風——風有了姿態,龍吟藏在風痕里,力量從“舞動”升華為“覺醒”。這里的“未醒”最妙,暗示這股力量并非全然爆發,而是如沉睡的龍吟般,藏在風痕里,帶著即將破繭的張力,讓超現實的力量感既有爆發的熾烈,又有留白的余韻。

整首詩用超現實主義的“意象巫術”,讓雙截棍長出龍的骨與魂,讓舞動的力量攪動天地風云。它沒有說“我擁有力量”,卻通過龍骨的鱗紋、指節的龍鱗、腕間的龍卷風,讓力量變得可觸、可聽、可敬畏——這正是超現實的魔力:用最荒誕的畫面,說最原始的生命力,讓每一節骨頭里的龍息,都成為力量永恒的圖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治县| 甘肃省| 民和| 绥阳县| 手游| 扎鲁特旗| 瑞昌市| 盐亭县| 香格里拉县| 准格尔旗| 拜泉县| 苏州市| 五大连池市| 长岭县| 尚义县| 喀喇| 赤水市| 平邑县| 喀喇沁旗| 新兴县| 定南县| 石林| 吉水县| 阳原县| 永宁县| 黄山市| 桃园县| 东明县| 宁都县| 三台县| 闸北区| 南江县| 阿克苏市| 临海市| 东乡族自治县| 天峻县| 霍州市| 南康市| 新野县| 陇川县| 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