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學習股票知識
- 重生08,從小人物到幕后大佬
- 冰川藍洞
- 2279字
- 2025-08-29 11:14:05
看著這條求職信息,掛上去快兩個月了,看來是沒有公司會要這種員工。只上半天班,你以為是老板娘?HR要是將人叫過來面試,還不得挨批?
李超眼睛一亮,整個公司才四個人,找個全職的財務,忙的也就發工資那幾天,太不劃算。這人正好,平時還能兼職一下行政工作。
電話撥通,對面似乎還有小孩的吵鬧聲。
“是方玉蘭女士嗎?我是超時代科技的,看到了你的求職簡歷,想問問你明天過來面試嗎?”
“我上面的要求你看過了嗎?可別我來了之后,沒兩句話就把我打發走了。”對面的聲音似乎有些疲憊。
“我看了,實話跟你講,我這是創業公司,沒多少人,可以上半天班,平時幫忙管理一下行政方面的工作,發工資的那天你再多受累點?!崩畛唵蚊髁苏f明了情況。
對面似乎在詢問旁邊的人,不一會兒回應道:“能問問公司是做什么方面的嗎?”
“我們是互聯網公司,做軟件方面的。如果你同意來面試的話,我稍后將公司地址發給你,明天你有空就過來?!?
“行!你發我吧!”
掛斷電話,他將公司地址和名稱發給了方玉蘭。
忙活完一切,回到家里已經快七點了。
李超突然感覺無所事事,又想起了馬上到來的全球性金融風暴,打開電腦,搜索起來[什么是股票]。
頁面緩慢地加載出來,密密麻麻的文字瞬間涌入他的眼簾。
“……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
“……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
“……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受供求關系、公司經營狀況、宏觀經濟等因素影響……”
“……高風險高收益……”
李超一條條看過,記憶力雖然強,但是理解能力并不能跟的上。
半個多小時過去了,他總結了一句話。
“股票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向投資者發行的憑證,證明持有者,也就是股東,對公司部分資產和收益的所有權?!?
舉個例子:若一家足療店估值100萬元,發行100萬股股票,一塊錢一股,每持1萬股即擁有1%的店鋪所有權。
而這些股票,本質上就是一種可以買賣的‘憑據’。
假如有人看中這家店的技師漂亮,技術一流,甚至還有外國員工都來工作。財務報表非常亮眼,就會在市場上收購這些股票,收購的人多了,一塊錢的股票可能就漲到兩塊,三塊。
要是有人提前收到消息,有人舉報了這家足療店,晚上會有制服去查賬,那么知道內幕的人提前將價值三塊的股票賣出去,甚至降價賣,賺的盆滿缽滿。
而你們,看著股票瘋漲,眼紅起來,大量買進。
甚至為了讓數據報表看的更好看些,一有時間,就去店里按腳學外語,夢想著發財。
卻不知,一夜過后,這些股票就連擦屁股都嫌硬。
明白這些基礎的信息過后,他又搜索起來[雷曼銀行]四個字。
略過一些英文標題,找到了國內相關的一些財經新聞信息。
《雷曼巨虧28億,緊急融資60億美元》
《雷曼高層地震,CFO和COO雙雙離職》
《消息人士:雷曼與韓國產業銀行談判仍在繼續,前景不明》
《雷曼CEO富爾德:我們有足夠的資本度過危機》
《空頭圍獵雷曼,倒閉傳言致股價劇烈震蕩》
雷曼銀行第二季度的財報中,虧損28.7億美元,每股虧損5.14美元,遠高于市場預期。這是公司自1994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隨后雷曼銀行宣布籌資60億美元以充實資本金,其中40億為普通股,20億為優先股。
新聞媒體報道焦點集中于虧損規模之大超出預期、融資行動顯得非常倉促和絕望、管理層的公信力受到嚴重質疑。
《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主流媒體均用大量篇幅分析其虧損根源,主要是房貸相關資產——次貸和Alt-A貸款的巨額減記。
李超看的直搖頭,四個月虧損二十幾個億的美金,真踏馬有錢!
更讓他看笑的是底下各種評論:“該割肉離場?”和“抄底黨”,不斷的在爭論。
而更多的人在討論“誰會是下一個貝爾斯登?”
但幾乎無人敢斷言這家有158年歷史的投行會在短短2個月內徹底消失。
他越看越氣,碎了一口罵道:“tnnd,發現一座金山,自己的鋤頭太小,根本挖不動?!?
李超靠在椅子上,慢慢的回憶著之前博主講過的次貸危機、房地產泡沫,以及怎么能在里面發財的機會。
什么是次貸危機?
以前美國銀行房貸很謹慎。但當時美國利率低,房價一直漲,銀行就想:“就算他還不起,把房子收了賣掉也能賺錢”。
于是開始大幅降低標準,給收入低、信用差的人也發放大量貸款,這就是“次級貸款”。
銀行手里攥著一大把可能違約的貸款,他們不想承擔。于是投行出手,把這些成千上萬的次級貸款打包在一起,變成了一個復雜的金融產品,叫做“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
這還沒完,他們又把MBS再次分割打包,弄出更復雜的“擔保債務憑證”(CDO),并忽悠評級機構給這些“有毒”的產品貼上“AAA”,也就是最高級的標簽,當成高級理財賣給了全世界的投資者、養老金、其他銀行。
通過這種包裝,美國樓市的風險,就從最初的貸款銀行,轉移并擴散到了全球金融系統的每一個角落。
2006年起,美國利率上升,次貸人還不起錢,將房子扔給銀行抵債,但是銀行發現,房子已經賣不出去,房價開始大規模降價了。
幾乎所有金融機構都相互持有這些“毒資產”,而且,大家都不知道對方手里到底有多少爛賬,造成了銀行和銀行之間,都不敢隨意借款,生怕對方第二天就倒閉。
這個巨大的鏈條就從最底層斷了,導致持有這些“毒資產”的機構巨額虧損、接連倒閉,最終引發了席卷全球的信用凍結和金融危機。
雷曼銀行就擁有大量毒資產,破產前的股價在20美元左右徘徊,九月十五號,雷曼銀行破產,股價跌至0.15美元。
如果在20美元買入一萬美金做空,理論上能賺取100倍,從一萬變成一百萬。
九月十五日凌晨,雷曼兄弟申請破產,股價跌至一美元一下。此時券商肯定不能看著自己虧錢,很可能會強行平倉。
金融危機是全球性的,港島和大A也暴跌,恒生指數跌至11000點以下,幾近腰斬。
大A的市場,李超不想碰,畢竟自己還想在國內混,而且就在眼前的港股,倒是可以試試。
李超想到此事,立馬重新開始搜索起恒生指數。